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这次降价,到底图啥? 政策逼债,主机厂压账被盯上,供应链金融要凉?
最近国家出手整治拖欠账款,主机厂的“潜规则”要翻车了。过去车企压供应商账期,再把应付账款当贷款借出去收利息,一年躺着赚几十亿。现在政策一收紧,比亚迪得赶紧回笼资金填窟窿。降价卖车,说白了就是抢现金流,不然供应链金融这盘棋玩不下去了。

市场拐点:新能源渗透率破50%,换车潮结束?
新能源渗透率冲上50%后,增速开始掉头。过去几年大家疯抢新车,现在市场饱和了,剩下的都是“卖旧换新”的慢节奏。比亚迪不傻,这时候必须拼价格占坑——趁对手喘气的功夫,直接用低价把用户锁死。就像网友说的:“比亚迪少赚点,对手就得赔钱。”
库存压顶:70万人日夜赶工,车堆成山急甩卖!
比亚迪70万员工日夜赶工,结果车卖不动了。库存车压在库里,每天光利息都烧钱。像唐DM-i这种老款,去年卖30万,现在直接砍到15万清仓。为啥?因为新款智驾版没人买账——7-15万价位,消费者更在乎省油和耐用,谁掏钱买高速NOA这种“伪刚需”?

代工模式反噬:成本敏感逼出价格战!
比亚迪不光卖车,还搞代工。富士康模式听着光鲜,但代工客户对成本抠得比毛发还细。为了接单,比亚迪得压低整车成本,连带着自家车也得降价。就像网友吐槽的:“比亚迪现在是自己卷自己,不降价代工亏,降价自家品牌又砸招牌。”
友商的反击:吉利长城死扛,但能撑多久?
比亚迪降价,长城急得跳脚。魏建军公开喊话“降价毁质量”,结果比亚迪第二天就宣布再降5.3万,硬生生把长城钉在耻辱柱上。吉利倒是稳得住,雷神电混技术猛追,银河系列直接贴身肉搏。但比亚迪垂直整合优势太大——电池、电机、电控全自己造,成本能压到对手吐血。
风险与机遇并存:1000万辆保有量,一次召回就崩盘?
比亚迪玩命降价冲销量,3年内国内存量车可能突破1000万辆。但问题来了:低价车品控能跟上吗?万一像丰田当年那样大规模召回,比亚迪能扛得住?网友一针见血:“比亚迪现在是赌国运——只要不出大事,赢的就是它。”

消费者的狂欢:5万买秦PLUS,谁不心动?
对老百姓来说,比亚迪降价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秦PLUS干到6.38万,汉EV跌到14.38万,唐DM-i直接腰斩。有网友算账:“以前20万买桑塔纳配置拉胯,现在5万买比亚迪配置直接拉满。”但老车主骂惨了——刚提车就亏3万,这滋味谁受得了?
未来走向:海外市场成救命稻草?
国内打价格战,比亚迪把宝押在海外。今年1-4月出口狂飙,东南亚、欧洲订单接到手软。但海外市场也不太平:欧美关税壁垒高筑,日韩车企反扑凶猛。比亚迪能不能靠海外销量对冲国内压力?答案还是未知数。
比亚迪这盘棋,下得险!
你被比亚迪降价坑过吗?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