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海南一17岁女孩放学后突然失踪。
家长急的团团转,四处张贴寻人启事,也报了警。
可就在昨天中午,一个伤心的消息传来,女孩被找到了,但已经是具尸体。

按理说,这件事已经告一段落。
但网友却从寻人启事的蛛丝马迹中,发现了女孩身亡与其父母密不可分!
她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遗体被找到
2025年6月20日晚,嘉积中学的晚自习刚刚结束,小栏像往常一样搭上了一辆摩的。
但她这次的目的地,却是与家相反的万泉河路。

当摩的在万泉河路附近停下时,时间已经接近9点28分。
小栏付了车费,消失在夜色中,从此,她的手机关机,人间蒸发。

晚上九点三十分左右,小栏母亲发现女儿还没到家后,焦急地拨打着电话。
但一遍又一遍的通话铃响起,回应她的只有冰冷的关机提示音。

意识到不对劲的母亲,先是联系学校,询问是不是班级拖课,导致小栏还没回家。
可当得知小栏班级是正常放学后,她立刻意识到了不对劲。

小栏母亲赶紧叫上自己的丈夫,一起出门寻找女儿。
但整整一夜过去了,任何小栏的消息都没有。
到了第二天下午,小栏父母终于选择走进派出所,向警方求助,而寻人启事也随之张贴在琼海的大街小巷。

"女,17岁,身高1.65米,体重约70斤,6月20日晚失联……"
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父母心上。

蓝天救援队在知道小栏最后是出现在河边后,第一时间出动专业搜救艇,开进了万泉河。
队员们顶着烈日,仔细搜索着每一寸水域。

然而,命运却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6月23日上午11时,救援人员在河道中发现一具女性遗体。
衣着、身形与小栏母亲的描述完全一致。

消息传开,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有人还在心存侥幸:"也许不是她,也许只是巧合……"
可DNA比对的结果,彻底击碎了最后一丝希望。
6月24日,警方正式确认:遗体正是失踪的小栏。

由于高温和长时间浸泡,尸体已经高度腐烂,但衣着完整,体表无外伤。
一个17岁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

异常信号
当悲伤的情绪逐渐平复,部分网友突然发现寻人启事中存在异常。
"1.65米的身高,体重只有70斤?"这个身材数据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要知道,一个正常的17岁女孩,165厘米的身高,健康体重应该在50-65公斤之间。
而小栏只有35公斤!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甚至是皮包骨头的状态。

更令人震惊的是她朋友圈里的内容。
小栏曾经发过这样一条动态:"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别再监视我了,把房间锁给我换回来。"
这短短一句话,透露出多少令人心酸的信息?
一个17岁的女孩,连自己房间的隐私都无法保证,这样的生活环境,该有多么压抑?

更重要的是,小栏朋友圈下面的补充信息:
她的母亲居然每天晚上都会去她房间咒骂她,甚至还让她早点死掉。
而她居然会因为患上抑郁症而开心,因为这样就不会被母亲恶劣对待。

从辱骂到监视,从伤害到"保护",这种扭曲的爱,形成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恶性循环。
而且,这种令人窒息的家庭环境,并非仅存于小栏的个人诉说之中。
警方的后续通报,也证实了她所描述的抑郁症确有其事,并非虚构。

更令人心酸的是,这份被证实的痛苦,在学校里却被一副截然不同的面具所掩盖。
在学校里,她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担任班委,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老师们都说她是个"省心"的孩子,从来不用操心。

同学们眼中的她,总是笑盈盈的,热情开朗,甚至在出事前一天,她还请同学们喝奶茶。
然而这种"外热内冷"的表现,恰恰是青少年抑郁症的典型特征。

他们用完美的表现来掩盖内心的崩溃,用微笑来伪装痛苦。
而小栏的封闭行为——锁门、拒绝沟通,更是抑郁症患者"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
可悲的是,这种自我保护,却被家长误解为"叛逆"和"不听话"。

社会反思
小栏的悲剧,暴露出了家庭教育中一个致命的盲区:
明知孩子患有抑郁症,却用错误的方式"关爱"。

从辱骂到监视,小栏的母亲或许自认为是在"为孩子好"。
可这种以爱为名的控制,却成了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还一个值得深思的细节是:小栏在学校表现得如此优秀,老师因为她"省心"而忽视了她的情绪变化。
这种"好学生不会有问题"的思维定式,让多少孩子的求救信号被忽视?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什么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什么样的关爱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首先,家长需要建立非评判性的沟通方式。
不是监视,不是控制,而是倾听和理解。
当孩子说"我很累"的时候,不要说"你有什么好累的",而是问"你愿意跟我说说吗?"

其次,要重视异常信号背后的心理需求。
极端的体重下降、行为的突然改变,这些都是身体在呼救。
可惜的是,小栏165厘米只有70斤的极端消瘦,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我们的社会对心理疾病依然存在严重的污名化。
多少家庭因为"家丑不外扬"而隐瞒孩子的病情?
多少人把抑郁症简单地理解为"想不开"、"矫情"?
这种认知上的偏差,直接导致了专业干预的滞后。

小栏的悲剧告诉我们,是时候改变了。
我们需要推动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让"看心理医生"变得像看感冒一样平常。

我们需要在社区、学校、医院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形成一张严密的心理危机干预网。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学会识别那些沉默的求救信号。

当一个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当一个优秀的学生开始极端消瘦,当朋友圈里出现压抑的文字,请不要视而不见。

结语
小栏的故事结束了,但我们的反思和行动,才刚刚开始,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吸取教训,也希望每一个正在黑暗中挣扎的孩子,都能等到黎明的到来。

参考文献:
1.都市报道:《紧急寻人!海南一女高中生已失联2天》2025-06-23
2.纵相新闻:《海南一高中女生“失联”已超2天!警方在万泉河发现女尸,其服饰、体型与李某栏高度相似,正做DNA鉴定》2025-06-24
3.红星新闻:《海南17岁高中女生失联4天,警方通报:河道内发现其遗体,生前患抑郁症,初步排除刑事案件》2025-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