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东梅,毛主席十分疼爱的外孙女,她的名字由外公名字里的“东”字,以及外公最钟爱的花“梅”组成。
孔东梅是中国红色家族的后代,其母亲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女儿李敏,是贺子珍和毛主席的六个孩子中唯一一个留在身边的。

1959年,李敏和丈夫孔令华在父亲毛主席的主持下举行了婚礼,毛主席去世后,李敏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1999年,是孔东梅一家人的多事之秋,父亲孔令华去世,李敏大病不起,哥哥孔继宁远赴海外工作。
孔令华不幸离世后,李敏一个人拉扯家庭,孔东梅坦言:“妈妈的命其实很苦。”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李敏自从结婚后搬离中南海就很少见到毛主席,1976年8月,李敏从一份中央文件中得知父亲病重的消息,不顾一切赶到中南海求见。
只见毛主席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毛主席听到女儿的呼喊声后,微微睁开眼睛,跟女儿唠了会儿家常,李敏强忍泪水,轻轻呼唤着爸爸。
在毛主席去世后,在这个世界上,最让李敏心之所系的便是母亲贺子珍。母亲如今半身偏瘫、卧床休养,正处于需要女儿悉心照料、端汤送药的时刻,可李敏却无法陪伴在侧,这份无法尽孝的遗憾时常让她内心难安。
李敏之所以无法继续在上海长期居住以照顾贺子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她需要照料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和上小学的女儿;其二,孔令华身体状况欠佳,胃病频繁发作,甚至曾住院治疗;其三,她自身也因病倒下了。

她先是发现自己心脏不好,胸闷难受,以后又发现了淋巴结肿大,继而胳膊疼,抬不起来,她本来就是神经衰弱的毛病,睡不好,吃不好,使本来比较富态的身躯,日渐消瘦。
原来的军衣穿在身上,晃晃荡荡,竟然支撑不起来,她真的有点自顾不暇了。
因此为了让母亲贺子珍高兴,李敏将女儿孔东梅送到母亲身边抚养,孔东梅一直居住在上海市湖南路262号,在这个家中,外婆贺子珍度过了从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患病住进华东医院的幽居岁月。
孔东梅在外婆的怀抱中度过了童年岁月,一天天长大, 她4岁时,毛主席便去世了,那时,小东梅还没来得及见上外公一面,只是依靠照片和想象勾画着毛主席的形象,这一点,她和幼年时的母亲李敏很相似。
“记得那时放学回家,门铃太高够不着,每次我都要用书包垫脚才行,在我的童年记忆中,那个院子非常大,还有假山,我和外婆在花园里种了四颗橘子树,每年都可以收获橘子,还有桃树,枸杞子树等。”

每当孔东梅想起外婆,都会想起那个大院子,想起外婆坐在椅子上一支一支地抽着烟,望着远方沉思。
毛主席去世后,李敏李讷没有继承他的一分遗产,直到1981年,中办派人找李敏,了解她的生活和要求,李敏听到谈这个问题,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她在1961年时离开中南海时,毛主席曾说过每月补助她生活费60元。
1963年李敏有了工作,拿到工资后,自动停止领取这笔钱,李敏自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退休后,先后于国防科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任职,直至在相关岗位上退休。
她对中办的同志说:“我没有什么奢求,如果可能,我只要爸爸原来要给我的一份。”
这样,在1981年,李敏得到中办送来的8千元现金,一台20时彩电,一台电冰箱。1984年4月,贺子珍在上海逝世,享年75岁,李敏哭得气都回不过来了。

从贺子珍病重,去世,遗体告别仪式到骨灰安放,李敏一直处于悲伤之中,眼泪擦不完,她勉强支撑着她的病体,把妈妈的后事办完,在这之后她自己的身体更弱,病也更重了。
晚年的李敏虽然身体多病,但从不给组织上添任何麻烦,仍一人操持家务,别人劝她请个保姆,她说什么也不肯。
有一次,孔令华部队的一位领导到李敏家,看到她干家务活很吃力,回去后,硬给她派去了一名公务员,结果只干了两天,就被李敏谢绝了。
李敏的一日三餐非常简单,吃面包就咸菜是常事,烧土豆是她的专长,她告诉我们:“这是当年在苏联时妈妈教的”,为了省事,李敏除了吃面包,也经常买馒头,每次都要买好几斤,回来把它放到冰箱里,一吃就是好几天。
然而不幸的是,1999年,孔令华与前往深圳参加会议,却在途中制造发生车祸,抢救过程中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

改革开放后孔令华曾在航天部一家高科技开发公司任总经理,他多次为毛主席的活动多方奔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他和李敏是中学同学,两人由相知相爱而结婚,毛主席也亲自为他们操办了婚礼,如今他不幸逝世在手术台上,对李敏和全家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
李敏得知噩耗后,一病不起,为了撑起这个家,她忍痛东奔西走,她说,幸运的是父母从她懂事起就给她一种很平民化的生活,教育她独立生活,自食其力,做个普通人。
平时李敏清贫度日,面对病情,全家都凑不齐医药费,无奈女儿孔冬梅决定给中央写信求助。
她写道:“帮帮我,我是毛主席外孙女”,李敏一直教导不能借助外公外婆的身份搞特殊,而此次,孔东梅不得不为了妈妈的病情利用自己的身份求助中央,很快中央便收到李敏的求助信。
李敏得知后生气地“批评”了女儿,她不想给中央和组织添麻烦,女儿孔东梅含泪说道:“妈妈其实很苦……”

2003年3月,李敏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12年4月30日,李敏和女儿孔东梅,女婿陈东升以及外孙等,他们回到韶山,祭祀先祖。
李敏对陪同和随从人员说:“韶山,是我父亲的诞生地,更是他青少年时期从事学习和革命活动的地方,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块红色圣地,今天回来主要是祭祀先祖。”
祭祖完后,李敏在父母的卧室,含泪轻轻抚摸父母用过的床,衣柜和桌凳,驻足端看父母的相片,含泪说道:“父亲生前教育我不要鲜花,不要掌声,夹着尾巴做人,一心一意为人民,不为个人谋私立,过普通人的生活”。
李敏待人真诚,善良,办事严谨,认真,生活勤俭,朴实,只是过得寂寞了一些,但寂寞并不要紧,主席生前曾有诗云:“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