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美国副国务卿兰多致电中方,与中国副外长马朝旭根据中美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通话之后,特朗普给中国带来了意外之喜,而且还不止一个,具体情况如何?
万斯表示美国已经败了,他为何说出这番话?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转向
其实在万斯说出“败局”这番话之前,特朗普政府已经在国内下了几记猛药,而且药性很冲。
拜登政府为清洁能源画的大饼,在他手里迅速缩水褪色,传统能源巨头们倒是笑开了花,借着政策转向大赚特赚,这种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长远环保目标,讨好特定群体,无疑让美国社会内部的裂痕更深了。

紧接着,教育领域又爆发了大事件,特朗普政府用“清除反犹”之类的含糊理由,直接取消了哈佛招收国际学者和留学生的资格,还想借机搞政治审查。
这表面上是针对校园里的那些事,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的主要目的估计还是指向压制国内越来越响亮的“支持巴勒斯坦”的声音,这一手不仅在美国国内炸开了锅,也给全球学术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要知道,在哈佛的中国留学生可不少,大约有1300多名,随着特朗普的政策公布,他们瞬间面临“身份危机”,不少人已经开始琢磨,是不是该离开这片曾经向往的土地。
讽刺的是,这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其实早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针对华人学者的歧视性政策就已经悄悄开始了,四年里,超过3400名华人科学家选择离开美国,其中差不多一半回了中国。

不光是华人学者,一些美国本土科学家也因为觉得科研环境变差,甚至有人觉得遭到不公平对待,开始把目光投向东方,哈佛前化学系主任查尔斯·利伯的遭遇就是其中的一个案例。
这位顶尖学者,仅仅因为和中国高校有正常的科研合作,竟然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虽然最终官司赢了,但他被迫远走他乡,最后正式加盟清华大学。

人才,尤其是顶尖科技人才的流失,对任何想保住科技领先地位的国家来说,都是难以估量的损失,曾有一位选择离开的中国学者说,他此时能离开美国,感到“非常高兴”,这话的含义想必很多人都能够听出来。
面对美国在教育领域把学术问题政治化的做法,中国反应很快,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讲得很清楚:中美教育交流本质是互惠互利的,中方坚决反对把教育合作政治化,会坚定维护中国留学生的正当权益。


中方的这番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直接给美方的行为定了性,几乎同时,香港科技大学面向世界宣布,愿意无条件接收那些因为哈佛禁令而无学可上的国际留学生,这样一来,也是给那些陷入困境的学子提供了新出路。

美国军事与全球战略的困境
根据大局来看,特朗普政府的这些操作,虽然短期内可能讨好了某些人,但长远看,很可能让美国内部更乱,反而给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创造了吸纳人才、拓展影响力的意外机会。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姿态,也变了味儿,毕竟特朗普曾多次公开说,他一直在等中国的电话,觉得中国肯定会主动来求着达成贸易协议。
可现实中,无论是之前的日内瓦会谈,还是最近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主动给中国副外长马朝旭打电话谈关系,发起方都是美国。

对于特朗普来讲,他不仅没等到他预想的“求和”电话,反而在关税问题上对华做了大幅让步,这也变相的说明了,他的那些关税政策根本行不通,手中的牌也越来越少了。
而且在亚太,美国经营了几十年的军事战略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一个智库最近讨论“第一岛链是不是必须要有台岛”,这个问题本身就挺让人寻味的。

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暗示着,在美国军事和学术圈子里,第一岛链已经被中国实质性瓦解的判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这条从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构建的“扼制线”,要是轻易放弃,之前的投入和面子损失可想而知。

可是根据现在的军事力量对比,正逼着华盛顿进行痛苦的战略再评估,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今年5月7日传说的印巴空战。
尽管细节说法不一,但关于中国造的歼10CE一举击落多架欧洲“阵风”的新闻,足以让西方军事圈炸开锅,毕竟这意味着在某些关键空战技术上,西方长期以来的优势正被迅速追平甚至超越。

而且这种技术层面的冲击,让一些西方战略家意识到,跟中国直接军事“硬刚”,风险和代价可能已经大到承受不了。
与其死撑面子,不如主动后撤,避免更大的损失,所以美国军事力量退到“第二岛链”的讨论,已经不是小道消息,而是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特朗普自己在西点军校演讲,虽然嘴上还说不会削减军费,甚至要夺回“高超音速霸主地位”,可几乎同一时期,美国却悄悄放弃了HALO高超音速导弹项目。

这种嘴硬和行动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出了美国决策层的虚张声势和垂死挣扎,毕竟维护全球军事霸权的开销是个天文数字,国内经济压力大,国际影响力又相对下降,全面收缩这些都成了美国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说句公道话,特朗普的执事风格,跟他前任拜登比起来,在某些人看来确实更“简单粗暴”,拜登在乌克兰危机中,还能拉拢住欧洲盟友,为美国捞点儿外交和战略好处。

可特朗普呢,不光对着中俄这些“对手”猛砸,连日本、韩国、以色列、法国这些传统盟友,也常常被他搞得不高兴,这种四面出击,又没什么精妙布局的做法,让美国在国际上显得越来越孤立。
万斯为何承认美国败了
美国副总统万斯亲口在海军学院承认美国已经败了,万斯还表示之前美国确实是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可是现在华盛顿单极主导的“绝对时代”已经落幕,这番话无疑是白宫决策层压不住的焦虑,也反映出了美国要撑住昔日“霸主”的门面,代价太大,也越来越难。

副总统万斯承认“美国失败”的表态,正好发生在中国外交部对哈佛事件定性后的24小时内,这时间上的巧合,很难不让人联想。
万斯在演讲中反思,美国过去那些对外干预的政策“极其不理智”,强调未来应该更专注于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别再陷进没完没了的外部冲突,这话听着好像是美国真打算有所改变一样。

可是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大国的战略调整,过程往往复杂又漫长,当特朗普政府在国内问题上束手无策时,对外转移矛盾、树立外部敌人,几乎是美国政客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即便万斯用一种相对体面的方式承认了过去的失败,也不代表美国会彻底放弃全球战略。

特朗普政府在美国内政事务上展现出的混乱和失误,影响肯定不止在美国国内,必然在全球激起更大的浪潮,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都需要为未来可能遇到的风浪做好充足准备。
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中方的态度,中方态度一直都很明确:对所谓的“霸主地位”没什么兴趣,想追求的是维护国际秩序真正的公平和正义。

当然也希望美国能够早日明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把自己的实力搞硬,才是应对一切变化的根本。
参考信源
观察者网2025-05-24:《万斯炒作:美国绝对主导时代结束了,中俄想各个击破》

参考消息2025-04-27:《港媒:美国海军终止高超音速导弹计划》

极目新闻2025-05-24:《香港科技大学宣布:无条件录取哈佛转学生》

界面新闻2025-05-23:《外交部回应美政府拿哈佛开刀:反对将教育合作政治化,坚定维护中国学生的正当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