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启齿的隐痛
夜色深沉,福州市第一医院的急诊科灯火通明。45岁的刘先生坐在候诊区的角落,双手紧握,低头不语,脸上的表情夹杂着痛苦和尴尬。他的妻子小芳坐在一旁,眼神里满是担忧,几次想开口劝他,却又咽了回去。半年前,刘先生发现阴茎上出现了一小块糜烂,偶尔有分泌物渗出,甚至带点血丝。他以为是“擦伤”或“发炎”,抹点药膏,洗洗就没事了。毕竟,这种隐私部位的毛病,谁好意思张口去医院?

可这半年来,糜烂的面积越来越大,清洗也无济于事,甚至开始散发出异味。小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几次催他去医院,刘先生总是摆摆手:“没啥大事,过几天就好了。”直到最近几天,疼痛加剧,排尿时火辣辣地疼,尿液里还夹杂着血丝,他才在小芳的再三坚持下,硬着头皮走进医院。
在泌尿外科诊室,接诊的林主任医师翻看了刘先生的病历,皱着眉头问:“刘先生,这症状有多久了?怎么拖到现在才来看?”
刘先生低着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大概……半年了吧。一开始没当回事,以为是小问题。”
林医生叹了口气,语气严肃:“这可不是小问题。你的情况很严重,可能是阴茎癌,而且已经晚期了。”
小芳愣住了,眼泪夺眶而出:“医生,怎么会是癌症?我们家老刘生活很干净,从不乱来啊!”
林医生看向小芳,语气温和却沉重:“阴茎癌不一定跟生活作风有关。有一件事,刘先生可能一直没改——包皮过长,长期不处理,是最大的风险。”
诊疗:从隐忍到确诊
刘先生坐在检查床上,脸涨得通红。林医生戴上手套,仔细检查了他的阴茎。检查结果触目惊心:龟头和包皮内侧有大片糜烂和溃疡,表面附着脓性分泌物,局部还有出血迹象。林医生眉头紧锁,安排了活检、CT和淋巴结超声检查。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病理活检确诊为阴茎鳞状细胞癌,已侵及深部组织,腹股沟淋巴结有转移迹象,提示晚期阴茎癌(III期)。CT还发现肿瘤局部浸润,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
林医生把结果告诉刘先生夫妇时,诊室里一片死寂。刘先生低着头,喃喃道:“我一直觉得自己挺健康的,怎么会得这种病?是不是搞错了?”
小芳红着眼眶,哽咽着问:“医生,他平时生活很规律,没抽烟喝酒,也没乱七八糟的事。怎么会得癌症?”
林医生耐心地解释:“阴茎癌确实比较少见,但它跟生活作风不一定直接相关。最大的问题是,刘先生的包皮过长一直没处理。包皮下容易积聚包皮垢,长期刺激会导致慢性炎症,时间久了就可能诱发癌变。”
他顿了顿,继续说:“除此之外,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吸烟、慢性包皮炎等也是风险因素。刘先生虽然生活干净,但包皮过长是个隐患,他可能一直没重视。”

小芳抹了把眼泪,叹息道:“我早就让他去做包皮环切,他说没必要,嫌丢人。这下可好了……”
刘先生低声说:“我以为就是点小炎症,抹点药就行。谁知道会这么严重。”
手术:艰难的抉择
确诊后,林医生团队为刘先生制定了治疗方案。由于肿瘤已侵及深部组织,且有淋巴结转移,必须进行阴茎全切术,术后结合放化疗巩固治疗。林医生坦诚地告诉刘先生:“手术会切除大部分阴茎组织,可能会影响外观和功能,但这是保命的唯一办法。如果不手术,癌细胞会继续扩散,甚至转移到肺或肝。”
刘先生听完,沉默了许久。小芳握着他的手,轻声说:“老刘,命最重要。咱们听医生的,好好治病。”
林医生补充道:“术后我们可以考虑阴茎再造术,尽量恢复部分功能。你还年轻,治好了还能过正常生活。”
手术当天,刘先生躺在手术台上,眼神复杂。林医生和团队全神贯注,手术室内只有监护仪的滴答声。肿瘤侵袭范围广,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林医生小心翼翼地分离病灶,最终成功切除了癌变组织,并清扫了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术后,病理报告显示切缘干净,手术效果理想。
术后第二天,刘先生醒来,看到小芳守在床边,眼睛红肿。他虚弱地说:“芳,对不起,让你担心了。”
小芳强挤出笑容:“说什么傻话,活着比啥都强。以后咱们好好听医生的,行吗?”
林医生查房时,鼓励道:“刘先生,手术很成功。接下来配合放化疗,控制住病情,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懊悔到觉醒
术后复查时,刘先生恢复得不错,但心情依然低落。他问林医生:“我这病,真是因为包皮过长引起的吗?我要是早点割了包皮,会不会就不用遭这罪了?”
林医生点点头,语气温和:“包皮过长是阴茎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90%的阴茎癌患者有包皮过长或包茎问题。包皮垢长期刺激,会引发慢性炎症,时间久了就可能癌变。如果早点做包皮环切术,风险会大大降低。”
小芳在一旁忍不住说:“我说了多少次,让他去割包皮,他总说没事。现在后悔也晚了。”
林医生安慰道:“别太自责,很多人对包皮过长的危害认识不足。关键是现在发现了,及时治疗,还有希望控制病情。”

刘先生低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久?”
林医生拍了拍他的肩膀:“阴茎癌晚期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但你手术很成功,接下来好好配合放化疗,定期复查,生存期可以很长。别放弃希望。”
反思:忽视的代价
刘先生的病例让林医生感慨万千。他回忆起接诊时的情景:“刘先生的情况很典型,因为害羞和忽视,拖延了半年,错过了早期治疗的黄金期。阴茎癌虽然少见,但只要早发现,治愈率很高。”
小芳则懊悔地说:“我早就让他去割包皮,他嫌麻烦。现在想想,如果早点听我的,也许就不会这样了。”
林医生安慰道:“别太自责,很多人对包皮过长的危害不了解。关键是现在治疗了,接下来好好配合康复,咱们争取最好的结果。”
刘先生术后开始接受放化疗,虽然身体虚弱,但他心态逐渐乐观。他对小芳说:“这次是大教训。以后我一定好好听医生的话,定期检查,再也不拖了。”

结尾:健康无小事
刘先生的故事,像一记警钟,敲醒了无数人对健康的忽视。阴茎癌虽然罕见,但它的危害不容小觑。一件看似“丢人”的小事——包皮过长,却可能成为致命的隐患。小芳的痛心和刘先生的懊悔提醒我们:隐私部位的异常,绝不能羞于启齿,更不能拖延就医。
林医生在查房时,常对患者说:“身体的任何信号,都是在跟你对话。别忽视,别害羞,早检查早治疗,命比啥都重要。”这句话,不仅是对刘先生的叮嘱,也是对所有男性的忠告。
愿刘先生的故事,能让更多人正视阴茎癌的威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动体检,远离疾病的阴影。健康从来不是小事,及时行动,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