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人来说,隶书作品一定要写得有高古之气,这还不够,因为隶书本来所有的特征,也会让它显得死板与呆滞,因此,一些书法家在创作隶书作品时,也往往会把目光放在如何表现出隶书的飘逸之气,只有具备了高古与飘逸之气的书法作品,会让人们在欣赏它的时候,似乎感受到隶书并不是死板的,这或许就是飘逸之气所带来的艺术性感受。

上面这幅隶书作品,是全国书法大赛上的一幅入展作品,其风格就具备高古与飘逸之气,在展览过程中,受到了许多书法爱好者的喜爱。许多人认为,站在作品前面观看时,总感觉这幅隶书作品与其它作品完全不一样,一股高雅别致的气息从旁萦绕,的确是值得学习的。这位书法爱好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这幅入展作品是如何去创作的?下面我们根据书法大赛有有关隶书创作的要求方法,谈谈它的一些感受。

一是它的取法问题。我们知道,学习隶书时,一定要取法于古代经典碑刻,从古人的那些经典作品中吸取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方法,例如笔法、结字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最为基本的方法后,在今后的创作中就会做到游刃有余。这幅隶书作品的取法是非常多的,它不仅有秦代隶书、两汉隶书,也有大小篆书的特征,因此,我们从这幅作品中就可以感受到,学习隶书不能只取一家,而是要多样化的学习与取法,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创作。

二是高古与飘逸之气是如何产生的。在先秦典籍《吕氏春秋》中,以"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法不得也"。这个意思很明显,就是说,我们在学习书法时,要注重取法问题,要往最早的古人书法那里靠近,而不是要先去学习离自己最近的时代的人。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位作者在较早的古人那里是下过很多功夫的,这是高古之气的来源。而飘逸气,就是要借鉴历代作品中具有飘逸气的哪些做法,例如《石门颂》、《杨淮表记》等,这类传感器都是具有飘逸气的,二者相结合,就会产生出高古与飘逸气。

三是融合创作。在当代书法大赛上,那些入展的许多作品,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融合创作。什么是融合创作?这个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创作一幅隶书作品时,都要采取篆隶融合、书体融合的创作方法,例如我们在创作隶书作品时,为了表现高古气,就直接将篆书与隶书相结合的方法,让作品更有古意。当代也有人将隶书与行草书融合起来创作,例如前书协主席张海就是使用这种方法的。这幅隶书作品,是将篆书与隶书融合起来进行创作的,使之古意明显。

当然,对于这幅作品来说,也有书法爱好者认为,隶书本来就是隶书,它端庄秀美,怎么在书法家的笔下变成了丑书?我不赞同!还有人说,融合创作并不是一种好的方法,融合起来就是写丑书,隶书是正书,怎么能和行草书融合起来,古人可没有这么做啊!

对于上面书法爱好者这些观点,大家还有哪些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一起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