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驳养老金错误认知(四):不同身份造成了养老金的不公平
职场小龙虾

社保知识,小龙虾今日分享第1228期,欢迎关注!

许多人认为,养老金差距大、不公平的原因是因为【身份】的不公平。

具体如何,今天和大家系统的分析下。

(如果你是那种没脑子的,什么也不管只会说不公平的,就不要看了!)


一、支持“养老金差距由身份造成”的主要观点归纳

持该观点的人通常从以下角度展开论述:

(一)基于历史制度的“身份划分”认知

计划经济时期的身份标签延续:认为我国曾长期存在“干部”“工人”“农民”等身份划分,对应不同的养老保障体系,早期制度设计带有“身份差异化”特征,导致养老金初始水平存在差距。

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认为农村居民因“农民”身份,长期被排除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外,只能参与低水平的农村养老保险(如新农保),而城镇居民(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国企职工)因“城镇身份”享受更高的养老待遇,形成城乡养老金的显著差距。

(二)基于现行制度的“身份关联”分析

职业身份与养老金的直接挂钩:认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职工等“体制内”身份群体,因单位性质享受更高的缴费基数、财政补贴或职业年金。

而民营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等“非体制内”身份群体,缴费基数低、缺乏补充保障,导致退休后养老金差距明显。

户籍身份对参保资格的限制:认为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参保政策与户籍挂钩(如早期农民工参保限制),非本地户籍人员可能因“外来人口”身份无法参与职工养老保险,或只能按最低标准缴费,影响养老金累计水平。

(三)基于结果的“身份归因”逻辑

数据对比下的身份关联联想:根据公开数据,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普遍高于企业职工(如早期报道中两者差距可达2-3倍)。

农村居民养老金则更低,部分人将这种结果直接归因于“身份差异”,认为是身份决定了参保类型和待遇标准,而非其他因素。


二、对“养老金差距由身份造成”观点的质疑与分析

上述观点存在对制度逻辑的简化理解,忽略了养老金差距的多重影响因素,可从以下角度进行质疑:

(一)制度设计的初衷并非“身份歧视”,而是历史阶段的客观产物

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是特定条件下的保障安排:早期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的养老制度分离,本质是为适应计划经济下“单位制”管理模式,而非以“身份”为歧视性标准;

农村地区因经济基础薄弱,长期以家庭养老为主,后期才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这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历史结果,而非“身份划分”的刻意设计。

制度并轨已打破传统身份壁垒: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体制内”群体与企业职工统一纳入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实行“缴费型”制度,养老金水平与缴费基数、年限直接挂钩,不再以“干部”“工人”身份作为待遇依据,传统“身份差异”的制度基础已消除。

(二)养老金差距的核心因素是“缴费差异”,而非“身份属性”

缴费基数与年限是决定养老金的关键变量: 机关事业单位、国企职工的养老金较高,本质原因是其在职时缴费基数普遍较高(多按实际工资或上限缴费),且可能有职业年金等补充保障。

而部分民营企业为降低成本,按最低基数缴费,灵活就业人员因收入不稳定缴费基数低,导致退休待遇差异。

农村居民养老金低的主要原因是早期新农保个人缴费档次低(如每年100-200元),且财政补贴标准有限,而非“农民身份”本身。

若农村居民以灵活就业身份参与职工养老保险并足额缴费,退休待遇与城镇职工并无区别。

案例佐证:

某企业高管与机关事业单位同职级人员,若缴费基数、年限相同,养老金水平基本一致;

若企业职工按高基数缴费,其养老金可能超过机关事业单位低缴费人员。

(三)“身份”是表象,背后是经济地位、职业选择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职业差异本质是经济能力与社会分工的体现:“体制内”工作通常具有稳定性,有更强的缴费能力和意愿。

而民营企业、灵活就业群体受经济条件限制,缴费能力较弱,这种差异本质是行业、职业的经济属性导致,而非“身份”本身。

城乡养老金差距的根源是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高,缴费能力强,农村居民收入低,缴费能力弱,若脱离收入谈“身份”,则忽略了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

户籍与参保资格的关联已逐步破除:近年来多地取消养老保险参保户籍限制(如农民工可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户籍身份”对参保的影响已大幅减弱,养老金差距更直接取决于是否选择高缴费档次、是否持续参保。

(四)现行制度正通过改革缩小差距,“身份决定论”不符合发展趋势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整合缩小城乡差距:2014年新农保与城居保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一制度框架,财政补贴向选择高缴费档次的群体倾斜,农村居民可通过提高缴费水平提升待遇,打破了“农民身份=低养老金”的固化关联

养老金调整机制向低收入群体倾斜:近年来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涨幅高于机关事业单位。制度设计正通过再分配缩小差距,而非强化“身份差异”。

三、总结:

养老金差距的本质是“发展问题”,而非“身份问题” 将养老金差距简单归因于“身份”,是对复杂制度和现实因素的片面解读。

事实上,养老金水平的差异主要由【缴费能力、缴费意愿、历史制度过渡】等因素决定,而“身份”更多是这些因素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外在表现。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