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6月24日,大陆宣布将在今年的9月3日举办阅兵仪式,其中会邀请国民党的抗日老兵现场观礼,这是想告诉大家,抗日战争是全中国人一块儿打的仗。

然而,邀请刚发出去不到一天,赖清德就不乐意了,直接将蒋介石像拆除,急着 “抹掉历史印记”。

被遗弃在台湾某处垃圾场的蒋介石铜像
他为什么这么做呢?

善意,为何被一掌推开?
大陆这边的心思,其实很直白,9月3日的阅兵,请来那些曾在抗日战场上浴血的国民党老兵,不为别的,就是想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忘记。

无论你是川军、湘军还是中央军,当年为这个民族流过的血,都值得被整个民族铭记,这不仅是对老兵个人功勋的致敬,更是想搭一个平台,让两岸共同抚摸那道最深的民族伤疤。
这是一份带着体温的善意,提醒着两岸,我们曾是背靠背的兄弟,有过一同赴死的过去。这份共同的苦难记忆,不该被岁月冲淡,更不该被政治切断。

可这份善意,在台湾落地不到24小时,就撞上了一堵冰冷的墙。台安全部门一道命令,全台军营里的蒋介石铜像,必须全面拆除。
赖清德政府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清理威权历史遗迹”,但在许多人看来,这更像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切割。

蒋介石领导中国抗战胜利,这是写进世界史的公论,如今,他的铜像在台湾被推倒,而那些曾公开鼓吹“台独”分裂的人,却要被塑像立碑,建馆纪念。
这操作,像极了一户人家,突然决定把世代供奉的祖宗牌位扔出门外,转头请了个毫不相干的路人坐上神龛。这难道不是在刨自家的根吗。

对岸的意图,昭然若揭,他们就是要进行一场彻底的“记忆格式化”,让台湾的下一代慢慢相信,“抗战是国民党打的,和台湾没关系”,甚至“中国的历史,就是隔壁邻居的历史”。
当共同的记忆被掏空,一个与中华彻底脱钩的“新台湾认同”才能被强行植入,可对于那些亲历过战火的台湾老一辈,那些铜像不只是一块冰冷的金属,更是一段青春、一腔热血、一种身份的寄托。如今,当局亲手撕碎了他们的记忆,否定了他们一生的牺牲。

拆铜像,只是这场政治风暴的序幕,赖清德近期的言论,更是把挑衅的烈度,从“打擦边球”直接拉升到了“闯红灯”。
他公然宣称,联合国2758号决议只解决了中国的代表权问题,与台湾无关,这番话,无异于扯下所有伪装,把“台独”两个字明晃晃地摆上了台面。

这不再是暗度陈仓,而是直接摊牌,他似乎在用一种近乎自残的方式,逼迫大陆做出反应,试图在国际上制造“中国打压台湾”的悲情戏码。
面对这种几乎是指着鼻子叫板的行径,大陆的反应也异常迅速和严厉,国台办连夜发声,官媒更是直接给赖清德贴上了“麻烦制造者”和“战争制造者”的标签,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历史性的定性,清晰地指出,他正把台湾带向一条不归路。

措辞的升级,意味着耐心正在耗尽。大陆对“台独”的容忍度,已经降到了冰点,面对台湾当局的步步紧逼,大陆的回应方式,简单而清晰:用实力说话。
从盘旋在台岛上空的无人机编队,到游弋在太平洋上的055万吨大驱。从演练巷战的机器狗突击队,到深藏于山脉间的东风快递。

这一系列的军事动作,并非为了炫耀武力,而是为了传递一个再明白不过的信号,今天的解放军,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韬光养晦”的军队。
它有备而来,随时能战。高频率、高强度的围台军演,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这其中,不仅有地理上的围堵,更有信息战、电磁战、反干涉的全方位演练。

那些被外媒称为“航母杀手”的鹰击-21,那些轨迹变幻莫测的东风-26高超音速导弹,它们存在的意义,并非为了挑起战争,恰恰是为了终结战争。
这些国之重器,不是为了登台唱戏,而是为了清场谢幕。它们冷静地告诉所有企图分裂的人: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都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被碾得粉碎。

据说,岛内那些鼓吹“台独”最起劲的人,反而是内心最虚的,甚至要定期对自己身边的保镖进行“测谎”,生怕哪天被自己人出卖。这足以说明,他们比谁都清楚自己脚下是万丈悬崖。
结语
无论台湾的政客们如何玩弄历史叙事,如何撕裂身份认同,如何妄图在国际舞台上博取同情,有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

那就是,海峡两岸的人民,流着一样的血,说着一样的话,写着一样的字。这份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联结,是刻在骨子里、融在血脉里的。
大陆邀请老兵观礼,是在说:“我们是一家人”,这份用几代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情感,不是谁一句轻飘飘的“历史错了”,就能一笔勾销的。

如果台湾的当权者,非要一条道走到黑,执意在“去中国化”的绝路上狂奔,那绝不会是台湾的福祉,只会把这座美丽的岛屿,推向更深的孤立与危险,有些人想当家族的罪人,历史最终会给他们一个公正的位置。
文章信源:
看看新闻---2025.06.24:《9月3日天安门阅兵将邀请国民党老兵到现场观礼》
北京日报---2025.06.24:《9月3日阅兵不再组织抗战老兵方队参阅,将邀请国民党抗日老兵现场观礼》
直新闻---2025.06.27:《拆蒋像、立“独”像,赖式“双标”有多荒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