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说,她同桌来大姨妈了,让我准备一个姨妈巾放在她书包里,以备不时之需。
面对同学的遭遇,才10岁的女儿之所以能如此淡定,主要是因为我在她很小的时候,就逐步给她科普各种生理知识,让她明白她的身体在不同的阶段就该有不同的变化,以至于她身体发生变化时,不会像我小时候那么手足无措。

作为一名出生在山东鲁西南农村的80后,父母都是那种传统且含蓄的人,别说月经、性这种敏感的话题了,就连基本的个人身体隐私部位的名称,对我和妹妹都避而不谈。
记得第一次来月经时,我除了见过大人上厕所,知道有这么回事,其它一无所知。
当时经血弄脏了我半个屁股,放学后,直到最后一个同学离开教室,我才贴着墙根,一点点挪回家。
当时的尴尬、窘迫和惊慌,至今我都记忆犹新!
当时我就发誓,如果我有了女儿,一定不会让她像我一样悲哀!

作为女孩,或许你会因为父母教育的缺失,而因来姨妈感到羞耻,男孩呢?没有姨妈就没了困扰吗?
当然不是!
曾刷到一个热搜,说的是一个上初中的男孩,喜欢班上一个女孩,被老师发现了,于是叫了家长,结果女孩的家长到了老师办公室,就给男孩了一巴掌,还对男孩说了一些极具侮辱性的话。
男孩的家长见状没为男孩辩解,还一个劲的给女孩的家长道歉,回到家后还不停的指责男孩,说他“小小年纪不学好,丢人现眼!”
结果被“教育”了一天的男孩,晚上吃完饭就离开了家,再次出现在父母跟前已经没有了呼吸。

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也可能是性教育的唯一老师,如果父母在这些方面缺位或者引导错误,孩子则可能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困惑和风险,甚至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就像那个因为家长和老师的错误处理方式而选择离家出走、最终酿成惨剧的男孩。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9.4%的受访者曾因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而受到伤害。
性教育的缺失,不仅会导致孩子对性别产生认知偏差,还会导致孩子形成较差的性安全意识。
比如,认为月经/遗精是羞耻的,胸长得太大,有腋毛是不好的,需要遮掩、避讳的。
《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仅有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
如果你去过浙大儿童医院的儿童及青少年妇科门诊,就会发现那有两个透明的玻璃罐子,里面装的都是从孩子阴道里取出的各种异物。

纽扣、电线、曲别针、小球、电池、硬币、棉花、发夹……
有些异物甚至是在孩子体内2年多才被发现!
在信息满天飞的时代,对于性教育,父母不做好把关、教育和筛选,只是一味地回避,不仅不能让孩子因此而变得更“纯洁”,反而会导致他们从其它不正规的渠道获取错误的信息,形成错误的观念、行为。
内心龌龊,看啥都脏;内心纯净,万物皆美。
在孩子眼里,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平等的,他们的头脑里没有“色情”的概念。
恰如其分、适逢其时的性教育,本质就是为了教会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保护自己,以及尊重他人。
作为父母,如果你实在觉得难以启齿,羞于开口,没关系,现在社会,可作为辅助的教育工具有很多,比如专业的性教育书籍、科普视频、各种课程等。

说实话,我在传授女儿这方面的知识时,起初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甚至随着她的长大,在某些问题上还有些尴尬!
比如小时候与她讨论人是怎么来的?还可以用类似《小威向前冲》绘本来辅助讲解,生动形象又容易理解。
但随着她慢慢长大,进入青春期,一些更深入的话题,比如月经、遗精、性冲动等,就不太好直接开口了。

不过,我发现一些专业的青春期主题的教育书籍,在这方面就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比如,在她八岁的时候,我送她了一本《青春期女孩的秘密书》,然后告诉她很多她好奇的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阅读此书找到答案。

比如,男孩女孩身体构造有何不同?什么是性?男孩女孩交往的尺度是什么?如何做好自我保护等等,父母羞于启齿或者一知半解的知识,本书中都能找到明确的答案。

现在女儿10岁了,经常跟我大大方方的谈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比如,她会好奇地问我关于月经周期的问题,也会跟我讨论她喜欢班里哪个男生,甚至还一本正经的在我来姨妈的时候,去厕所学习姨妈巾怎么垫?

这种开放的沟通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让我相信,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可以健康、自信地面对成长中的各种变化。

性!关乎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想让孩子幸福,就必须重视起来,从小抓起,重视孩子的性教育。
不懂、不知道或者羞于启齿,那就借助书籍,刚才我说的那本书就非常不错,从身体、心理、亲子关系、成长烦恼、恋爱、学习、习惯、品质等8个方面详细介绍,几乎涵盖了孩子遇到的所有青春期问题。
建议各位家长,入手一本放在孩子床头,或许现在孩子不看,但在他们遇到相关问题时,就能随时翻阅,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