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虽非电力工业部直属院校,却在电网就业领域表现亮眼。2023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次就业率79.89%,考研录取率达35.06%;在2025年国家电网山东电网录用名单中,该校以100人位列第二,与山东理工大学共同成为省内双非院校电网就业的标杆。其背后,是历史积淀、学科实力、校企合作与校友网络的多维支撑。

历史基因嫁接电力需求
山科大前身为煤炭工业部直属的山东矿业学院,早期煤矿机电专业积累的矿区供电、设备运维人才培养经验,与火电企业需求天然适配。在燃煤电厂智能化改造、矿区微电网建设等领域,其行业技术储备成为对接电网需求的关键纽带。这种“能源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背景,使毕业生既懂电力系统基础,又具备特殊场景应用能力。

山东科技大学前身-山东矿业学院(泰安)
学科实力铸就竞争壁垒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入选),依托“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构建了覆盖电力系统核心课程与新能源前沿方向的课程体系。针对矿区复杂地形开发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经改良后可应用于农村电网运维,体现了“行业定制化”的技术转化能力,为毕业生解决电网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矿井配电
校企协同深化人才适配
山科大与国网滨州、东营垦利等供电公司共建实践基地,形成“实习-留用”闭环。学生可深入变电站、调度中心实习,企业也能提前筛选人才。在科研合作层面,学校围绕电网新能源并网、配电网智能化等痛点,参与光伏电站智能运维、5G无人机巡检等项目,让学生从本科阶段接触行业真实需求,毕业设计紧密贴合实际应用。

光伏电站智能运维
校友网络构建就业桥梁
从原电力工业部部长史大珍,到山东电网众多中层骨干,山科大电气校友遍布行业关键岗位。这些校友通过实习指导、行业讲座传递用人标准,形成“录用-反哺招聘”的良性循环。校友群体在招聘环节的“背书”效应,显著提升了在校生的入职竞争力。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园风光
山科大以错位竞争策略,将煤炭行业背景转化为电力领域优势,为非直属院校开辟了一条依托特色学科、深化校企合作的就业突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