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夏朝不远,不必质疑!
刳心记事生

1.夏朝的地位。夏朝是我国连续历史最关键一环,从原始民主走向家天下的开始。《尚书》记载尧舜禹使用禅让制,禹之后其子启获得了天下共主地位,司马迁《史记》基本也如此记载,追溯到黄帝时期,《竹书纪年》则更详细的记录了从黄帝到大禹的历史。《山海经》虽然荒诞,其实蕴含着很多上古信息,记录上古及夏的历史与活动。《清华简.系年》记录有夏朝国王的活动。

2.对夏的质疑。中国自古认为自己是华夏族人,天然相信夏与夏代的存在,否则我们哪里来呢?可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西方历史叙事成为主流。他们立了苛刻的标准质疑中国西周共和纪年以前的历史,因为除了历史书你们没有证据。自古中国重视历史,有官方记录历史的传统,西方一致没有一个像样的政府,也就没有系统的官方记录的历史,所以他们想知道自己的历史只能靠考古看看历史遗迹。这等于用落后的东西数落中国发达先进的东西。可是在那个需要向西方学习导致无比崇洋媚外的时代,中国人有一批人追随西方人一起质疑。多么搞笑,我们这个华夏民族被别人说你的历史记录是假的,你需要自证。于是通过历史考古自证历史的历史研究开始了。西周早期历史很快被考古证明了,发现甲骨文也证明商的存在。夏的存在成了问题,成为敌我攻防的关键。

3、夏与夏朝。目前西方与历史质疑者,以夏朝是否存在顺带着否定夏的存在。夏朝是否存在的历史意义是我们什么时候建立国家,西方人立了几个标准是否发现青铜器、是否发现文字、是否有城市。这标准对不同地区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古代的赫梯,在一个地方发现了一把锃亮的匕首,其它啥没有,在另外一个地方发现了无法解释的文字,或者胡乱解释的文字,在第三个地方发现一个城市遗址,然后就拼凑出一个文明。对于我们是要求三者必须在一个地方,城市必须准确是对应时代的,青铜器必修是有完成产业链的、成批的,文字必须是成句子成篇的。虽然我们发掘良渚遗址,证明早夏朝两年时候良渚遗址已经进入文明时代,可是对于夏还是不承认。说目前的文献都是春秋战国记录的,不是夏代人或者商朝人的记录,所以不能信。可是埃及历史早怎么来的呢?近代是教士们回忆距今两千三百年的时候,一个埃及人跑到希腊居住,用希腊文字写了一部埃及历史,记录了距离他自己五千年到两千年的历史。这部历史书丢了,教士们说他们以前的教士读过并告诉了他们。这是啥玩意儿,司马迁根据《国家档案》与社会学调研,记录距离他1500年的历史,且《史记》被历代记录下来,他们认为不可信。春秋儒家教科书已经有《尚书》了,记录上古历史,然后这个《尚书》历代传录,考古也发现了,可是他们说是茹家杜撰的。

目前对夏不承认理由是甲骨文里面没有夏字,二里头等夏代考古没有发现文字自证夏的存在,当然也无法证明夏作为一个朝代存在的依据。顺便说一句,我们良渚遗址那比西方遗址要大很多,发达很多的。他们出现一个村落一样的城市遗址就可以叫文明,要求我们的是要有统一王朝,多么可笑。埃及统一王朝是公元前十五世纪,巴比伦两河流域巴掌大地方的统一政权是公元前十八世纪。按照他们要求中国的统一王权,西方是波斯帝国时候才出现,时间是公元前513年,那时候西周已经存在500年,商朝存在1000年了。夏朝存在快两千年了。

咱们从夏字理一理。据说夏桀自称太阳,后羿夺夏产生了射九日的传说,可见夏人是崇奉太阳的,根据现代天文学考古可以知道,崇奉太阳是对自然规律与季节研究。换句话说太阳就是夏,夏就是太阳。夏人就是懂得太阳运行也就是天道的人。比如《山海经》中的海外东经、西经,记录东方有六个日出之山、西方有六个日入之山,然后各自有一个日出入之山。这显然是说古人是在研究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的。那么古人是如何记录宇宙与太阳呢?简单说,中国人对于宇宙简化为四面八方的时空概念,进一步数字化为河图洛书。这个良渚等考古遗址中都有刻符。对于太阳,各个遗址有太阳神图案,有太阳巡天图案。正是研究了太阳巡天的规律,中国古人形成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时间概念,最终形成四面八方十二节气的时空模型,并抽象为河图洛书,演绎为易经八卦,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脉。

4、頁即夏

后世“夏”是一个人托着“頁”,“頁”就是首,面的意思。太阳圆圆的恰是面与首的形象。也就是说“頁”才是夏人的族徽,才是夏代及以前华夏人对自己的称呼。后世夏是一变体字而已。今天頁读ye,夏读xia,可能是中原地区音声变化导致。比如唐诗“远山含山石径斜”,这个xie,当时读“xia”。也就是说上古意义为“首”与“面”的頁字读音可能是“夏”,后世頁成了书页之页,首面之首转为“首”,夏字代替原来頁。也就是说甲骨文中的頁代表的就是夏与夏人。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开始崇拜太阳,将太阳神格化,图案化、物象化。如下图桌子山岩画。

此图将太阳画成了老虎的脸,按照一些学者的观点,这是春分那天,太阳进入西天白虎宫了,太阳神在虎宫。也就是说,先民将太阳神化为“首”,“首”在甲骨文中为“頁”。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先秦就叫夏的地方是今天的“阳夏”,阳是太阳,夏今天是夏的意思,奇怪的是阳夏周围有许多地名与“頁”有关。比如项城、颍水、顾县等,而阳夏属于今天太康,太康恰是夏朝的一个君王,也是夏王朝的核心地区。

甲骨文中頁恰恰是一个方国的名字,比如:-《合集》6057正:“页方征于我示䍩”(页方入侵商朝牧场)。可以看出双方是敌对关系。按照学者的考证,页方应该在商的西方。这也与古代夏商的方位一直。

如此我们就能理解新石器时代各地的神徽为什么都是“首”的形状了下图是良渚的神徽。

上面发光的不是太阳吗,也是一个脸部刻画,下面是一个神兽,整个看就是太阳神骑乘神兽飞奔升起的形象。同样,三星堆那无比丰富的大头照,也是从此演变而来的。那纵目抽象的象征阳光与太阳,只是这个脸不是虎了是人了,显然人获得了神的权力。古蜀文明的太阳鸟还、太阳轮,太阳神树,都是在昭示着他们的文化来源。


5、礼

夏朝人上启三代,尧舜禹或者三皇五帝时期,华夏已经实现了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的整合,能够整合的原因是双方图腾不一,但是都崇拜太阳或天。夏朝人是两个部落的联盟,其中炎帝部落被称为夷,东夷、岛夷。夷的古音与今天的“礼”近似,《左传》中也出现孔子盛赞夷人懂礼的记载。

作为两个部落的共同特征是对太阳,以及太阳在天空运行规律达成了共识。因此在今天山东江苏等地,考古发现太阳岩画,刻画出太阳巡天的图画。

周易中有履卦,孔子认为履就是礼的意思。此卦恰是太阳巡天之象,因此有“履道坦坦”,上卦为兑,兑代表西方白虎,上文所说太阳在春分日恰被描绘为虎首。中国人遵守天道,也就是遵守太阳巡天之道,按照二分二至二十四节气安排生产生活,内化为道德,外显为行为,即为“礼”。

6、商

有人解释“商”字甲骨文中下面那一口是石磬,代表着声音,声音也是古代通达神意的关键。《周易》有“翰音登于天”。商族祖先本是夏臣,因此从血统来说应该是同族不同的分支。同理商也是崇拜太阳的,商王均以天干命名可见一般。商汤被称为乙,乙恰是太阳升起的形象,汤与阳通。甲骨文“商”中有丙,丙恰代表太阳之火。也就是说商继承了夏的制度文化,只是双方的直接祖先不一样而已。金文中“商。

7、余言

如此论述会让人产生一些疑问,比如甲骨文中頁读夏,那頁是不是夏季之夏呢?有人认为商朝时候季节只分为夏半年为春,冬半年为秋。如此的话就不需要夏季之夏了。但是上古新石器时代我国已经形成了时空一体的八方概念,也就是说已经划分出四季了。有学者认为商代可能以“易”也就是阳代表夏季,也应该有道理。后来的夏季之夏,古今来自夏朝人的历法,比如夏朝人的历书被称为《夏小正》。都待考证。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