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沪上群贤毕至,共探消化前沿!领航计划·2025慢性腹泻规范化诊疗交流会(上海站)顺利召开
壹生
1.png


2025年5月20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的《领航计划·2025慢性腹泻规范化诊疗交流会(上海站)》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邹多武教授担任会议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萦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范国荣教授担任会议讲者,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杨长青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胜良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林勇教授、上海市东方医院曾欣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涂传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张婷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董玲教授、上海市东方医院钟岚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斌教授参与会议讨论,聚焦慢性腹泻的前沿进展及临床实践,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本文整理会议精彩内容,与读者共享。





0 1


开场致辞


会议主席房静远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肠道与肝脏存在解剖同源性,有紧密的代谢互动,肠道菌群平衡对肝脏、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的健康具有深远影响。他提到,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实践中,抗生素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防止细菌从肠道转移至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而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次会议聚焦于临床实际需求,通过前沿进展分享、共病管理策略探讨等多角度,深入推动慢性腹泻的规范诊疗进程,力求为患者带来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房静远教授热忱期待各位专家在会议中畅所欲言,分享宝贵经验与独到见解,共同为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会议由邹多武教授全程主持。

图片2.png

房静远教授开场致辞

图片3.png

邹多武教授全程主持



0 2


领航医声,肠道局部抗菌药物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与药学特点探讨



首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萦晅教授带来《全面解析肠道局部抗菌药物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主题讲座。从肠道菌群失衡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出发,陈萦晅教授指出,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腹泻等一直是临床常见且棘手的疾病,肠道菌群失调与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传统治疗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预防疾病复发等方面存在不足。

利福昔明-α作为肠道局部抗菌药物,能高效杀菌抗炎,显著减少肠道病原菌增殖,增加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丰度,维持菌群平衡。相关研究表明,利福昔明-α能显著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无并发症生存率,降低肝性脑病复发及住院风险,预防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还对难治性腹水、门脉高压等有效。而对于慢性腹泻,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利福昔明-α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陈萦晅教授强调,作为肠道局部抗菌药物,利福昔明-α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信随着对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深入研究,利福昔明-α的临床应用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和拓展。

image.png

陈萦晅教授分享主题讲座

继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范国荣教授主讲《口服不吸收抗菌药物:利福昔明药学特性与应用思考》主题讲座。范国荣教授介绍指出,利福昔明-α是一种口服不吸收的抗菌药物,几乎不经黏膜吸收入血,在胃肠道的任何pH条件下,均能以离子形式存在,这一特性阻止了利福昔明-α通过被动扩散吸收,保证了其在肠道内的局部作用。在结构上,利福昔明有多种晶体结构,其中α晶型的吸收率较低,在动物和人体试验中均表现出较低的Cmax和AUC,全身吸收率小于0.4%,这为其在肠道内的局部抗菌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利福昔明-α通过与DNA依赖性RNA聚合酶β亚单位形成稳定复合物,不可逆地抑制RNA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在肠道内,其浓度可高达8000μg/mL,能有效对抗艰难梭菌、变形杆菌等多种病原体。在临床应用上,利福昔明-α对肝性脑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等疾病疗效显著,可预防旅行者腹泻,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BS),降低全身炎症反应。范国荣教授指出,目前,利福昔明-α通常被归为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但鉴于其局部抗菌特性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表现,已有11个省份将其移出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从专业角度出发,不应将利福昔明-α列入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管理,而应采取更为柔性的管理策略,以充分发挥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优势。

5.png

范国荣教授分享主题讲座




0 3


聚焦前沿进展,共同探讨利福昔明-α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多元价值



在邹多武教授的主持下,与会专家就慢性腹泻相关疾病能否通过局部抗菌药物治疗获益,以及消化内镜检查/手术后预防肠道感染或菌群移位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专家们认为,利福昔明-α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展现出多维度临床价值。在肝脏疾病领域,多位专家认为其对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腹水等)疗效显著;针对肠道疾病,利福昔明-α可安全有效治疗旅行者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慢性腹泻,尤其在改善抗生素相关副作用、修复肠道菌群紊乱方面作用突出。同时,其对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适用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且在内镜治疗肠道准备不佳或高穿孔风险场景下,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在重症胰腺炎的肠道去污治疗中,联合清肠措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此外,专家们指出,利福昔明-α在胆系感染、肠道感染等其他消化道疾病治疗中存在潜在应用价值。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其在术后感染、功能性胃肠病等领域的最佳使用方法,挖掘黏膜保护与抗炎的双重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精准的策略。

讨论专家发言



小结与展望

会议最后,邹多武教授总结指出,此次会议聚焦老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新认知与广泛应用,利福昔明-α凭借其作为肠道菌群调节剂和黏膜保护剂所展现出的显著潜力,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探讨。具体来看,利福昔明-α在胆道感染治疗、肝性脑病预防以及细菌性腹膜炎预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尽管目前已有不少关于利福昔明-α的研究成果,但为了能够更精准地指导临床用药,仍亟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其在不同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方案、剂量优化以及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等方面的证据。展望未来,期待有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发布,这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增进对这些老药的理解和运用,从而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选择,推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水平的持续提升。


END


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雏菊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