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泡泡玛特火到日本,连“港区女子”都开始痴迷,日本网友看到后心里不是滋味...
日本物语

最近亚洲各地突然陷入了一场“软萌风暴”,一个名字有点可爱的玩偶——“ラブブ”(Labubu),竟然在不知不觉间,把大家都迷得七荤八素。

什么情况?

这不是日本的角色,也不是三丽鸥或皮卡丘的新周边,而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品牌“POPMART”(泡泡玛特)推出的收藏玩具。就是那个你在涩谷站附近自动贩卖机经常能看到的小盒子,打开之前永远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的“盲盒”。现在,全世界都在抢。

连东京最讲究精致生活的“港区女子”都沉迷了。别看她们平时拎着Chanel、喝着冰拿铁,一到Labubu发售日,立刻变身“盲盒战士”,早早排队、打卡晒单,一个都不少。要知道,“港区女子”可是代表着东京最时髦、最挑剔的那群人,连她们都沦陷,说明这热度,真的不一般。

最近推出的新系列“BIG INTO ENERGY”,是一组主打“情绪能量”的迷你挂件玩偶,粉嫩可爱,还带点儿北欧童话风的神秘感。它们被塞进一个个小盒子里,拆开那一刻到底是“幸运”还是“惊吓”,就看你的手气了。但你别说,这种玩法,真的让人上头。

日媒这两天也在密集报道,CNN都在关注这波热潮。像曼谷、吉隆坡这些城市的商场门口,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龙,有人为了买到想要的角色,前一晚就出发,有的甚至专程搭飞机前往。网络上一开卖也几乎是秒速售罄,一些热门角色在转卖网站上甚至炒到了原价的五六倍。日媒用“爆买”“熱狂”这种词来形容,已经不再是夸张,而是现实。

最让日本人吃惊的,恐怕是ラブブ本身并不是一个靠着动画、电视剧打天下的“传统角色”,而是一个源自于一位香港出身、在荷兰长大的插画师Kasing Lung画笔下的“怪兽世界”。

ラブブ(Labubu)原本只是绘本里的一位配角,有着兔耳朵一样的耳朵、大眼睛和一口牙,一副调皮捣蛋又呆萌无害的样子。结果没想到,短短几年,从“群演”翻身成了主角,还一跃成了全球爆款。

这股火,真的不是空穴来风。BLACKPINK的Lisa早早就公开表示自己是Labubu铁粉,还在Teen Vogue的视频里说:“Labubu是我的宝宝。”前不久,她又在IG上晒出新款的粉色系Labubu。明星加持的效果,一如既往地猛烈,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更是直接引爆。据说POPMART在东南亚的销售额暴涨了六倍以上,单是2023年就创下了24亿元人民币的营收纪录。

这让日本的一些网友不免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在雅虎评论区,有人留言说:“确实挺可爱的,毛绒玩具本身也没有错,但一想到它是中国出的,心里就会变得有些复杂。虽然能理解BLACKPINK的Lisa为什么这么着迷,不管再怎么火,只要是“中国制造”,总觉得心里还是有点别扭。而且转卖价格翻倍这些现象,也实在让人有些却步。

在角色文化方面,日本以前可是靠Hello Kitty和宝可梦横扫全球的啊,现在却眼睁睁看着被其他国家追赶,心里说不难过是假的。时代的确是在变化,但也希望有一天,日本的角色们能再次受到全世界的喜爱。”

确实,以前提到“卡哇伊文化”,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日本,Hello Kitty一度红遍全世界,连麦当劳都出联名。再比如宫崎骏的角色、口袋妖怪、哆啦A梦……日本的角色文化不仅做得早,也做得细腻。但现在,以Labubu为代表的新一代潮玩,风格更自由、更国际化,加上社交网络的传播速度和视觉冲击力,反而让传统的日本IP有点显得“慢半拍”。

日媒分析指出,POPMART最初其实是个进口日本手办的杂货店,后来受到日本手办启发,转型做原创IP,并邀请了很多国际插画师参与创作,才逐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潮玩王国。这个成长路径,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就像当年三丽鸥,也是靠一群设计师慢慢堆出Hello Kitty的宇宙,没想到,现在轮到中国人学你了。

如今的Labubu不仅出现在粉丝的钥匙扣上,还频繁亮相巴黎时装周、时尚博主的OOTD(今日穿搭)里。有的玩家买来收藏,有的则纯粹为了转卖赚钱。

一位在曼谷排队的大妈直接买了六个一套的吊坠,说是“紫色那款想留着,剩下的挂网上卖”。

还有一位自称叫“May”的黄牛玩家更直接,带着几个朋友连夜蹲守商场门口,一口气扫货几十个,说是“放到国外电商平台上可以翻倍卖”。

你可能会说,这样的现象也不是第一次见。以前BE@RBRICK(熊积木)、Sonny Angel(阳光天使)也曾引发全球抢购,但Labubu这次的爆发,却更像是一种文化趋势的转向——从日本原产,到中国制造的逆袭。这一次,不再是中国模仿日本,而是“取经成功”后的全新反超!

当然,POPMART也早早把布局做到日本来。现在在东京、横滨、京都等地都能看到他们的自动贩卖机,甚至还开出了直营店。不少日本人一开始根本没意识到这是“中国品牌”,直到查资料才发现。

日媒评论说:“如果不特别标明,根本不会意识到它不是本土企业。”

这也从侧面说明,潮玩文化已经走出国界,它的魅力,不再靠国籍或者出身,而是靠“颜值”和“情绪价值”说话~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