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豪车销售领域,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 —— 牟倩文。7 月 1 日,她再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发文宣称自己又一次斩获半年度销冠,且流露出极有可能打破前两年创下的年销170台保时捷纪录的信心。
单看 6 月的成绩,新车与一手车订单达 16 台,开票交车更是有 19 台之多。回溯到 6 月 1 日,牟倩文就已透露今年累计售出超 80 台。
如此亮眼的个人业绩,在豪车销售圈中堪称耀眼。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在她个人销售业绩蒸蒸日上的背后,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整体销量却陷入了泥沼,呈现出雪崩式下滑。


遥想当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可谓风光无限,一度成为豪车的代名词,备受消费者追捧。每卖出三辆保时捷,就有一辆被中国消费者收入囊中,这样的销售神话曾让无数车企羡慕不已。
但如今时过境迁,从 2021 年至 2023 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新车销量数据不断走低,分别为 9.57 万辆、9.32 万辆、7.93 万辆,2022 年和 2023 年销量降幅达 2.6 和 14.9 个百分点,中国市场也成了保时捷全球范围内唯一销量下滑的市场。
到了 2024 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困境依旧未能缓解,全年销量进一步下滑,仅为 5.7 万辆,同比下降 28%,创下近年最差销售纪录。
迈入 2025 年,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第一季度,保时捷在华交付量同比暴跌 42%,仅为 9471 辆,部分车型甚至以 “6.5 折” 的低价促销,昔日加价提车的辉煌早已烟消云散。

与保时捷销量雪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新势力车企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销量一路高歌猛进。
7 月 1 日,各新势力车企纷纷晒出 6 月交付成绩单,成绩令人惊喜。蔚来汽车 6 月交付车辆 24925 辆,理想汽车交付量为 36279 辆,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 34611 台,且已连续八个月交付量超过 3 万台。
小米汽车 6 月交付量超 25000 台,零跑汽车更是迎来大爆发,2025 年 6 月全系交付创历史新高,达到 48006 台,同比增长超过 138%。
这些国产新势力车企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紧紧抓住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迅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一市场变革的大背景下,保时捷并非毫无作为。面对持续的销量下跌,保时捷积极调整策略。
在渠道方面,保时捷计划在 2026 年前将经销商门店数量减少至 100 家,通过优化渠道来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在产品策略上,选择燃油、混动和纯电三条路线并行,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保时捷也在加强本土化策略,设立研发中心,并与国内企业展开合作,力求开发出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智能化汽车。

其中,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备受关注,这一合作展现出保时捷积极适应市场变化的决心。然而,这些举措能否在短期内扭转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颓势,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保时捷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来自国产新势力车企,传统豪华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例如,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虽然第一季度产销出现下滑,Model 3 和 Model Y 受影响最大,但 7 月 1 日,特斯拉宣布 Model 3 长续航版涨价 1 万元,并延续六月购车补贴政策,专家称 Model Y 仍具备强劲竞争力。
此外,广汽集团近日表示,华旺汽车作为广汽集团与华为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正稳步推进团队建设与产品研发工作,首款车型预计将于 2026 年面世,该品牌全新车型将搭载华为智能驾驶软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等解决方案,有望在 30 万元级高端市场掀起新的波澜。
众多车企纷纷发力,推出各种购车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牟倩文究竟是如何在保时捷整体销量下滑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出色的销售业绩呢?
首先头部效应显著。在她连续两年成为销冠后,知名度大幅提升,许多消费者冲着她的名气而来,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忠诚度和客户粘性。
据了解,牟倩文销售的客户中 60%-70% 为女性,主要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渠道引流,社交媒体带来约三分之一的订单。

其次在销售过程中,她并非单纯地推销产品,而是更像一个靠谱的朋友,给客户分享保时捷的相关知识和建议,凭借真诚的服务态度积累了大量熟客,有些老客户甚至会找她购买两三辆车,还介绍朋友前来购车。
这种真诚服务的销售理念,让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即便牟倩文个人销售业绩再出色,她的贡献在保时捷整个中国市场的销量中也只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困境。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量雪崩,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产品层面,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需求日益强烈。
保时捷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方面步伐相对缓慢,其引以为傲的燃油性能在电机时代优势不再,智能座舱、高阶自动驾驶等方面也与国产新势力车企存在差距,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需求。

在品牌定位方面,保时捷 “触手可及的奢侈” 定位在国产豪车的冲击下略显尴尬,消费者的购车观念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溢价,转而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实用性。
保时捷要想在中国市场重新找回昔日的辉煌,必须加快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步伐,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打造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品牌营销策略,强化品牌形象塑造,提升品牌服务质量,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对于牟倩文这样优秀的销售人才,保时捷也应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带动整个销售团队提升服务水平。
对于国产新势力车企而言,要继续保持创新精神,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巩固市场地位,在与传统豪华品牌的竞争中赢得更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