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间将有一战,且其中一方会输的很惨”,2012年日本前少将矢野义昭做出了这样的一个预言。
在预言中,他声称战争发生的时间,最迟会在2025年。
到时候中国会率先发起袭击,导致日本方面将在欧美的支持下,选择“被动”应战。

由于他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所以越是临近2025年,担心中日关系的人就越多。
尤其是从近些年日本不断增加防卫预算,以及与美国、北约集团多次在军事层面展开合作的行为上来看,显然对中日关系的稳定性不够放心。
一、战争预言是否在危言耸听
作为彼此的邻国,中日之间的确存在不少矛盾,也发生激烈的战争。

但自从二战之后,虽然各种摩擦还是有的,战争却很难再发生了。
矢野义昭提出“将有一战”这个预言的时间,正值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上,关系相对紧张的2012年。
特别是这一年还发生了中国保钓人士被日本军警暴力逮捕的事件,使得中国民众对日本产生了较强的反感情绪。

所以,与其说矢野义昭是在预言战争,不如说他是在散布“中国威胁论”。
毕竟在他的预言里面,先动手的一方是中国,日本应战不过是为了自保。
这种借助预言来打舆论战,让自己处在一个看似“劣势”的境地内,从而争取到国家内部以及他国支持的行为,日本操作的相当熟练。

至于日本为何要做这样做,一方面是它曾作为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累累罪行。
在以己度人的情况下,觉得中国一旦有机会,就会让日本为过往的罪行买单。
另一方面则是日本内部也有不少矛盾,需要在外塑造一个“靶子”,将矛盾从内部转移到外部。

这样一来,日本内部就能团结起来,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动力。
为此,即便日本心知肚明预言是假的,是在危言耸听,也还是以此作为借口,将中国定位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
2025年4月8日,在日本政府新近发布的《外交蓝皮书》中,这一对中国的定位依旧没有改变。

而且在长期渲染所谓“中国威胁”的同时,日本还有在不断增加自身的防卫预算。
哪怕有经济低迷这一问题存在,也丝毫不影响日本在2025新财年,将防卫预算增加到了约8.7万亿日元,比上一年多了0.8万亿日元左右。
持续增加的军费,让日本与美、英、法、德等欧美国家合作,推进自身武器装备建设的力度上有了底气。

这也是为何预言里会说,在跟中国发生战争之后,欧美会成为日本后盾的原因之一。
但欧美国家真的会帮忙吗?就拿美国来说,之所以会跟日本合作部署“西南诸岛”,并不是出于保护日本的目的,而是为了在亚太地区扩张自身的威慑力。

还有包含了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欧美国家的北约组织,为了能将触角伸向亚太,选择了与日本在网络防御等领域进行深化合作。
只是从北约官员在2025年6月24日对媒体称,还不曾考虑在日本东京设立办事处的行为上来看,北约是有所保留地跟日本合作。

美国也是如此,与其说是跟日本合作,不如说是将日本视为控制亚洲的一个跳板。
倘若日本没有足够的谈判筹码,那么就有可能跟在俄乌冲突中成为了美俄谈判“棋子”的乌克兰一样,不被在意死活。

二、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矛盾
为何放在好好的邻国关系,不积极地进行维护,反倒舍近求远去抱欧美国家的大腿呢?其实日本这样做并不难理解。
作为截止到目前,唯一一个被核武器打击过的国家,日本很难对拥有大量核武器的美国硬气起来。
而且二战之后的日本经济能迅速发展起来,与美国在其背后大力支持息息相关。

所以在军事、经济上都很依赖美国的日本,很多时候会跟在美国后面针对中国。
不过,即便没有美国明里暗里地让日本站队,日本也不见得能心平气和地中国相处。
这里面固然有历史的原因,曾经的日本在中国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可在投降后不仅没有向中国道歉,还做出了在教科书里美化侵略战争的行为。

再加上一些日本政治人物,还屡次到供奉了战犯的靖国神社进行参拜,所以这些看起来对战败结果不甘的做法,让中国民众很难对日本给予较高的信任。
反过来,日本其实也很清楚自己的一些做法,如掀起钓鱼岛争端,以及干涉台湾问题等,就是在挑战中国的容忍底线。

尤其是当中国从经济水平到军事实力,再到高新科技等领域,均取得了跨度较大的发展后,日本在对待中国的态度就更为矛盾了。
一方面在全球化的今天,日本在许多领域需要跟中国合作,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另一方面,日本又很担心的综合实力被中国全面碾压之后,会处于很被动的状态。

为此就出现了日本一边要跟中国寻求合作,一边又将中国视为战略挑战的现象。
三、理性博弈合作共赢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往往是以利益为主,如果能通过理性的博弈,达成合作共赢这一结果,还需要发动战争吗?

从中日双边贸易上来看,2024年的贸易总额高达3083亿美元,且中国与日本的贸易逆差为42.5亿美元。
从数据上能看出来,日本跟中国进行经贸合作有利可图。

而一旦战争发生,利益就会变成泡沫,甚至会让日本经济实力倒退很多年。
所以,日本与其觉得可以抱欧美的大腿,对中国进行各种挑衅,不如好好维系与邻国的感情。

结语
中日作为彼此的邻居,一旦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很可能会出现的两败俱伤之后,让“渔翁”得利的情况。
所以,不管从历史到现实有多少矛盾,为了各自能更好地发展,不妨尝试在理性的竞争中寻求和平共存。
《日本2025财年预算总额和防卫预算均创历史新高》2025-04-02 人民网
《日本视中国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外交部表态》2025-04-09北晚在线
《日美联合研发高超音速武器拦截器》2024-05-29中国青年网
《陈鸿斌:北约东京办事处泡汤,日本右翼再挨一闷棍》2025-06-27观察者网
《日企在中国市场看到哪些新变化与机遇?中国日本商会最新白皮书这么说》2025-06-18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