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标准楷书帖,“字圣”黄自元读书乐
齐赏书法

黄自元,字敬舆,号澹叟,六岁开始跟随祖父习字,每日悬腕书写数时辰,寒暑不辍。从“二王”到欧、颜、柳、赵、董等诸家名帖,无一不临,无一不精。

随着对书法艺术的不断钻研,黄自元逐渐在书法界崭露头角。他的书法以楷书最为出众,其楷书融合了欧阳询的险峻、柳公权的骨力,形成了端庄秀蕴、静雅内敛的独特风格,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不失实用性。也正是凭借这一手精妙的楷书,黄自元被光绪皇帝看中,奉诏为光绪帝生母书写《神道碑》。书写时,他跪地悬腕,一气呵成,所书之字工整匀称、秀雅美观,光绪皇帝见后大喜,当即赐以“字圣”称号,黄自元自此名声大噪,其书法作品更是成为当时文人墨客竞相模仿的对象。

《读书乐》,全称 《四时读书乐》,内容是四首歌咏读书乐趣的旧诗,作者是宋代的翁森(字秀卿),分别以春夏秋冬四时的角度描写读书的乐趣所在,乃是一首很好的劝学诗。

黄自元的楷书,在用笔上极为讲究,笔笔中锋是其显著特点之一。在《读书乐》中,笔画的起承转合交代得十分清楚,笔画的起始处,或藏锋逆入,显得含蓄稳重;或露锋直下,展现出爽利明快之感。行笔过程中,中锋用笔使得笔画饱满圆润,富有立体感,线条坚实有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例如“木”字的长竖,挺拔而富有弹性,犹如一根苍松的主干,支撑起整个字的结构,给人以稳健之感。

结构上,多采用中宫紧缩的方式,将字的重心聚集在中心部位,使得整个字看起来紧凑而富有张力。这种结构方式,既体现了楷书的规整性,又赋予了字一种动态的美感,使其在端庄之中蕴含着灵动之气。

在晚清时期,黄自元的楷书备受推崇。当时,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一手漂亮、工整的楷书对于士子们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文化素养的体现,更是通往仕途的一块敲门砖。在这种背景下,黄自元的楷书以其工整规范、美观大方的特点,正好契合了社会对书法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双重需求。于是黄自元的书法成为学习的典范,人们纷纷临摹他的作品,以期掌握这种优美的书法风格。在一些文人雅士的聚会中,谈论和欣赏黄自元的书法成为一种时尚,他的作品被视为高雅文化的象征,广泛流传于社交场合。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审美风格。晚清时期,虽然社会动荡不安,但在文化领域,人们依然对传统书法艺术有着极高的尊崇。黄自元的楷书继承了晋唐以来楷书的传统笔法和结构特点,如对欧阳询、柳公权等楷书大家的借鉴,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形成了一种既符合传统审美标准又具有时代特色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出现,反映了当时人们在书法审美上对传统与创新的一种平衡追求,既不愿意放弃传统书法的精髓,又希望在时代的变迁中有所突破和发展。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或许常常在忙碌中迷失,心灵被各种纷扰占据。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读书乐》这样的经典作品对话时,便能感受到书法艺术所带来的那份宁静与力量。它不仅能让我们领略到汉字的独特美感,更能让我们在一笔一划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书法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延续着文化的脉络。黄自元楷书《读书乐》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有无数优秀的书法作品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欣赏、去传承。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欣赏《读书乐》开始,走进书法的美妙世界。无论是拿起毛笔,亲自临摹古人的经典之作,感受笔墨在纸上流淌的韵味;还是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对书法的热爱,传播书法文化的魅力,都是我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份贡献。让我们携手共进,让书法这一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续写属于我们的墨香篇章。

推荐一本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为黄自元楷书写就,喜欢黄自元楷书风格的书友可以看看。

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核实处理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