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文旅融合】中华四大汇览:四大书院——弦歌不辍 儒风千年
小小仓颉

四大书院

弦歌不辍 儒风千年

在中华文明的精神谱系中,书院如星子般散落于山水之间,既是传道授业的教育圣地,也是思想激荡的文化坐标。中国四大书院,历经千年沧桑而弦歌不绝,以典籍为舟、以师道为桨,载着儒家文脉穿越历史长河,成为镌刻在华夏大地上的精神殿堂。

文史名片

书院传奇

应天书院

市井弦歌育栋梁

应天书院位于河南商丘,前身为睢阳书院,北宋时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官方认可的最高学府之一。范仲淹曾在此执教,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治学精神,书院培养出包拯、欧阳修等名臣,史载“应天书院,其声隆然,倾动朝野”。

书院虽处市井却自成格局,中轴线上讲堂、藏书楼等依次排列,厢房为学子斋舍,体现了“礼乐相成”的建筑理念。

岳麓书院

千年学脉贯古今

岳麓书院坐落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朱熹、张栻曾在此论学,形成“朱张会讲”的学术盛事,推动理学发展。

岳麓书院保留了“讲堂、文庙、斋舍”三位一体的格局。书院大门“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楹联,道尽湖湘文化的自信。

白鹿洞书院

学规垂范照千秋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唐代李渤曾在此隐居养鹿,故名“白鹿洞”。南宋朱熹重建书院,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中国书院发展史上一个纲领性学规,确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治学准则。

白鹿洞书院依山而建,以讲堂为中心,环以礼圣殿、御书阁、先贤祠,周围古树参天,溪水潺潺,体现“天人合一”的治学意境。明代理学家王守仁、湛若水曾在此讲学,推动心学传播。

嵩阳书院

儒道交融藏玄机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登封嵩山南麓,始建于北魏,北宋时成为程颢、程颐讲授“程朱理学”的重镇,司马光在此完成《资治通鉴》部分编纂。书院与中岳庙、少林寺相邻,体现儒、道、佛文化的交融。

嵩阳书院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两侧配房为书斋。院内两株汉代古柏(“将军柏”)树龄超4500年,相传汉武帝曾赐封“大将军”“二将军”,古柏与唐代碑刻《嵩阳观记》共同见证书院的历史沧桑。

传承与发展

传承价值

教育革新:四大书院打破官学垄断,开创“自由讲学、学术争鸣”的风气。其“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的理念,为当代素质教育提供东方智慧。

文脉传承:从应天书院范仲淹的“忧乐”精神,到岳麓书院的“经世致用”湖湘学派,再到白鹿洞的理学根基、嵩阳书院的河洛文化,四大书院承载着中国哲学思想的演变轨迹。

创新实践

三维展演:应天书院以数字科技复原古代场景,对静态的建筑进行动态演绎,以具象化的方式展示书院细节,直观呈现背后的历史故事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穿梭于过去与现在。

教育延伸:四大书院推出特色“书院研学”项目,青少年可于白鹿洞书院体验传承千年的传统拜师礼,在庄重仪轨中感受尊师重道的文化内核;亦可在岳麓书院探寻文物瑰宝,循着碑刻、匾额等历史遗存,感受千年学府的文脉风华。

参观指南

岳麓书院・千年学府的现世回响

坐标: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

亮点:参观“实事求是”匾额(毛泽东曾在此求学),聆听书院古琴社演奏《潇湘水云》,在屈子祠感受湖湘文化的浪漫与哲思。

白鹿洞书院・理学圣地的草木春秋

坐标: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温泉镇

亮点:漫步“朱子步道”,寻访朱熹手植柏,在礼圣门参与“晨读《白鹿洞书院揭示》”仪式,体验“琴瑟友之”的雅集传统。

应天书院・科举文明的活态标本

坐标: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南湖畔

亮点:参观“科举博物馆”,了解古代状元卷真迹,在明伦堂体验“朱砂点榜”仪式,感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历史图景。

嵩阳书院・天地之中的哲学课堂

坐标: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

亮点:仰望4500年树龄的“嵩阳汉柏”,在二程祠聆听程颢、程颐“格物致知” 的哲学思想,秋季赏古槐落叶与青砖黛瓦相映成画。

从应天书院的市井弦歌到岳麓书院的千年讲堂,从白鹿洞的学规传世到嵩阳书院的古柏参天。四大书院以木石为纸、以思想为墨,书写着中华文明“尊师重道、经世致用”的精神密码。它们不仅是凝固的建筑遗产,更是流动的文化基因——让今人在青瓦飞檐下,仍能听见千年前学子朗朗的读书声,触摸到传统文脉跳动的脉搏。

内容来源:国家文物局、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本文用于公益宣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完-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