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沭县青云镇的工业园区,橡胶健身器材正装柜发往德国,速冻蒜泥通过冷链直达日本超市,仿藤家具即将漂洋过海进入美国家庭……
企业出海,金融先行。作为“中小企业成长伙伴”,临沭农商银行用一套包含知识产权质押、跨境金融支持、产业链赋能的“组合拳”,诠释了地方金融机构服务外向型经济的创新实践。
从“知产”到资产:破解轻资产企业融资困局
在临沂启泰橡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废旧轮胎经过自动化设备处理,“变身”为出口20多个国家的健身器材。这家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曾因缺乏抵押物面临融资瓶颈。

“通过专利贷款,利率低、放款快,帮我们抢下了澳洲客户的大单。”公司负责人高维民指着崭新的生产线介绍,“公司发展壮大的这十几年,农商银行不离左右,运动器材每年产值2000余万元,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极。”高维民坦言,小镇产品走出国门,农商银行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不可或缺。
把企业的“技术厚度”转化为“融资额度”。临沭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让启泰橡胶公司20人的研发团队创造的4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转化为2000万元流动资金。这种“技术流”授信模式,配套政府贴息政策,使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1.8个百分点。截至目前,该行已为科技型外贸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2亿元,带动县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3%。
跨境护航:打造外贸“全周期”服务链
当美邦家具决定投资2000万元在越南建厂时,临沭农商银行的工作专班正在研究跨境金融政策。
“从追加900万元贷款到完成外汇结算,全程只用了72小时。”企业负责人程秀明回忆道。这种“银企协同出海”模式,帮助企业在欧美市场萎缩背景下,通过东南亚生产基地实现产能转移,最终逆势实现5.5亿元产值。

不是简单放贷,而是陪企业共同成长。该行构建的外贸服务网络包含三大支柱。“见贷即保”银担合作,与市担保公司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累计为104家企业提供4766万元融资支持;“一键续贷”无缝衔接,无还本续贷,让企业无需筹措过桥资金,目前已为69家企业节省转贷成本超300万元;“汇率避险”专业指导,组建跨境金融顾问团队,帮助出口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截至目前,该行通过减免评估费等举措为企业减负25.7万元。
产业链赋能:激活县域外向型经济生态
在润雨食品的冷链仓库里,刚从农户手中收购的大蒜正被加工成速冻蒜泥。这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1500余户种植户增收,其产品远销日韩欧美。
“农商银行的2000万元原料收购贷款,既保住了我们的国际订单,也守住了农民的‘钱袋子’。”企业负责人王志国指着与农户签订的种植协议说。

这种产业链金融模式同样惠及柳编行业。隆源户外用品获得贷款支持后,不仅将传统柳编工艺升级为仿藤家具,还建立起20万套/年的智能化生产线。“从收杞柳到发集装箱,整个产业链的资金流转都在农商银行系统内完成。”法人代表王学启介绍,企业80%产品出口,带动了周边柳条种植基地的种植收入。
从“融资”到“融智”,从“本土”到“跨境”,从“单点”到“链条”,临沭农商银行的“陪跑式”服务理念,帮助外贸企业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助力企业发展。截至目前,该行已在小微企业融资领域共协调解决贷款400余户,发放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贷款235户、金额2.4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