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高效直接连通深中通道,南中高速的万顷沙支线造价成本如何?
粤知社

万顷沙支线的建设成本是南中高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直接和深中通道相通,实现广州和深圳的便捷往来,可以说是珠江口上交通网的重要神来之笔!

根据公开信息,南中高速(含主线和万顷沙支线)的总投资金额在194.4亿至210亿元之间,而万顷沙支线作为其中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其单独成本虽未完全拆分披露,但可通过以下维度综合分析。


万顷沙支线和深中通道

总投资与工程规模的关联

南中高速全长约32.4公里,其中万顷沙支线长10.836公里,占总里程的33.4%。

若按总投资210亿元估算,支线成本约为70亿元。但实际造价可能更高,因为支线包含跨海特大桥、穿越南沙湿地等复杂工程。例如,南中高速全线桥梁占比达99.7%,而万顷沙支线需跨越伶仃洋海域,其万顷沙跨海特大桥长1601米,技术难度显著高于主线。

这种“桥隧比”极高的特性直接推高了单位造价——南中高速整体每公里造价约6.17亿元,若支线因跨海工程成本更高,单位造价或达7亿-8亿元/公里,则支线总成本可能在75亿-85亿元之间。

技术难点与特殊工程的成本驱动

1. 跨海桥梁的高投入

万顷沙支线的万顷沙互通连接深中通道,需建设海上互通立交,涉及复杂的桩基工程和防腐蚀设计。例如,横门西特大桥作为国内最大跨径独塔斜拉桥,采用耐火减震防水一体化拉索技术,单座桥梁投资超10亿元。

此外,支线穿越南沙湿地等生态敏感区,需采用生态保护措施(如预制装配化施工减少水土流失),进一步增加成本。

2. 软土区桩基工程的复杂性

南沙区域属于深厚软土区,支线桥梁桩基最长达100米,远超常规高速公路的50米标准。

这种超长桩基需使用高强度材料和特殊施工工艺,单桩成本比普通桩基高30%-50%。以万顷沙支线约10公里桥梁计算,桩基工程成本可能占总造价的40%以上。

3. 智慧化与预留设计的附加成本

支线在设计时预留了远期扩建为8车道的空间,并采用智慧管控系统(如无人机监测、测速雷达)提升通行效率,这些前瞻性设计增加了初期投资。例如,智慧化改造较传统物理扩容降低工程造价约12%,但初期仍需投入数亿元用于设备和系统集成。

南沙高速快速公路布局规划示意图

官方披露的间接佐证

1. 分项投资的拆分逻辑

南中高速总投资194.4亿元中包含建设期贷款利息、水田占补平衡指标预购费等。若扣除这些非工程费用,主线和支线的建安成本约为150亿-160亿元。按主线21.6公里、支线10.8公里的比例估算,支线建安成本约为50亿-55亿元,加上其他费用后总成本可能接近70亿元。

2. 同类工程的横向对比

与深中通道主体工程(投资约500亿元,全长24公里)相比,其单位造价约20.8亿元/公里。

万顷沙支线虽技术难度略低,但作为深中通道的配套工程,其单位造价仍显著高于普通高速公路。参考南中高速整体6.17亿元/公里的造价,支线因跨海和软土区工程,单位造价上浮30%较为合理,即8亿元/公里,对应总成本约86.7亿元。

未建后果的成本反推

若未建设万顷沙支线,南沙将面临交通孤立和经济滞后的风险。例如,南沙港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减少180万标箱,港口综合服务能力下降30%,直接经济损失超50亿元。

此外,南沙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的能力减弱,预计错失150亿元产业投资。这些潜在损失从侧面反映了支线建设的战略价值,也间接支持其成本投入的合理性。

万顷沙支线和深中通道

综合工程规模、技术难度和官方数据,万顷沙支线的建设成本约为70亿-85亿元。这一投入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物理连接,更是激活南沙战略价值的关键杠杆。

随着南中高速全线通车,万顷沙支线成为大湾区要素流动的“超级接口”,其带来的经济乘数效应和区域协同价值,远超单纯的工程成本核算。

这种“以路兴产、以产促城”的模式,正是大湾区从“地理聚合”向“功能融合”跃迁的生动实践。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交流!#广州头条#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