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以旧换新”火了,县城家庭如何抓住千亿补贴红利?
晓枫观察

2025年,“以旧换新”正在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数据显示,国家级政策补贴总额达到3000亿元,覆盖家电、汽车、数码产品等多个领域,撬动的消费增量或将超过6300亿元。

但在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县域市场,“以旧换新”并非唾手可得的便民政策,而是一次需要精打细算的家庭决策。如何善用补贴红利,实现长远的家庭投资,也成了许多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次旧冰箱“退役”背后的账本

31岁的王浩是一家县城快递点的员工,妻子在镇上售卖一些凉菜和熟食。一家三口,日子虽不富裕,但也算安稳。最近天气转热,家里多年前买的老冰箱总是“哐哐响”,制冷效果也不行了。妻子因此不敢备太多货,生怕造成浪费和损失。

趁着政策给力,他们考虑,要不要换一台新冰箱。

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以旧换新”政策,鼓励居民淘汰高能耗家电、老旧车辆与低效家具,以环保低碳的新产品代替老旧耐用品。随着消费理念的转变,也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换新”不止是为了面子,更是长远的省电账、省油账、省维修账。

不过,孩子即将迎来小升初的关键阶段,王浩家不敢轻易动用手头的积蓄。“看上了一台分区保鲜+变频节能的,补贴后是便宜了五六百,但算下来还是要六千多块。”王浩开始纠结。

县域家庭的“更新计划”总被现实打断:高温来得突然,空调声音大、电费高,孩子的衣服多、洗衣机容量不够……旧的用着不舒适,但还能用;新的看着不错,但手头吃紧。

从产业角度看,这波“以旧换新”潮下沉三四线城市并非偶然——在一二线城市渗透率趋于饱和的背景下,县域家庭拥有大量待淘汰存量产品,成为政策刺激的重点目标。但要真正撬动这些潜在消费,政策补贴之外,还需要解决更实际的问题:支付能力。

相比城市家庭,县域家庭更倾向于现金流量管理,以储蓄为主的理财习惯意味着对一次性大额支出更为敏感。一笔看似不大的更新预算,可能压缩家庭一个月的流动性。尤其是像家电套装换新或汽车置换这类大额消费,很多家庭即便有补贴,也仍感“差一点火候”,导致他们即便有意愿,也容易因资金短缺而错失“政策窗口期”。

这正是金融科技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县域消费的“资金弹性缺口”

不久前,王浩在快递点卸货,从一个买了新空调的熟客那听到了“奇富借条(360借条)”这款产品。赶在酷暑来临前,对方用“奇富借条(360借条)”申请了两万元资金,给自己的小家和娘家都添置了空调。“这是原来的360借条,大平台,靠得住,而且操作简单,利率透明,额度下得快。”对方说。

这已经不是王浩第一次听到这种“安利”。在快递站里,王浩也常听工友们讨论用什么平台“利息更划算”“放款速度更快”。

起初,王浩一直担心这类平台的可靠性。但眼看着气温逐渐升高,妻子的摊点因为备货不足而销量受到影响。王浩也决定下载了奇富借条(原360借条)APP看看。他提交了个人资料,没多久就自动完成了信用审核,显示了审批额度。看到灵活分期的方案,每个月只需要还几百元,他们终于放下顾虑,决定早买早享受。

与其说“以旧换新”是一场家电的技术升级,不如说它是一次生活方式的跃迁。县城家庭不再像过去那样将消费视作纯支出,而是在政策补贴的加持下,把升级视作一次“理性投资”。

以奇富借条(360借条)「链接」为代表的信贷科技服务平台,凭借线上化流程、灵活额度与快速到账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了更具弹性的资金周转解决方案。相比传统信贷渠道,这类服务尤其适用于短期高峰支出或大宗商品升级等临时性消费场景,也更适合家庭级、日常型的决策需求。同时,透明的费用结构和智能的风险控制系统,也减少了用户后顾之忧。

这波“以旧换新”浪潮,并不仅是产品的技术升级,更是生活理念的更新。从老冰箱到节能空调,从高油耗旧车到新能源汽车,消费升级背后,是县域居民对更高生活品质的真实追求。政策带来红利,金融科技补上缺口,双管齐下,真正让“以旧换新”在县域市场生根发芽,让红利更高效传导至终端消费。

#奇富借条# #360借条# #360借条升级为奇富借条#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