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你每一次情绪爆炸,孩子都记一辈子
吴钩随笔

文 | 吴钩随笔

晚上下班回到家,刚进门,就听见两个孩子又吵起来了。

“你别动我东西!”

“我只是看一下!”

我头疼欲裂,还没放下包就吼了出来:

“吵什么吵?我一天累成狗,就不能让我安静五分钟?”

客厅瞬间安静。

女儿低头关门,儿子默默放下遥控器。

没有人顶嘴,也没人哭闹。

但空气,凉了。

你以为你只是发了一顿脾气,孩子却在这一刻,悄悄把你从“亲密的大人”变成了“最怕的大人”。


一、父母不是不爱孩子,而是太累了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发火?

我可以给你一百个理由:

工作一天神经紧绷,手机信息轰炸,回家还要做饭、带娃、辅导作业……

偏偏这时候,孩子又吵、又闹、又不听话。

情绪像火药桶,一点就着。

但我们没意识到的是:

你以为你只是“正常发火”,但对孩子来说,是“暴力来袭”。

你的吼叫,是成年人在用情绪,压垮一个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二、你以为孩子懂事,其实他只是在回避你

那天之后,我发现女儿变得格外沉默。

叫她吃饭,她轻声说“好”;问她作业,她迅速点头跑回房间。

她不是变乖了,她是在躲避我。

她不是不难受,而是已经学会在我面前收起情绪。

她开始“看脸色做人”,小心翼翼地配合,不是因为理解,而是因为害怕。


三、每一次吼,都是在悄悄摧毁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后来我试着道歉。

某晚,我轻声走进女儿房间说:“那天爸爸太凶了,对不起。”

她闭着眼说:“没关系,我知道你不是不喜欢我。”

听起来懂事,其实是心酸。

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已经学会替大人找理由,替父母的情绪埋单。

心理学上,这叫情绪回避型人格

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很容易长成一个:

  • 不敢表达情绪的人;
  • 永远害怕冲突的人;
  • 内心压抑敏感、却总在取悦别人的人。

四、暴躁,不是脾气,而是家长力的缺失

你可以累,可以烦,但不能让“暴躁”成为你的标签。

别再说“我就是这脾气”,别再用“我爸妈以前也这样”做借口。

你小时候被吼得发抖的感受,你还记得吗?

你真的想让你的孩子也一模一样地记住你吗?

我们这一代,最不缺的就是“理解上一代的苦衷”,但最缺的,是被温柔对待的童年


五、当你控制住情绪,孩子才有安全感

现在我每次快要爆发,会做两件事:

  • 第一,闭嘴10秒,别说伤人的话;
  • 第二,深呼吸三次,默念一句话:

“我是他唯一的爸爸(妈妈),我不想成为他最怕的人。”

孩子不是不可以犯错,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有耐心的大人,带他们穿越成长的混乱。

他们不是来成就你情绪的出口,而是等待你成为那座灯塔。

照亮他们,也照亮你自己。


写在最后:

你不用成为完美的父母,

你只要做那个:

  • 愿意在发火后修复关系;
  • 愿意不伤害孩子的自尊;
  • 愿意努力改变自己的人。

当你学会温柔地表达,孩子才会勇敢地长大。

记住:

你的每一次暴躁,孩子都在用一生记住。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