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夏白术天麻汤: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病因复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景岳全书·眩晕》则指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者不过十中一、二耳”;《丹溪心法·头眩》又云:“无痰不作眩”。总之,本病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以风、火、痰、虚、瘀为标。治宜补肾养肝,益气活血,化痰通络。该病西医常用血管扩张剂、镇静剂、B族维生素及代谢促进剂等为主,单一治疗,疗效不稳定,转归时间长,且易反复发作。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家程钟龄的《医学心悟》,方中天麻平肝熄风;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燥湿化痰开窍;黄芪益气健脾,当归、丹参、川芎活血养血,祛瘀通络;桑寄生、枸杞子补益肝肾。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方中药物均有不同程度、从多个环节改善脑血流的作用。天麻具有调整脑血管功能:天麻、天麻素对兔脑基底动脉收缩有拮抗作用,降低脑血管阻力,还能改善微循环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眩晕。半夏的乙醇提取物有祛痰、镇吐作用,临床研究证实治疗梅尼埃病有良效。川芎嗪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扩张小动脉、静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等药理作用。当归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是其清除氧自由基、降脂、抗血小板等药理作用的综合。药理研究证明,陈皮能拮抗组胺、溶血卵磷脂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白术不仅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还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故能有效纠正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动力学障碍,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流供应,消除临床症状。

2、补中益气汤: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于中老年人,以眩晕等为主要症状。眩晕经常随体位变化症状加重,往往由疲劳引发。属于中医“眩晕”“厥证”等范畴。乃由于年老体弱,中气不足,无力供血向上所致。
补中益气汤是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中气不足者惟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提阳气;伍以人参可增强补益中气的功能;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四药合用,突出了补中益气之功。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同源,气虚时久,营血亦虚,方中用当归养血、活血调营,与人参、黄芪以补气生血,有气足血旺之功;陈皮辛温,健脾温中、理中和胃,使全方补益而不伤脾胃;升麻、柴胡轻清向上、升阳举陷,协助黄芪以促中气的提升;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气虚者之,气陷者升之,元气内充,清阳得升,则诸证自愈。补中益气汤通过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对于身体较为虚弱的老人患者更为适宜,在改善血供、缓解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更主要的是能有效地减少复发。

3、益气聪明汤:
中医学认为眩是指眼目昏花,晕是指头脑有旋转的感觉,两者常同时或相继出现,统称眩晕,是一个独立的证,目前对其病因病机有比较充分的认识,辨证辨病相结合常常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对于眩晕的病因病机,历代医籍论述颇多,然不外“风”、“火”、“痰”、“虚”、“瘀”之论。不少医家都从《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和张景岳“无虚不作眩”与朱丹溪“无痰不作眩”的角度考虑,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本虚在于肝肾,标实以风火痰为多见。明·虞抟提出的“血瘀致眩”的理论,以气虚血瘀作为眩晕的最主要病机和出发点,在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出现代人群眩晕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气虚血瘀,认为气虚血瘀是其主要证型。
益气聪明汤出自《医方集解》云:“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此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参、芪甘温以补脾胃;干葛、升麻、蔓荆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午胃气,上行头目;白芍敛阴和血,黄柏补肾生水;甘草甘缓以和脾胃。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方中黄芪、党参补气行滞,中医有“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之说,方中重用黄芪为补气行血之要药。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对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药理作用,主要特征在于调节免疫、改善心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改善凝血状态,可在组织局部发挥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组织纤维化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减轻微血管病变。在本方中为君药,与本病的病因病机相吻合。葛根中的葛根素能明显改善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稠度,解除红细胞聚集性,分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及防止血小板凝集等,同时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作用,可降低心肌耗氧,并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作用,葛根黄酮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作用。诸药合用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改善脑循环血流量,降低血脂,改善血流变学指标,有疗效确切、标本兼治等特点。蔓荆子、升麻既能鼓舞脾胃使清阳之气上达于头目,又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解痉镇痛、兴奋血管平滑肌作用;白芍敛阴和血;黄柏泻热益肾生水;头为诸阳之会,是全身血管、神经、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枢。天麻为治疗眩晕、头痛之要药,其性微温,既不偏于发散,也不偏于滋补,在本方中配伍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