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随笔||业余编辑们的坚守与期待
红楼旧梦

业余编辑们的坚守与期待

修焕龙||山东

刘远新编辑在审校本人小作《编辑们的24小时》时,曾建议笔者“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使编辑们的工作场景更生动”“补充一些内心感受和想法,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适当增加一些与其他文学平台的对比,突出《冬歌文苑的特色和独特价值》”等。认真研讨刘编辑的这些修改意见,感觉十分中肯也很有必要。但考虑原文篇幅较长,便有另文书写编辑们的坚守与期待的想法,也体现刘编辑的期待。

——题记

自《冬歌文苑》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肩负着“汇聚文学力量,传递人间真情”的神圣使命,恰如一座温暖而明亮的灯塔,为无数怀揣梦想的文学爱好者构建起充满希望与温馨的港湾,它以独特的视角,深挖每一篇作品的情感内核,向读者传递着真挚的人文关怀。而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编辑们的坚守和付出。

业余不多余:专业之外的文学坚守

在《冬歌文苑》的编辑队伍中,许多人都有着自己繁忙的主业。编辑们都是业余人员,有的战斗在教学一线,有的每天在为社区操心,有的忙于下乡帮扶,有的在为一家老小生活忙碌,有的在为企业生存奔波。就拿企业高管来说,他们每日都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节奏中奋力前行。会议室里,一场接一场的战略研讨如同激烈的战役,考验着他们的精力与智慧;办公室中,堆积如山的各类资料仿佛是等待攻克的堡垒。与合作伙伴的谈判更是如同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个决策都关乎企业的兴衰成败,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绷状态。

然而,即便在如此繁忙的工作间隙,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却如同永不干涸的清泉。在投身各自行业忙碌的日常生活中,仍把文学创作作为内心深处宁静的港湾。经常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沉浸在《冬歌文苑》作品的阅读中,转发文学作品,给大家留言点评。他们中许多人经营着自己的公众号,每日维护着自己的创作园地,时不时地还为《冬歌文苑》投送一些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而成为《冬歌文苑》的业余编辑,更让他们担负起繁重而神圣的使命,业余之中有着不业余的坚守。

记得,在编辑一篇企业家讲述创业故事的稿件时,一审、二审的编辑们都感觉稿件的题材非常好,但文章的层次、逻辑和语言上有些欠缺,要想发表需要花很多时间和很大精力修改。但编辑们深知创业的艰难和企业家的不易,几名编辑不约而同地担负起了改稿任务。大家相互讨论交流,凭借过往的生活经验和对商业逻辑的集体理解,敏锐地察觉到主角决策背后的心理矛盾,并从专业角度提供了修改建议,大家集思广益,帮助其更真实地展现了创业过程中的复杂情感。文章修改成熟的那一刻,大家深刻体会到,虽然主业各不相同,但文学赋予的情感共鸣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让编辑们能够集体为稿件注入新的活力。编辑们虽然都是业余的,但日常编辑稿件过程中,像这样集体忙碌的事例还有很多,虽然身份各异,年龄差距也很大,但大家对文学的热爱是相同的,对《冬歌文苑》的挚爱是相通的,都愿意竭尽全力共同为这片文学天地贡献力量。

免费不免责:责任意识驱动的编辑态度

在《冬歌文苑》这片纯粹的文学净土上,业余编辑们虽然没有物质报酬,但责任的重担却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每一篇投稿在编辑们的眼中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蕴含着无限可能。当稿件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时,大家会立刻开启严谨细致的审阅工作,如同上手术台做一台精致的外科手术一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从最基础的错别字、语法错误,到文章结构的合理性、逻辑关系的紧密性,大家都是一关接着一关地逐一排查。他们深知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能极大地影响文章的质量。记得曾有一篇描写社区设岗招聘社区人员就近安置的稿件,主题温馨,做法值得推广,但语言表达平淡,难以打动读者。编辑们花费大量时间与作者进行沟通,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情感细节的刻画等方面,为作者提供详细的修改建议,并向作者推荐了同类优秀作品,逐句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引导作者学习借鉴。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作者对某个建议不太理解,编辑们会反复解释,耐心答疑,直到作者完全明白。稿件修改后,编辑们又进行了反复修改加工,因为大家清楚,编辑的责任就是提升稿件质量的关键。正是编辑们的这种集体责任心,确保了发表在《冬歌文苑》上的文章都能成为读者心灵的慰藉,为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滋养。正是这种责任与担当,默默守护着《冬歌文苑》这片文学的纯净之地。

出工不惜力:全力以赴的编辑付出

在《冬歌文苑》的稿件高峰期,编辑们一天编审的稿件接近40篇,任务相当艰巨,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多。即便工作再繁忙,编辑们也依然是毫不犹豫地投入到编辑工作中。正课时间忙于自己的工作,中午和晚上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认真地审阅每一篇稿件。他们深知每一篇稿件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而大家的任务就是让作品更加完美无瑕。

为了让一篇稿件达到最佳状态,编辑们如同精雕细琢艺术品的工匠团队,反复斟酌每一个字词。记得在编辑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散文时,感觉对某处景色的描写用词不够精准,引用的诗词也不够准确。编辑们查阅大量资料,参考众多描写自然风光的佳作,从不同角度为作者提供多个可供选择的词语,并详细解释每个词语所营造的意境。在与作者线上沟通交流时,始终保持着一股热情。在这个过程中,编辑们时而为找到一个绝妙的词语而兴奋不已,仿佛发现了宝藏;时而又因难以抉择而陷入深思,反复权衡。众多业余编辑在每一篇稿件上都投入如此多的精力,用实际行动集体诠释着对编辑工作的热爱和对《冬歌文苑》发展的坚定支持,努力为每一篇佳作保驾护航,助力它们在文学的海洋中闪耀光芒。

业余编辑们在《冬歌文苑》这片充满希望的天地里,用汗水、智慧、责任与情怀,集体书写着无私奉献的篇章。我们满怀期待,希望《冬歌文苑》凭借独特定位和魅力,吸引更多优秀作者投稿,成为文学爱好者心中的神圣殿堂。我们愿倾尽所能,为《冬歌文苑》的辉煌未来添砖加瓦,助力它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照亮无数人前行的文学之路。责任在肩,情怀于心,我们坚信,在广大作者和众多业余编辑的集体努力下,《冬歌文苑》必将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修焕龙,在军队从事政治工作多年,曾多次参与全军重大典型的总结宣传,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领导科学》等报刊和网上发表文章400余篇,曾长期担任全军政工网远程编辑,并参与过全军干部政策重大课题研究。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