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美国对中国使用“斡腹之谋”,蒙古曾用来灭亡南宋,我们不得不防
陶陶读历史

“斡腹之谋”,或许很多读者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会感到陌生。然而在13世纪,这却是曾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所使用的最强、也是最阴毒的灭国之谋。利用这个谋略,蒙古帝国硬生生地灭亡了南宋王朝。到如今,当我们审视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时,却发现其国策处处有当年蒙古“斡腹”的影子,中国不得不防。

蒙古“斡腹之谋”:灭宋的致命一击

“斡腹”一词,意为“从侧面或背后攻击敌人的要害部位”,即通过迂回战略,切断敌方的命脉,使其首尾不能兼顾,最终陷入混乱。说白了,就是绕开你的防御,给你柔软的腹部一记重击。

蒙古之所以采用这一策略,是因为南宋正面江防坚不可摧,蒙古多次正面进攻均告失败,损兵折将。南宋依托长江天险,构建了严密的防御体系,辅以强大的水军优势,多次挫败蒙古的攻势。在钓鱼城,南宋军民一炮打死了蒙古的蒙哥大汗,直接打停了蒙古的第三次西征,改变了世界局势。

正是因为南宋正面难啃,因此斡腹之谋应运而生。斡腹之谋的提出者,是曾经主导灭亡金朝,并在西征中一路打到今天匈牙利的蒙古老将——速不台。他说:

“宋人恃江为险,守备甚严,若直攻之,恐难速胜。宜从旁道出,断其腹地,使首尾不能相顾,宋必自乱。”

作为世界级名将,速不台一眼就看出了南宋的地缘弱点,那就是西南地区。

从地缘战略上看,中国的地势整体西高东低,越往西地形越复杂,补给越困难。南宋的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和青藏高原一带,地势险峻,交通不便,补给线漫长,因此防御力量薄弱,南宋腹地几乎完全不设防。

而蒙古骑兵以机动性著称,能够适应复杂地形作战。速不台深知,若占领地势高耸的云南和青藏高原,蒙古即可居高临下,直入南宋腹地例如四川、湖南。这样一来,南宋江防将腹背受敌,不攻自破。

说干就干。1253年忽必烈带大军穿越千里无人区,消灭了位于云南的大理国。这样一来,南宋柔软的腹部就完全暴露在蒙古大军的铁蹄之下。

1258年,忽必烈派遣大将兀良合台从云南北上,直逼潭州。潭州就是今天的长沙,当潭州的宋军发现蒙古大军竟然出现在自己的南面,不禁大惊失色。这一行动迫使南宋主力回防,长江防线由此松动,蒙古趁机加紧围攻襄阳。到了1273年,南宋再也无法支撑多面作战。随着襄阳的失守,南宋的灭亡已经是时间问题。

“斡腹之谋”的阴毒与精明之处在于其隐秘性和毁灭性,充分利用了中国的地缘特点。如今,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似乎在重演这一计谋。

特朗普的侧翼围堵:从西南方向下手

随着中美竞争的加剧,美国愈发发现,中国的“正面防御”是坚不可摧的,无论是军事威逼、经济霸凌、科技封锁还是文化渗透,中国都不为所动。

在美国最重视的军事层面,中国已经与美国形成了均势。在台海,我国常规军事力量已历史性的超过了美军。

为了抵御中国,美国不惜纠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在正面对中国布置了一张包围网。而在背地里,美国却在作小动作,将目标转向西南,也就是印度。或许在美国眼中,印度就是昔日的大理国。

美国选择印度作为“斡腹之谋”的突破口,背后有深刻的地缘战略、经济和政治考量。

首先,从地缘战略上看,印度位于中国西南侧翼,与中国接壤,地处印度洋要冲。若印度在美国的支持下增强军力,将直接威胁中国的西南边境,并牵制中国在印度洋的海上通道安全。

其次,印度拥有南亚最大的军队和核武能力,2025年其国防预算已增至800亿美元,是美国牵制中国的理想军事伙伴。

第三,印度人口超过14亿,经济快速增长,2025年GDP已接近3.5万亿美元,是南亚潜在的区域霸主,美国希望通过扶持印度,打造一个能与中国抗衡的“南亚支点”。

第四,中印存在历史性的边境争端,1962年中印战争后两国关系长期紧张,美国可利用这一矛盾制造地缘压力,迫使中国分散资源应对多线威胁。

最后,印度是美印日澳四方合作机制的关键一环,符合美国“印太战略”围堵中国的整体布局。通过深化美印合作,美国不仅能牵制中国,还能在印度洋建立更强的战略存在。

从拜登时期开始,美国就加大了对印度的支持力度。特朗普上台后,美印关系进一步升温。2025年2月14日,特朗普与印度总理莫迪宣布了“美印21世纪契约和合作框架”,计划到2030年双边贸易额达5000亿美元。

不仅如此,美国还计划增加对印军售,为F-35战机出口铺平道路。美国承诺向印度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发展国产武器系统。

2025年4月21日至24日,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与莫迪会面,讨论了深化双边关系和贸易合作的可能性,并承诺在印度投资建设半导体工厂,以增强其科技实力。

美国的用意显而易见:利用印度“斡中国之腹”,分散中国的国防力量,让中国首尾不得兼顾。访问印度的万斯刚刚离开新德里,印度就迫不及待地对巴基斯坦发动了战争。很显然,这是美国第一波“斡腹攻势”。然而美国不是蒙古帝国,中国更不是南宋。

2025年5月7日,印度出动75-80架飞机,试图摧毁巴基斯坦的多个地面目标,巴基斯坦空军紧急升空对敌。谁知印度眼中的碾压局实际却变成了被碾压,在中国“杀伤链”体系的加持下,巴基斯坦空军驾驶歼10C战机大败印度,击落了3架阵风、1架苏30、1架米格29以及一架以色列无人机。巴基斯坦则无一损失。

印度空战落败后,这场战争仅持续了三天就草草收场。如果巴基斯坦空军没有遏制印度的进攻,后果将不堪设想,印度庞大的陆军肯定会向巴基斯坦腹地发动攻势。一旦巴基斯坦落败,中国西南边境就危险了。印度肯定在西南边境加大挑衅力度,到时候中国将面临东南、西南的两面作战,地缘态势将急剧恶化。

不过好在中国武器够给力,帮助巴铁成功遏制了印度的又担心。

中国的应对之道:破解“斡腹”之谋

虽然印度的“辛杜尔行动”未能击溃巴基斯坦,但美国的“斡腹之谋”远未结束。

首先,中国的海疆依然被美国及其盟友团团围困。2025年,美国通过“印太战略”,纠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形成三条岛链封锁线。中国一出太平洋,就面临美军的监视和跟踪。美军在关岛、冲绳等地部署了大量军力,试图通过军事压力遏制中国发展。

其次,在西南方向,印度的战略压力并没有减少。

巴基斯坦虽然暂时顶住了印度的攻势,但其处境依然艰难。2025年,巴基斯坦经济规模仅为印度的十分之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3500亿美元,而印度已接近3.5万亿美元。

巴基斯坦经济发展迟缓,武器装备也远逊于印度,长期依赖外部援助。若印度在美国的支持下进一步扩张,巴基斯坦将难以抵挡。印度家大业大可以承受多次失败,但巴基斯坦若失败一次,后果将不堪设想。蒙古对南宋的“斡腹”也不是一次就成功的,美国与印度的勾结是我们必须认真应对的挑战。

如何破解美国的“斡腹之谋”,我们必须做两手准备。

首先我们要防,也就是必须稳固西南侧翼,遏制印度称霸南亚的野心。

一方面,中国应维持与印度的外交平衡,避免直接冲突,确保边境地区的稳定。要在西南维持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让印度不敢冒险。

另一方面,中国应加强与印度周边国家的合作,形成反霸合作机制。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不丹、尼泊尔等国长期受印度欺压,这些国家也恐惧成为下一个锡金。中国应该为他们主持公道,加强经济与军事合作,将印度牢牢地锁在南亚,不让其有非分之想。只要锁住印度,美国的斡腹之谋就没有了抓手。

其次,我们要攻。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我们要通过“反向斡腹”,将战火烧向美国的后院。美国军事力量庞大,但分布却十分分散。美国将拉美地区视为自己安全的后院,因此本土力量较为薄弱。因此中国可以从拉美地区入手,击破美国的“门罗主义”,这何尝不是对美国的斡腹?

事实上,我们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进展。2024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拉美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4270亿美元。中国与智利、哥斯达黎加和秘鲁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2024年11月,中国与秘鲁签署增强版FTA,预计将使双边贸易额增长50%。中国国有企业在拉美采矿、技术和能源行业进行了重大投资,包括墨西哥和巴西的电动汽车工厂,以及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的锂项目,这些项目对电池制造至关重要。

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拉美的合作。截至2025年,拉美22个国家已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尽管巴拿马在美国的压力下于2025年2月退出,但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表示愿意加入“一带一路”。最近佩特罗访华,表示欢迎中国进行投资。哥伦比亚希望中国在该国修建一条120公里的运河,如此一来就可以抵消中国在巴拿马运河的损失。佩特罗还宣称,自己不会屈从美国的压力。

除此之外,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军事合作也在深入进行。阿根廷曾险些购买中国的枭龙战机,哥伦比亚也在询问购买歼10战斗机的可能。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战机、军舰就会在美国的后院纵横驰骋。

一旦中国在拉美完成布局,将形成对美国的“反向斡腹”。美国后院的不稳定,将迫使其分散精力,减轻对中国的正面压力。到那时,美国的“斡腹之谋”将不战自败。

总之,面对美国的阴谋,中国必须以史为鉴,稳固西南侧翼,遏制印度野心,同时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通过“反向斡腹”化解压力。只有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中国才能在未来的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