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接纳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缓解焦虑与修复人格,让心...
了凡心疗愈

人类的焦虑感源自当下的我跟头脑投射出完美的我之间的缝隙,这个缝隙有多大焦虑就有多强烈。如果你不允许成为自我,就会强迫自己成为那个完美的自我形成我执,就会将意识向外投射寻求自己的脱身之法跟精神支柱,但你只能收获无尽的对抗跟喧嚣。

如果你不允许自己成为自己,你也不允许他人成为自己。如果你开始走向内在的自我,你才能够走向外在的他人。当你看清内在的自我,你才能够看清整个世界。

人际交往中我们一直在用头脑向外追求那个完美跟理想的自我,但是这种自我状态是不稳定的,让您一会儿非常羡慕那种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状态,一会又会认为待人接物要坦诚相待不能耍心机才是正确的。

即便你强迫自己做到完美状态,也会发现非常的别扭跟痛苦。你必须通过感知回归到当下的自我,去尊重自我满足自我,你才能够做回最真实的自我。

那么无论你以什么样的状态跟别人交往都不重要,不会因此自负或者自卑。任何我想成为的自己跟当下的自己会产生心理裂缝,这个缝隙有多大我们的分裂就有多大。

抑郁症状态下我们没法接纳当下的自我,在焦虑症状态下我们向往未来的自我,社交恐惧症下我们希望能够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下表现得优雅得体、谈吐自如,成为万众瞩目熠熠生辉的焦点。但实际情况却是张口结舌、手足无措、面红耳赤。这样我们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未来,而身体被扔在了当下无人照看。

我们每个人并不缺乏意识,我们只是缺乏了对自我的意识,缺乏了对当下的意识,因此制造认知的局限抛弃了最真实的自我,忽略身体最真实的感受,屏蔽思维认为错误的观点,让我们活在颠倒梦想中,不要向依附他人博取同情。

因为拥有完整人格的人,他们的痛苦都是深刻而不被人所了解的,别人的同情只会解除你痛苦的个性而演化为平庸的烦恼,同时也会使你的人格遭到贬值。

正如尼采在《查特拉斯如是说》一书里提到:当你不能听命于自己就要受命于他人。聪明的人掌握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当你开始做回自己,就好比一朵花盛开在空谷,不需要炫耀自己的存在,即便没人路过,也不会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盛开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回自己,获得自己的自我意识,让人格得以修复,让焦虑远离自己?可以参详了凡心疗愈专栏,一经订阅永久学习。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