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瑞典再援乌 1.57 亿美元,加码军援的背后是何考量
科技生活快汛

#7月·每日幸运签#

近日,瑞典国防大臣保罗・约翰逊近日在社交媒体 X 上发文,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 15 亿瑞典克朗(约合 1.57 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笔援助里,有超过 10 根 “弓箭手” 自行火炮的新炮管,还有远程和水下作战装备,以及更多后勤支持。除此之外,瑞典还会采购沃尔沃、斯堪尼亚卡车和卸载装备用的集装箱,一并交给基辅。

早在今年 3 月,瑞典国防部就已宣布要给乌克兰送 18 门 “弓箭手” 自行火炮和 5 套 “亚瑟” 反炮兵雷达系统。现在追加的炮管,显然是为了让这些火炮能持续发挥作用 —— 战场上武器损耗快,炮管这类关键部件的补充,直接关系到装备能否正常运转。

瑞典这么做,不是一时兴起。作为北欧国家,瑞典长期保持军事中立,但俄乌冲突爆发后,它的立场在慢慢转变。去年申请加入北约,虽然过程波折,却能看出它想更深入地参与到欧洲的安全事务中。给乌克兰提供军援,也是这种转变的一部分。


从实际作用来看,“弓箭手” 自行火炮在俄乌战场上很受重视,射程远、射速快,适合野外机动作战。但打得多了,炮管磨损就快,没有替换部件,再好的装备也会变成废铁。瑞典此时送来炮管,等于给乌军的火炮 “续命”,让这套装备能在前线持续发力。

而且,这次军援不只是武器部件,还有卡车和集装箱。这些看似普通的后勤装备,在战场上却很关键。卡车能运送物资和兵员,集装箱方便装备转运,尤其是在乌克兰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的情况下,这些东西能实实在在提升乌军的机动和补给能力。

对瑞典来说,提供军援也是在展现自己的存在感。它想通过这种方式,在欧洲安全体系里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同时,作为军工产业有一定基础的国家,支援乌克兰也能让自己的武器装备在实战中得到检验,为后续的军售铺路。

但这种持续的军援,对瑞典自身的国防储备也是一种消耗。“弓箭手” 自行火炮是瑞典军工的得意之作,频繁向乌克兰输送相关装备和部件,难免会影响到本国的库存。

军援宣布的同一天,瑞典南部布莱金厄省有两家儿童诊所关了门。省长艾瑞克森在社交媒体上直言:“国家砍了我们的医疗拨款,说要先满足‘国际义务’。” 瑞典相关数据显示,2025 年社会福利预算比去年少了 8.6%,军事援助的预算却涨了 152%。

有人看得明白,政客们喊着 “捍卫欧洲价值观” 的时候,瑞典老百姓正在超市里为涨价的黄油算来算去 —— 这场援助,说到底是拿平民的血汗钱,给军工寡头脸上贴金。可瑞典还是选择加码,背后是对当前欧洲安全局势的判断 —— 只有让乌克兰在战场上保持战力,才能避免冲突进一步扩散,这符合瑞典的长远利益。

战场上的胜负,往往不只看谁的武器多,更看谁能把武器的效能发挥到极致。而这一次次的军援,也在悄悄改变着欧洲的安全格局,每个国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这场冲突的走向中。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