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一把剃须刀,竟切开了国产制造的新篇章
立笔如刀

在国产剃须刀中,徕芬是一个“后来者”,却有点不像“后来者”。

不久前我体验了徕芬的T1 Pro和P3 Pro,第一反应:这不是在做剃须刀,这是在造手机、汽车、甚至是...“中国制造3.0版本”。

这不是夸张。因为你在这两款产品身上,能看到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那种只在苹果产品、德国刀具、甚至瑞士手表上才能感受到的“细节掌控力”和“机械信仰”。


说白了,徕芬不是在做一把剃须刀,而是在重新定义国产剃须刀。

一场剃须刀的“工业革命”

我们先说T1 Pro。


为了剃得净,剃得舒服,采用自研穹顶式刀头结构设计,形成高达148.48°的有效剃须角度,可以深入鼻翼、人中、下颌等死角,精准贴面,大幅提升剃须效率。搭配55μm超薄刀网与锋利精钢内刃,配合1.5mm浮动范围,触感圆润,深剃贴肤,不扯须、不卡顿,整个人清爽又精神。

这款剃须刀最大亮点,不只是剃得有多干净,而是它的“结构主义美学”。整机采用四轴CNC一体成型,8000秒精雕细琢,手柄厚度只有12mm,薄得像块Type-C充电宝。

为什么做得这么“狠”?因为他们不是用“家电思维”做剃须刀,而是用“数码思维”做产品。


传统剃须刀,是在塑料模具上打磨。而T1 Pro,是在航空铝上精雕。你可以理解为:别人是用修脚刀切萝卜,徕芬是用CNC机床切宝石。

再说电机。徕芬T1 Pro自研直线往复式电机,往复次数高达12000次/分钟,效率比旋转式高33%,而且几乎无震感。别小看这个参数,它背后是中国在高精度电机制造上的一次技术跃迁。

你知道过去这种电机只能靠进口,甚至被卡脖子。而今天,一家中国企业可以做出这种精度、功率密度、结构寿命都达到顶级水平的剃须刀电机,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场国产品牌对“核心零部件技术垄断”的回击。

一刀斩断“高端进口依赖症”

而P3 Pro更有意思。

它更像是徕芬对国际高端品牌的“正面刚”。不仅升级为双电机,剃须更快更彻底,还加上了机械透视窗设计,整个电机、齿轮系统清晰可见,像是一台能“剃须”的透明机甲。

这种设计,我在德国百年工具品牌上见过,但在国产剃须刀上,还是头一回。


要知道,以往我们买剃须刀,总是绕不开“飞利浦、博朗、松下”这些老牌名字。但这几年,特别是徕芬出现后,越来越多消费者意识到:不是国产做不好,而是你还没看过真正用心做的国产。

比如:他们把旅充优化到1分钟就能剃8分钟,出差途中也能从容应对。


比如:他们配备了两种刀网——一种亲肤,一种耐用,按你的脸来选择,而不是按产品来妥协。

这些,不是技术炫技,而是站在用户角度,重新梳理“什么是舒适、什么是高端”。


一把小小剃须刀,折射的是中国制造的野心

有人说,中国制造到了瓶颈,我不认同。


我们看到太多“换壳营销”“低价堆量”的产品,但也别忘了,徕芬这种从电机、材料到工艺都自主研发的品牌,正在悄悄改写国人对“高端剃须刀”的认知。

499元的T1 Pro,699元的P3 Pro,对标的是国外售价千元起跳的剃须刀。你问它哪里赢?我说,不是赢在性价比,而是赢在“技术诚意”。

这不是简单的“造个好产品”,而是一场国产品牌在核心制造环节的突破。而这正是中国制造从“量产”到“质变”的关键。


你可能以为,剃须刀不过是日用品;但徕芬偏不,它把剃须刀做成了一场技术跃迁的载体,一个属于国货的工业图腾。

这,就是徕芬的野心。

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该被看见的国产力量。#徕芬直线往复式剃须刀##徕芬剃须刀T1pro##徕芬剃须刀P3pro#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