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1323:光合作用对兰花叶片斑类锦化影响巨大
第一香笔记


自从2021年2月21日给兰室安装了75%双面铝箔内遮阳后,整个栽培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新环境其实早在2019年5月中旬就开始使用,当时安装的塑料薄膜由于一直没有彻底清洗干净,加上新装的内遮阳网,在盛夏时节又额外增加了双层针织遮阳网,多重遮光措施叠加之下,兰室内的光照强度骤降至仅有几百Lux。就是在这样极弱的光照条件下,我惊讶地发现蕙兰“黄龙云海”的大虎斑显现越来越向高艺方向走,斑纹比例持续攀升。这个反常现象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甚至特意在行业年会上向农科院的兰花育种专家请教,探讨如何增加该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样的光照条件对蕙兰中透艺的“大明皇朝”、蕙兰水晶扫尾、蕙兰水晶体等并未产生明显影响,这些特征依然保持稳定。


回顾蕙兰“黄龙云海”的栽培历程,必须提到2019年之前的楼顶种植阶段。2018年时,因为使用有机磷农药三唑磷混合毒死蜱2000倍液喷雾导致产生严重药害,叶片上出现了明显的损伤症状。令人意外的是,2019年5月中旬将兰花搬迁到地面新环境后,我抱着继续试验的心态再次使用稀释至5000倍的三唑磷混合毒死蜱进行喷雾,结果依然出现了轻微的药害反应。由于“黄龙云海”是锦化品种,其叶片比普通青叶品种更为娇嫩敏感,药害症状表现得尤为突出,叶片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暗红色或锈褐色斑点。就在这些药害痕迹尚未完全消退之际,又遭遇了兰室内光照严重不足的新问题,导致在接下来的四年里,“黄龙云海”的生长状态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环境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但蕙兰中透、水晶扫尾、水晶体等特征却始终保持着稳定的表现。


随着时间推移,蕙兰“黄龙云海”的大虎斑艺走势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生长问题。最突出的是叶片焦尖现象日益严重,根系发育明显受阻,整体长势日渐衰弱。如果不及时干预,“黄龙云海”未来所发的新草很可能会变成幽灵草,这让我寝食难安。经过深入分析,我逐渐认识到问题的症结在于光照条件的剧烈改变——阳光严重不足导致光合作用效率低下,叶绿素合成受阻,进而影响整个植株的生理代谢。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叶艺品种中的中透、水晶扫尾、水晶体等特征却表现出了惊人的稳定性,这为后续的栽培调整提供了重要参考。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根本,对于斑类锦化品种尤为重要。看着“黄龙云海”在弱光环境下日渐衰弱,我意识到必须立即采取行动。经过慎重考虑,我于2024年12月12日果断拆除了75%的双面铝箔内遮阳,同时将外置顶层的75%针织圆丝遮阳网升级为95%的型号。这套遮阳系统采用电动控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节遮光率,为兰花创造最佳的光照环境。在调整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了叶艺品种中的中透、水晶扫尾等特征的变化情况,发现这些特征确实对环境光照的变化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环境改善的效果立竿见影。兰室内的光照条件得到显著优化后,由原来的1000Lux以内到现在的7000-13000Lux,“黄龙云海”很快展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无独有偶,我处的红香妃斑草所发的新芽也是呈青叶品状态(见图)。现在新发的草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植株整体长势速度加快。在充足的光合作用下,根系开始茁壮生长,新苗也变得日益健壮。与此同时,令人欣慰的是,像蕙兰“大明皇朝”中透艺、蕙兰水晶扫尾、蕙兰水晶体等特征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特色,没有因为光照条件的改变而出现退化或变异。这一现象为我们理解不同叶艺特征的稳定性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依据。


这次栽培实践让我获得了许多深刻的启示。首先,不同类别的叶艺特征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斑类锦化对光照条件的变化极为敏感,而中透、水晶扫尾、水晶体等特征则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其次,栽培环境的调整必须建立在对不同锦化特征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再者,对于珍贵的锦化品种,应该建立更加精细的环境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各项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


通过这次经历,我对兰花栽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兰花作为高度进化的植物,其生理机制复杂而精妙,特别是各类锦化特征的形成与维持机制各不相同。斑类锦化与光合作用效率密切相关,而中透、水晶扫尾、水晶体等特征则可能受其他生理机制调控。这种差异性为我们进行精准栽培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未来的艺兰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对不同锦化特征的差异化管理和针对性养护。


这次栽培调整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兰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在追求锦化特征完美表现的同时,必须确保植株能够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维持健康的生理状态。特别是对于那些对光照敏感的斑类锦化品种,更需要精心调控光照条件。而对于中透、水晶扫尾、水晶体等稳定性较强的叶艺特征,则可以在确保植株健康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其叶艺表现力的提升。


展望未来,我计划在兰室中安装更先进的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的精准调控。同时,将继续观察记录蕙兰“黄龙云海”及其他锦化品种的生长变化,特别是不同类别锦化特征对环境因素变化的响应差异,为艺兰事业的发展积累更多第一手资料。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成功的兰花栽培需要将科学精神与艺术追求完美结合,既要尊重植物的生理规律,又要追求极致的审美表现。光合作用作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其重要性在这次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而不同锦化特征对环境变化的差异性响应,则为我们的艺兰之路开启了新的思考维度。2025年7月2日于国香居

说明:本文配图系今天拍摄的蕙兰虎斑“黄龙云海”与红香妃斑草及蕙兰“大明皇朝”新芽展示。

本文系原创版权作品,,严禁盗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5年7月2日于国香居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