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定位不同:天孚通信是“卖铲人”,而非“掘金客”(中际旭创和新易盛)
产业链分工差异
天孚通信:核心业务是高端光器件和光引擎,属于光模块的上游组件供应商,而非直接生产成品光模块。
产品包括陶瓷套管、光隔离器、Lensed FAU(光纤阵列单元)、硅光引擎等,是800G/1.6T光模块中的关键光学部件。
客户为光模块制造商(如中际旭创、新易盛)和ODM厂商(如Fabrinet),而非终端云厂商。
中际旭创/新易盛:直接设计、集成并销售完整光模块,面向谷歌、英伟达等终端客户。
商业模式对比

二、业务属性与估值逻辑差异
业务模式决定估值逻辑不同
天孚通信:作为上游供应商,其增长依赖多客户、多产品线的平台化扩张,而非单一光模块放量。
例如:800G光引擎→1.6T光引擎→激光雷达器件横向拓展。
市场赋予其 “技术平台型公司”估值(2025年PE约27.83倍),高于模块制造商的周期性估值。
中际旭创/新易盛:业绩直接挂钩800G/1.6T模块出货量及价格,市场担忧产能过剩与降价压力,压制估值(PE仅9-14倍)。
风险敞口不同
光模块制造商受地缘政治(美国关税)、客户集中度(英伟达/谷歌订单波动) 影响更大。
天孚通信通过分散客户(华为、Fabrinet、旭创等) 和泰国工厂降低区域风险,但需警惕技术路线变革(如CPO减少光引擎用量)。
三、天孚通信的核心价值:被忽视的“技术底座”
尽管未被列为光模块制造商,但天孚通信在产业中具备不可替代性:
1.6T时代的关键支点
天孚通信是英伟达1.6T光模块核心光引擎供应商,2025年预计为Mellanox交付170万只,份额占65%。其硅光引擎耦合效率达95%,功耗降低30%,成为高端模块降本关键。
技术护城河深厚
八大技术平台(如MUX/DEMUX耦合、BOX封装)支撑光器件全流程自研,累计专利620项。
硅光引擎适配6G传输(单通道200Gbps),卡位下一代通信标准。
平台化扩张潜力
光引擎业务收入占比已升至28.6%(2024Q3),并向激光雷达、医疗检测延伸,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四、投资者需关注的差异化价值
若需将天孚通信纳入光模块产业分析,应侧重以下维度:
产业链协同价值
天孚通信的光引擎供应能力直接影响中际旭创/新易盛的1.6T模块交付进度和毛利。
技术红利捕获能力
硅光、CPO技术升级中,天孚通信作为器件方案商,可能比模块厂商更早受益于技术迭代红利。
估值修复触发点
若2025年H2英伟达GB200放量推动1.6T光引擎需求超预期,或激光雷达业务实现量产,可能驱动估值重构。
结论:定位差异不等于价值缺席
天孚通信虽未直接生产光模块,但作为高端光器件平台型龙头,其技术壁垒与产业链卡位价值甚至可能超越部分模块厂商。当前市场将其归类为“光通信核心部件商”而非“光模块制造商”,导致分析框架分离。对机构投资者而言,理解其在技术迭代中的“卖铲人”角色,才能更全面把握光模块生态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