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青岛市召开教育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刘萍萍 青岛报道

5月27日,青岛市教育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在青岛滨海学校召开。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董艳、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主任王海涛、青岛市教育局总督学李晓元、青岛市市北区教体局局长霍介青,以及各区市教体局分管领导、教育信息化部门负责人,局属各学校分管校长、首席信息官,数字化领航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数字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等共同参会。

会上,与会人员一起见证了青岛市教育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课程的正式上线。该课程也是首个地方性、系统性数字素养培训课程,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经多次探讨与打磨,整个课程体系设计系统,分层分类,按需定制,注重实践,强调应用。

会上举行了数字教育领航工作室、市级数字教育兼职研究员的授牌和聘书颁发仪式。为引领教育数字化发展,青岛市成立了10个数字教育领航工作室,聘请了13名市级数字教育兼职研究员。这些经过严格筛选和评估的优秀团队,引领着青岛市数字教育的发展。

此外,与会人员还一起聆听了区市、学校、数字化领航名师工作室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经验做法。

在专家报告环节,青岛市教育数字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主要打造者董艳作专题报告。董艳结合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前沿成果,深入解读全球基础教育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立足教育实践,探讨如何将大会精神转化为区域教育数字化的落地策略,为青岛市数字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李晓元作总结发言,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做新技术的理解者和善用者,校长、老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读懂技术的本质,推动教育教学流程的优化与再造;要保持对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敏感反应,将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要做技术赋能教育的研究者和推动者。要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因材施教提供可能;利用技术密切师生对话,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利用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要成为师生数字素养提升的引领者和传播者;要积极跟进落实市教育局的“151”培训计划,提升校长技术理解力和信息化应用意识,提高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两年来,青岛市以 “151”人才培养工程为抓手,构建了覆盖领航校长、首席信息官、精英教师的立体化培养体系,打造了共计78课时的三套数字化人才培养课程。截至目前,全市培育数字化领航工作室10个、兼职研究员17名,打造 “AI+学科”融合课堂案例300余个,26个项目入选全国教育数字化优秀案例。市南区打造“智优市南”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程,12名教师在全国数字教育创新大赛中获奖;崂山区建立“首席信息官-学科骨干教师-技术专员”三级培养机制,麦岛中学智能决策数智课堂模式已在全区推广;西海岸新区“青青益课”累计培养数字教学能手200余名;青岛九中校长孙睿带领团队构建的“数字孪生校园”模型,成为全省智慧校园建设标杆。

下一步,青岛市将以积极主动、创新思维、立足问题的姿态抓落实,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育人为核心、以人才为牵引、以技术为助力,通过整体性改革释放发展动能,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青岛教育加快迈向现代化,为青岛教育强市建设交出更精彩的答卷。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