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老照片,突然想起十年前刚装修那会儿,阳台那叫一个“热闹”——推拉门哐当哐当响,晾衣杆得踮脚够,拖把池边总沾着没洗干净的灰,连纱窗都像层毛毡子,擦都擦不干净。现在再看,这些当年争着往家搬的“宝贝”,倒成了最想拆的“老古董”。
就说这推拉门吧,以前总觉得“客厅阳台分清楚,才像个家”。结果装完才发现,轨道里的灰能积成小土坡,拿刷子刷都费劲;大白天拉着门,客厅暗得像阴天,开着灯都压抑。现在年轻人装修,直接把阳台和客厅打通,光线“唰”地铺满全屋,摆个小茶桌、放两盆绿植,半间房的面积就这么“捡”回来了。

谁还愿意被一扇门卡着,把通透感挡在外面?
晾衣杆和拖把池更有意思。

以前晾衣服得举着撑杆,胳膊酸得像灌了铅,梅雨天衣服挂一周都不干,凑近一闻还带股霉味儿。
现在电动晾衣架一按按钮,杆子“呼”地降下来,晾完再升上去,不占地方还能烘干杀菌,梅雨天也能穿干爽衣服。拖把池就更“惨”了——扫地机器人满屋子转,擦地比人还利索,拧拖把的劲儿都省了,谁还愿意蹲在池子边,看水溅得满地都是?

还有那金刚网纱窗,当年宣传得神乎其神:“防蚊防盗又结实!”结果装完才发现,纱网密得跟布似的,风都透不进来,夏天开着窗都闷得慌;蚊子该钻还是钻,灰倒积了一层,拿抹布擦都擦不彻底。
现在高透网流行,薄得像层雾,风能吹进来,光也不挡,蚊子还进不来,谁还守着老款纱窗较劲?

说到底,这些“过时货”被淘汰,哪是东西不好?是咱们的日子过精细了。以前图个“能用就行”,现在要“用得舒服”;以前觉得“分开才像样”,现在更爱“通透不憋屈”。
就像手机从按键变触屏,不是按键不好用,是大家想要更方便的操作;电视从厚壳变超薄,不是厚电视看不了,是咱更爱简洁的美感。

我家阳台现在没了那些“老物件”,多了个小书架、一张藤编椅,阳光晒进来暖烘烘的。偶尔跟邻居唠嗑,他们还说“你家阳台咋啥都没有”,我就乐——啥叫“没有”?
这叫把空间留给生活,把麻烦扔给时代。

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的阳台产物,终究是完成了它们的使命,退出舞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