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我国工业化规模是日本6倍,为啥不算工业化国家?标准是谁定的?
说宇宙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我国的工业总量世界最大,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在40万亿元以上,制造业规模常年位居世界首位,而且我国拥有全部工业门类。

即便如此,我国依旧没有完成工业化。数据显示,全世界现在有63个国家被明确列为实现了工业化,这些国家的人口占比还不到全球人口的20%。

一方面工业规模全球最大,另一方面又没有完成工业化,人们肯定会产生疑惑,究竟是工业化的评定标准错了,还是说有别的原因呢?

工业化是否完成并没有精确标准

虽然各国都在说工业化,但截止到目前,全世界并没有一个衡量工业化的精确标准。

普遍判断的依据是看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水平有多高,国家GDP和人均GDP的规模达到了多少。如果这3个数据都很高的话,一般才会被界定为这个国家完成了工业化。

先来看一下究竟什么是工业化。在现代世界,一个国家的产业通常被分为第一、第二、第三这几大类。第一产业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

第二产业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工业。第三产业包括了服务和金融等行业。

简单来理解,第一产业就是种地的农民。第二产业就是聚集在工厂生产制造各种商品的工人。当这类工厂越聚越多,就会逐渐形成城市,而这些人也需要吃饭和生活,慢慢的就又会形成大量的餐饮等行业,由此就又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按照三大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现代社会,一个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肯定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占绝大多数。由于第二和第三产业发达,国家GDP和人均GDP的规模也很高。

通过这一点就能够看到,那些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这三项数据都不低。

工业化和非工业化国家的对比

以美国为例,还在十几年前,美国的城镇化率就已经超过了82%。如果将时间拉得更早,还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就已经开启了城镇化的加速过程。也就是说,差不多从100多年前开始,美国人就已经从乡下源源不断地进入城市了。

在20世纪初期,美国就出现了3个大都市带,分别位于美国的东海岸、西海岸和5大湖区。越来越多的人集中到了城市,使得城市人口的密度也越来越高。

为此,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又在全国各地建设小城市。到了70年代,美国10万人口以下的城镇人口增长了25%。随着小城市的建设,美国绝大多数人口都搬进了城市。

城镇化率高,美国的GDP也不低。2024年,美国的GDP为29.2万亿美元,人均GDP为86601美元。尤其是GDP使得美国一骑绝尘,远远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我国排在第二位,但是GDP总值为18.3万亿美元,两者之间的差距有多少,谁都能看出来。

去年GDP排在第三位的是德国,总量为4.31万亿欧元,总量看起来不是太多,但是德国的人均GDP却达到了5.08万欧元,所以德国就是一个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而排在后面的印度就不算。

印度今年的GDP预计将达到4.19万亿美元,但是印度近年来的人均GDP只有2236美元。对比之下,我国去年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2969美元。虽然超过了印度,但是和美国、德国等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哪怕是日本的人均GDP也达到了3.38万美元,比我国的要高。

除此之外,印度的经济总量虽然接近了日本,但是国内的城镇化水平还很低,至少有一半的人口还生活在农村地区,大量的人口还在从事农业而非工业。这样一对比就能够看出来,印度总量高是由于人口多,但是距离工业化的国家差距还很大。

相比之下,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7%。截止到202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规模达到了9.43亿,农村常住人口规模进一步缩小到了4.64亿。

所以,通过上述对比就能够看出来,一个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不仅仅要经济总量高,绝大多数人口要生活在城市里,从事第二或者是第三产业,只有少量人口居住在农村,从事第一产业。除此之外,人均GDP也要达到更高的规模。

也正因为如此,有学者就不断发出警告,我们不应该跟随其他国家去工业化,而是应该继续工业化,让工业化再上一个台阶。

要从制造业大国变成强国

过去40年,我国的经济确实在高速增长,制造业更是蓬勃发展,这也才使得我们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很快,此前主要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推动。我们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工厂?就是因为从手机到服装鞋帽,再到其他产品,都大量出口到了世界。

但是,这些产业很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冲击,一旦劳动红利下降,或者是其他国家也开始推动工业化发展,我们自己的产业就会受到影响。

要想不受到冲击,就得从原来的制造业大国转变,升级成为制造业强国。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国的工厂可以生产各类商品,但是我国工厂的很多机器设备在过去可都是从德国或者是日本进口的。

因为这两个国家掌握了更先进的技术,他们可以生产机器用的机器,如此一来,他们就站在了产业体系的顶端和主导位置,永远不用担心自己的产业体系受损。

我国近年来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也是顺着这样的发展思路去制定战略目标的。但是有些人却认为,当一个国家快要完成工业化的时候,就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只有这样,国家的经济才能实现转型升级。

正是顺着这样的思路,过去几年,我国的一些地方开始片面追求服务业和虚拟经济,有些城市还想把自己打造成金融中心,这种发展思路实际上是很危险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他们很早就完成了工业化,然后又在系统推动去工业化,进而导致国内的制造业持续衰落。特朗普上台以后,一直在大力推动制造业回归,实际上就是再工业化。

不单单美国在推动再工业化,欧洲的一些国家同样也在推动工业化再升级,比如德国在2017年前后就提出了工业4.0计划。

从上述情况就能够看出来,我国的工业总规模虽然很大,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去工业化的程度。毕竟我国还有4亿多的人生活在农村地区,还有大量的人在从事农业生产。未来只有让更多的人从事第二产业,才能促使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进而实现全面的工业化。

换句话说,现在提出去工业化的人,就相当于冲到了距离山顶不远的地方,虽然快要接近山顶了,但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到达。这时候应该一鼓作气爬上山顶,而不是止步不前,甚至是往回走。

10年后才能实现全面工业化

我国工业在GDP中的占比最高是2006年,当时的比值达到了42%,从那以后,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在下跌,到了2016年,工业在GDP中的占比已经下跌到了33.3%。

所以在2019年的时候,工信部的原部长李毅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应该重视制造业占比过快下降的问题,要警惕工业空心化和边缘化。

我国的工业化比发达国家要晚。美国在1955年的时候就完成了工业化,德国是在1965年完成的,日本是在1972年完成的。哪怕是被我们看不上的韩国,他们在1995年也完成了工业化。

而我国在2020年的时候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要到2035年才能实现全面的工业化,也就是说从现在算起还得10年的时间。

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在一直发展,其他国家也不会止步不前,所以说到底,我们起步比较晚,要想实现赶超,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接下来,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需要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同时也要推动产业升级,要去改变低端产品过剩和中高端产品不足的局面。

最简单的对比就是世界品牌500强,在2018年的排名中,美国上榜的品牌有223家,我国上榜的品牌只有38家。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比如财富榜排名,每年的财富500强我国确实超过了美国,但是在品牌排名上,我国2018年只排到第五位,这就说明品牌的口碑和质量和其他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除此之外,工业效率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的工业增加值率在23%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水平可以达到40%左右,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国家真的过早去工业化,不但不能够超越其他国家,甚至还会被后面的国家追上并赶超。

结语

特朗普为什么要拼命推动制造业回流?就是因为制造业在美国GDP中的占比下降很厉害,2016年的时候,美国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只有11.6%。

对比之下,德国的占比为20.8%,日本的占比为20.7%,我国的占比为28.8%,虽然我国制造业占比很高,但是整体发展依然还不够。

比如,韩国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为27.6%,和我国的水平不相上下,而我国的人均GDP只有韩国的 1/3。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来,我国由于国家大、人口多,整体工业化的水平分布还不够密集。

2017年国家发布的工业化综合指数显示,全国的平均水平是84,综合指数最高的地区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这些地区的综合指数都在93以上。

对比之下,东北地区的工业化综合指数只有76,西北和西南地区更是只有58,国内有些省份的综合指数只有50。

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来,我国未来工业化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什么时候绝大多数人口都能生活在城市地区,而且城市不仅仅只有大型城市,而是以中小城市均匀化的模式分布在全国。什么时候人均GDP达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这才意味着我们实现了工业化。

《中国2035年才能实现全面工业化,要高度警惕工业占比过早过快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年12月29日

《中国经济不应去工业化,而要再工业化》 环球人物 2017年2月1日

《我国城镇化率提高到67%》 中国城市报 2025年1月27日

《美国城镇化的破与立》 人民文摘 2013年6月1日

《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新华网 2019年9月20日

《去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超40万亿元,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人民日报 2023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