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苏东坡全集》中的这些注解是什么意思?
此心安处

因为是苏轼的粉丝,前几天买了一套《苏东坡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的珍藏本,共6册,995元。

卷一是诗集,开始读的时候,不明白每首诗前后面的那些【查注】【冯注】【合注】【王注】【诰案】【王注子仁曰】等是什么意思,直接影响深入理解。于是,花了很长时间从网络上搜索,把它们整理成了如下的材料,希望对也喜欢这套书的朋友有帮助。

在古籍整理中,标注在诗文前后的各类名称(如【冯注】【合注】等)通常代表不同注家或版本的注释、评点及校勘信息。具体在《苏东坡全集》卷一中各类标注的具体解析是这样的:


一、注释类型与含义

1. 【诰案】

“诰”:指施元之、顾禧、施宿合注本中的 “案语”。施元之,字德初,南宋学者;施宿为施元之侄,协助整理注本。

来源:施元之与顾禧合注苏轼诗,后由施宿增补为《注东坡先生诗》,其中“案”(即“诰案”)为整理者对注文的补充说明或校勘按语。

作用:校订不同版本的文字差异,或对注家观点进行辩证、补充。

2. 【冯注】

“冯”:指注释者为冯应榴。清代学者,字诒孙,号踵息居士。

特点:冯应榴著有《苏文忠诗合注》,对苏轼诗作进行了系统笺注,注重考据典故、史实及字词出处,是清代苏诗注释的重要版本之一。

作用:提供诗句的背景解析、用典溯源或词义考证。

3. 【查注】

“查”:指查慎行。清代诗人、学者,字悔余,号他山。

特点:查慎行著有《补注东坡编年诗》,以编年体为苏轼诗补注,侧重考证创作时间、背景事件,纠正前人注本的讹误。

作用:帮助读者结合苏轼生平(如贬谪经历、交游情况)理解诗意。

4. 【合注】

含义:“合注”并非特指某一注家,而是综合多家注释的统称。

来源:可能是整理者将历代不同注本(如宋、元、明、清各朝注家)的观点合并收录,便于读者对比参考。

作用:呈现不同时代、学者对同一诗句的多元解读,体现学术传承与争议。

5. 【王注】

“王”:可能指代多位姓王的注家,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宋代王十朋:著有《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将苏诗分类注释,侧重字句训诂。

其他王姓学者:如清代王先谦等,可能在某些版本中参与校注。

作用:提供字词释义、语法解析或文学赏析。


6. 【王注子仁曰】

“王注”+“子仁”:“子仁” 是王宗稷的字(宋代学者,著有《东坡先生年谱》)。

特点:王宗稷除编订年谱外,可能在注释中结合苏轼生平对诗意进行阐发,“曰”后为其具体观点。

作用:以年谱为线索,分析诗作与苏轼人生阶段的关联,强调 “知人论世”的解读角度。

7. 《王注胡仔曰》

“王注”:通常指的是某一版本中由姓王的注家所做的注释,可能是前面提到的宋代王十朋等注家。也有可能是指清代王文诰,他著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对苏轼诗文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注释。

“胡仔”: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论家,字元任,著有《苕溪渔隐丛话》。该书是一部重要的诗话集,对后世的诗歌研究有很大影响。“胡仔曰”后面的内容是胡仔对苏轼诗歌的评论、解读或相关的考证内容。在《苏东坡全集》中出现 “王注胡仔曰”,说明王姓注家在注释苏轼诗歌时,引用了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或其他著作中对该诗的见解,以丰富注释内容,为读者提供不同角度的理解。

8. 《王注林子仁曰》

“林子仁”:真名尹功,是宋代苏诗的注释者之一,为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林子仁注是出现较早的苏诗注本之一,在类注本中,其成就仅次于赵次公,可与赵夔并列。他以诗人的眼光注苏轼诗,有其过人之处。“林子仁曰” 后面的内容是林子仁对苏轼诗歌的注释、分析或感悟等。

“王注林子仁曰”:表示王姓注家在自己的注释中引用了林子仁对苏轼诗歌的解读或观点,可能是因为林子仁的见解具有独特性或参考价值,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苏轼的诗作。

9. 【冯景注】

冯景:(1652—1730),字山公,号少渠,清代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是清初著名的学者、文学家。他对苏轼作品的注释可能散见于其文集中,或被后世整理者收录于《苏东坡全集》等合注本中。

相较于宋代注家(如王十朋、施元之)侧重字句笺释和编年考证,冯景作为清人,可能更擅长从学术史角度综合前代观点,或结合清代学术思潮(如乾嘉学派)对苏诗进行新的阐释。

冯景的注释可能未单独成书,而是以散见形式被冯应榴等后世学者引用,或直接收录于全集中。

【冯注】一般指冯应榴;【冯景注】特指冯景的注释。

【王十朋百家注】的意思?


10. 【王十朋百家注】

王十朋,字龟龄,南宋著名政治家、学者,官至龙图阁学士,谥 “忠文”。他并非苏诗的直接注释者,而是集注本的汇编者。

“百家注”:并非实指 “一百家” 注释,而是泛指汇集多家注家观点的合集,类似 “博采众家之说” 的概念,是宋代集注本的常见命名方式(如《昌黎先生集百家注》《东坡先生诗百家注》)。

如何理解【王十朋百家注】?

南宋王十朋编纂的苏诗集注本,汇集宋代数十家注释,是宋代 “尊苏”思潮的产物。为读者提供“一站式”解读,是理解苏诗文本及宋代学术风尚的重要资料。

11. 【公自注】

【公自注】是古籍注释中常见的术语,核心含义为作者本人对自己作品的注释。这里的“公”是对作者的尊称(如称苏轼为 “苏公”),“自注”即 “自我注释”。

12. 【诰案】

【诰案】是古籍注释中常见的术语,通常出现在唐宋诗词文集的注本中。

“诰”:指清代学者冯应榴(字诒度,号砚祥),因其著有《苏文忠诗合注》(苏轼诗集注释),书中常以 诰案” 式发表按语。

“案”:意为 按语”“考辨”,是注家对正文或其他注释的补充说明、考证辨析或观点评议。

13.【王注程縯曰》

【王注程縯曰】是指由姓王的注家(可能是王十朋之类,具体需结合文献确定)所引用的程縯的话。

这里的“王注”表示是姓王的人所做的注释,“程縯曰”说明是程縯说的内容,即王姓注家在注释过程中引用了程縯对相关内容的解释、观点或评论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籍中的字词、语句或文意等。

14.【外集毛九苞注】

【外集毛九苞注】是指由毛九苞所做的注释。

这里的“外集”是相对“内集”而言,通常是后人将作者一些未被收录在其自编或早期编定的主要文集(内集)中的作品另行编集而成。“毛九苞”是注释者的名字,他对该外集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注释,可能包括对字词的解释、典故的说明、文意的疏通、背景的介绍等,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外集中的文本。

二、古籍注释的常见体例

1.注家标注规则

古籍整理中,通常以**“姓氏+注”**标明注释者(如“冯注”“查注”),若同一姓氏有多位注家,可能进一步标注字号(如“王注子仁曰”)。

“案”“按”等字多为整理者或后世学者的按语,用于校勘、评点或补充说明(如“诰案”)。

2.多注并存的意义

苏轼作为宋代文学大家,其作品历代注家众多,观点各异。

合集收录不同注本,可展现学术脉络(如宋人之“疏”、清人之“考据”),方便读者从文字训诂、历史背景、文学鉴赏等多角度理解原作。


三、阅读建议

1.结合注释类型理解重点

若关注史实背景,可优先阅读“查注”“王注子仁曰”;

若侧重文字考证,可参考“冯注”“诰案”;

若需综合观点,“合注”会提供多元视角。

2.参考目录或凡例

部分古籍卷首会有《凡例》,说明注释来源、标注规则及注家简介,可帮助快速理解体例。

3.对比不同版本

若对某一注释存疑,可查阅其他版本(如《苏轼诗集》《苏轼文集》的单行注本)或学术论文,深化理解。

如果有哪些没有说清楚,或者有错误,请朋友指正!(说文篇13)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