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朋友种丝瓜总是收成不佳,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性格——你们对丝瓜太温柔了。
老菜农都知道,种丝瓜,心软就是最大的错误。
为什么有些人挂果稀稀疏疏没几个,有的人能一棵挂果33个的,秘诀就四个字:冷酷无情。
因为丝瓜,你越是对它百般呵护,它越是娇气难养;
反而当你狠下心来,它倒长得欢实。
下面我就告诉你,种丝瓜要在哪几个地方做到冷酷无情,只要做到了,你也可以一棵挂果超多。

1.剪侧蔓不能手软
很多人种丝瓜,看到侧蔓长得绿的就不忍心剪,觉得剪了可惜,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丝瓜是主蔓结果的作物,侧蔓过多只会分散养分,导致主蔓生长不良,结果量大幅减少。
如果让丝瓜侧蔓疯长,那肯定会抢夺主蔓的养分资源。
正确的做法是,在主蔓长到1.5米左右时,保留2-3条健壮侧蔓,其余全部剪除。
之后每隔一周检查一次,新长出的侧蔓及时剪掉。
剪的时候要干脆利落,用消毒过的剪刀从基部剪除,不要留桩。
剪下的侧蔓可以堆肥,也不算浪费。
这么做的效果立竿见影。养分集中供应主蔓和保留的少量侧蔓后,开花结果量会明显增加。
一棵健壮的丝瓜植株,挂果30个以上并不稀奇。
那些舍不得剪侧蔓的,最后往往只能收获几个发育不良的小丝瓜。
2.一定要狠心疏幼果
丝瓜开花后,很多人看到小丝瓜冒出来就高兴得不得了,一个都舍不得摘,这种心态要不得。
如果让丝瓜幼果过多会导致养分分散,最后一个都长不好。
植物结果只会先让部分果实成熟,幼果多了会让植株过早衰老。
疏果的最佳时机是幼果长到5厘米左右时。
每条蔓保留3-4个位置好、形状端正的幼果,其余全部摘除。
选择保留那些距离主蔓较近、朝向良好的果实。
疏果时动作要快,不要犹豫,多留一个都是负担。
疏果的丝瓜,每个都能充分发育,长度可达40-50厘米,肉质厚实。
不疏果的,最后收获的可能是一堆又短又细的"丝瓜条"。
疏果看似减少了数量,实则大大提高了品质和产量。

3.浇水,懂得立刻停手
丝瓜喜湿但怕涝,很多人一看到土表发白就急着浇水,这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
过度浇水会导致根系缺氧,引发烂根,还会稀释土壤中的养分。
丝瓜的根系需要干湿交替来刺激生长。
正确的浇水方法是,幼苗期保持土壤湿润,开花结果期适当控水。
判断是否需要浇水的标准是挖开表土2厘米,如果下面还是湿的,就不要浇。
浇水要一次浇透,然后等到土壤半干再浇下一次。
连续阴雨天要特别注意排水,宁可让丝瓜旱几天,也不能让根部泡水。
控水栽培的丝瓜,根系更发达,抗病能力更强,结果更多。
那些天天浇水的,丝瓜反而长得蔫头耷脑,结果量少得可怜。
记住,对丝瓜浇水要像对待借钱的朋友,救急不救穷。
4.别怕用杀虫药,心软结果就是虫害
有些种植者过分追求"纯天然",看到虫子也不用药,美其名曰"生态平衡"。
这种想法在丝瓜种植上纯粹是自找麻烦。
丝瓜特别容易招引瓜实蝇、蚜虫等害虫,不及时防治会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防治瓜实蝇推荐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这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杀虫剂,对瓜实蝇有特效。
蚜虫可以用吡虫啉防治。
用药要按说明书浓度配制,在清晨或傍晚喷洒,重点喷施嫩梢和叶背。
发现虫害要立即处理,不要等扩散了再补救。
合理使用农药的丝瓜,叶片完好,果实发育正常。
那些坚持不用药的,最后往往只能收获一堆虫咬过的残次品。
现在种菜都很方便了,该用药时就别犹豫。
5.化肥,宁少勿多
丝瓜确实喜肥,但很多人因此走向另一个极端——拼命施肥。
过量施肥会导致徒长、落花、果实畸形,还会污染环境。
丝瓜对养分的吸收有一定限度,多余的肥料只会造成浪费和危害。
丝瓜种植只需要一种核心肥料:腐熟的鸡粪。
鸡粪营养全面,肥效持久,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基肥每平方米施用1.5-2.5公斤,追肥在开花期和结果期各施一次,每次每亩300-500克。
施肥要远离茎基部,开沟施入后覆土。
施对肥的丝瓜,生长健壮,结果量大。
那些过量施肥的,要么光长叶子不结果,要么结出一堆奇形怪状的果实。
记住,施肥不是请客吃饭,不是越多越好。

冷酷无情成习惯,什么菜都能种好
现在种菜种久了,我发现一个规律,但凡种得好的,都是心狠的。
丝瓜要剪蔓、番茄要打杈、黄瓜要疏果、茄子要摘老叶……几乎所有高产的蔬菜,管理上都得下狠手。
很多人种菜失败,不是因为不懂技术,而是因为舍不得。
看到侧枝长得旺,舍不得剪;看到小果子冒头,舍不得摘;
看到叶子有点蔫,立马狂浇水。
结果呢?菜越长越弱,最后收成惨淡。
冷酷无情不是虐待蔬菜,而是效率第一。
植物没有感情,它们只遵循生存本能。
你剪掉多余的枝蔓,它就把养分集中到花果上;你疏掉弱果,剩下的就能长得更大;你控水,它就把根扎得更深抗旱。
这些操作都是在帮植物长得好,而不是害它。
种菜要想高产,就得习惯冷酷无情,该下手时就下手,犹豫就会败北。

我刚种菜的时候,也很容易心软。
丝瓜侧蔓疯长,我觉得剪了可惜,结果主蔓瘦弱,只结了两根又细又老的丝瓜;番茄发杈不敢打,最后枝叶茂盛却只挂几个小果;黄瓜幼果一个不疏,最后收了一堆弯弯曲曲的“黄瓜条”,根本没法吃。
最惨的是种茄子,叶子被虫咬得全是洞,还坚持“纯天然”不打药,最后整株病死,颗粒无收。
我后来懂了,种菜不是做慈善,不能靠怜悯。
植物不需要你的温柔,它们需要的是高效的管理。
后来我狠下心来,该剪就剪,该疏就疏,该打药就打药,结果产量翻了几倍。
现在想想,当初的“心软”纯粹是自我感动,对植物一点好处都没有。
种菜不是比谁更有道德,该冷酷的时候就得冷酷,否则吃亏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