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高教科创园,天津市重点打造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两年来已成为科技企业成长的沃土,成为新质生产力项目发展落地的“首选”。自2023年开园起,天开西青园就作为西翼拓展区,成为天开园“一核两翼多点”布局中的重要片区。
当天开园这张“科创名片”携手南站这个“黄金接口”,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两年来,天开西青园引育科技型企业超700家,“一城、两业、三区、四谷、五链”格局加速形成;以站带产、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交通枢纽优势叠加天开园建设机遇,南站科技商务区城市功能不断升级完善……整个天开西青园绽放着青葱活力。

满目生机:一幅站产城融合画卷
春夏之交的天开西青园,草木葱茏,生机勃发。在园区科创服务中心一楼大厅,一场科创成果展正在紧张布置当中,园区各家企业纷纷展出自家的主打产品,天开西青园平台公司副总经理邱兴华正在大厅和企业负责人交谈着。
两年来,园区科技型企业已冲破700大关,总数已达707家,累计注册资本约88.48亿元,其中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网联、生物医药、智能测控就汇聚了148家……邱兴华向记者介绍着天开西青园科技企业引育成果。

邱兴华向记者介绍企业引育情况
目前,园区科技企业链式发展和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围绕主导产业,我们这里已经形成了一种自然集聚效应,有时候都不用出去招商,企业有的自己摸着门就来了,还经常是一个企业带着上下游配套企业一起落户。”邱兴华告诉记者。
这种“自然集聚”,正得益于天开园的招商品牌效应和政策支持力度,当然也受益于天津南站片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城市配套。和西青园科创中心一路之隔,就是南站科技商务区,在天开园规划建设之初,南站片区就被整体纳入天开西青园。
以站带产、以产兴城、以城聚人,在天开园政策赋能之下,南站片区形成了“资金活水+人才磁场+创新雨林”的发展生态,经纬恒润重仓布局,商业配套呈几何级增长,杉杉奥特莱斯2024年客流量达450万,鹏瑞利综合业态满足多样化需求,住宅项目入住率持续攀升……
“南站片区是一个既有的成熟片区,两年来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片区新活力加速显现,正从传统交通节点向新型城市功能区跃升,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提供了‘站城一体’的实践样板。”南站科技商务区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立文表示。

钱立文介绍南站片区
如果说天开园是天津科技企业引育的一张“闪亮名片”,那么坐落在京沪高铁正线上的天津南站,就是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要素汇聚的一个“黄金接口”。二者携手,让整个片区站产城融合发展效能成倍显现。
加速聚集:企业的用心选择
启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的企业,其生产的智能平台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搭载各种模块,用于物流配送、产线物料运输、智能巡逻等场景。记者到访时,负责人刘海钋刚和本市一家机构采购人通话完毕,对方提出了合作意向,下一步将就具体功能和实现模块进行进一步沟通。

刘海钋在操作智能巡逻机器人
作为一家在天开西青园经营数年的企业,掌门人刘海钋表示园区的配套非常完善,地铁、班车、食宿等设施完备,让公司员工可以安心工作。他还经常接待来自上海、江苏等地的客户,“从南站下高铁后几分钟车程就能到达公司,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而去年9月落户西青园的福乐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更是看中了南站片区的交通区位和天开园的营商环境,公司专门生产空气消杀高端装备,采用的是活性雾离子技术路线,可以有效杀灭环境中的病毒等微生物、去除异味等,可用于居家、康养、车载和医疗等多个场景。
企业负责人孙龙告诉记者,公司产品获取了很多高端机构客户的订单,用在了冬奥会等大型活动中,还和中车、宇通等车企合作,用于车内环境消毒。他向记者展示的一段实验记录显示,暴露在空气中6天的草莓已经变得腐烂不堪,而放置在公司产品消杀环境中的草莓,6天之后还能基本新鲜如初。

孙龙介绍公司空气净化产品
去年的落户对福乐云来说只是第一步,孙龙表示,下一步公司将陆续把生产线搬迁到天津,落到天开西青园,平台公司领导近日多次和他沟通厂房等事宜,询问企业的具体需求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在南站科技商务区,光启商业综合体正在建设,经纬恒润二期研发中心已顺利开工。两个项目的中间,就是建设中的汇才路,这是一条新建道路,将完善南站片区的路网结构,让经纬恒润等企业和南站“直连”,实现“到站即到岗、出站即进场”的接驳效率。
这就是一派繁忙的天开西青园,这就是蓬勃生长的科创新高地。
枝繁叶茂:背后的融合之力
不久前通车的瑞达路,将需要绕行高速的交通方式升级为“转弯即到”,学府工业园片区和南站片区实现“直通”,这正是在天开西青园整体框架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和加力。这背后,是各片区的功能互补和深度互联,信息共享,项目互推,群策群力……天开西青园枝繁叶茂。

天开西青园
天开西青园由南站科技商务区、学府工业区、西青大学城等多个既有片区组成,各片区功能定位不同,又功能互补,如南站区域主要定位是发展现代服务业,主打科创服务和商务、居住功能,而紧邻的学府工业区主打先进制造和研发生产,可以为科技企业提供产线、办公等全场景丰富载体。
邱兴华是这种变化的直接见证者。在天开园筹备建设之前,他曾长时间在南站科技商务区从事管理工作,天开西青园筹备时,他被抽调到工作专班,并在后来成立的平台公司工作到现在。
在他看来,天开西青园开园以来各片区之间的互动更多了,对接效率更高了,成果也更多了。比如一些科技企业会在天开园的品牌吸引下来到南站片区,而南站会把企业的厂房需求精准推送到学府工业区片区,为企业实现总部办公、研发、落地生产的全周期服务。

南站科技商务区
“学府工业区拥有15个比较成熟的园中园,能提供各种类型的办公、厂房,南站片区有着很成熟的城市配套,可以提供企业总部办公等科创服务。现在,西青园内部各片区‘打配合’打得非常好。”邱兴华表示。
钱立文则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了佐证,他告诉津云新闻记者,截至目前,南站片区已在天开西青园累计引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优质项目20个,其中森特耐电子等3家科技企业成功入围“金种子”计划项目,企业发展得到精准助力和“资金活水”。
天开西青园,茁壮成长的“西翼”,将在站产城融合赋能之下,为天开高教科创园的腾飞,为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一对更加坚实有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