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所谓长期主义无非是:找到重要的事,然后每天做
丽丽xyz


最近我悟出一个道理——所谓长期主义,无非是找到重要的事,然后每天做。


01

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通常的定义是:


看得长远,为实现长期价值而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不为眼前利益所困,专注长期目标。


比如,一个人要减肥:


  • 那么他就不能被当前这一盘炸鸡给诱惑了;
  • 还必须每天持续投入——运动、注意饮食、记录各种参数等。


正所谓:专注长期,不被当前所惑。


这么一举例,瞬间就感觉长期主义挺难的。


人性就意味着你会被诱惑,会被短期利益吸引。


克制,是很难的。



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做成了?


我认为他们重新定义了长期主义——找到重要的事,每天重复做。


从这个角度来说,长期主义并不难。


每天做,做多少是自己定的。


  • 我可以每天搞一点点——

少,心理就没有负担,行动上更容易配合。


  • 我不必责备自己——

长期不好做到,如今完成一天有一天的欢喜。


  • 我的收获是可见的——

跟时间拉手,只管天天累积,不知不觉就能达成。


你看,每天做并不难,难的是区分什么是重要的事。



02

重要的事


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事】,因为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思考过这一点。


大家只是看起来很忙。


细究起来,不过是每天机械地行动——遇到事,解决事。


很少有人在做事之前盘点一下:

  • 我先干什么、
  • 后干什么、
  • 什么没必要干、
  • 什么必须干。


用时髦的话说,这叫战略思维,下手之前先统观全局。


举个简单的例子,学霸做当天的作业前会先盘点一下:


  • 数学几项语文几项,大概每项用多长时间;
  • 什么最重要不写不行,什么可以来不及了先放弃。

……



一般孩子是抓着手边的就写。


普通孩子没有习惯,也没有意识。


即便有意识,他们也不知道什么对自己的学习进程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 因为大部分孩子没有目标感。
  • 大部分人也没有目标感。
  • 或者说有目标,但不知道什么东西对目标实现是重要的。


因为人生太复杂了。


人生跟学业不一样。


学业是线性的——

想学好数学,学好英语,方法都是现成的,付出跟收获是高度正相关的。


无非是愿不愿意、勤不勤奋。


因此,在学习上有了目标,就很容易区分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作业这样的任务是好规划的,而每天的事、人生的事并不好规划。



怎么办?


用四象限法。


03

四象限法


想必大部分人都知道。


四象限法,出现在很多书里,最早是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里。

很多人都看过,但很少有人去实践。


以前我也是这样,但现在我彻悟了:这是一个好方法——好就好在简单易上手。


  • 首先:画一个坐标平面,标出四个象限——初中数学里学过哈。


x轴代表紧急的事,y轴代表重要的事。


那么,这四个象限:


  • 第一象限就是既重要又紧急的事;
  • 第二象限就是不紧急但重要的事;
  • 第三象限是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
  • 第四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的事。



  • 接着,确定自己的目标。


目标不要太大太远,因为人这种生物,不擅长做太长远的规划。


  • 3年,就已经是极限了,这就算一个长期目标。
  • 1年,6个月,算是中期目标的期限。
  • 短期目标的期限通常都是1个月、2个月、3个月。


在某段时间内,我们想好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再根据目标来给事件归类。


比如,目标是1个月搞定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类大题,那么针对目标我们就可以分类了。


  • 重要且紧急的事就是每天做3道典型例题,再总结;
  • 不紧急且重要的事是数学其他部分的练习;
  • 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就是一些杂事,比如剧集更新了要不要看;
  • 紧急不重要的,是当天的各科作业。



  • 第三步,确定原则,并执行。


事件划分好了,接下来就是执行。


执行得有原则:


  • 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就腾出一天最好的时间,认认真真做它。
  • 比如上午精神好,先去找真题练一练,总结一下。
  • 不紧急但重要的事,可以每天做一点,但不要占用自己太多时间。比如数学其他知识点,也要每天练练,保持手感。
  • 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完全可以不做。再不然,有时间了做做当个消遣,或者可以外包。
  • 紧急不重要的事当天把它快速处理完,以免它们成为干扰项,干扰我们的大计。


按照这样的原则,人就不乱了。


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


到这儿,我们就用工具找到了【重要的事】,也明白了做这些事的原则。


是不是简单好操作?


我举的例子是学习,其实其他事情也适用的。


人生的事虽然千头万绪,但只要你把具体目标定下来,接下来围绕目标什么事重要什么事不重要,你就清晰了。


剩下的,就是执行。


04

执行


执行没什么高深秘籍,无非就是重复。


在重要的事上,无论是重要不紧急的事还是重要且紧急的事,你都要设计好【动作】——每天干什么,怎么干,然后重复。


一个月、两个月,这事儿就办成了。


那有人就问了:有天我不想干了怎么办?


  • 一开始,你的步子不要设计那么大;

比如你每天告诉自己,我就出去跑10分钟,10分钟后我就回家。当你真的出门了,绝对不会只跑10分钟。

设计个小动作,骗过自己的大脑,让启动更容易。


  • 习惯后惯性就会推着你往前。

习惯后,形成肌肉记忆,每天不做,你还不舒服呢。

到时候你根本就不需要意志力了,你达到了做事的高阶阶段——【自动化】。



这就是所谓的长期主义,这么一拆解,你就觉得这个心法没什么难的——根本上,找到重要的事,每天做,是在引导我们:


把焦点放在每日可控的小事上,而不是我如何用意志力抵御自己的懒惰。


抵御不了懒惰,面对远方的目标,我们会生出无限的自我责备。


最终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潭,一样事情都做不成。


换个角度,重新定义,大不一样。


这就是前文所说:


  • 做个长期主义者很难,做到的很少;
  • 有人能成,不是他们目标有多远大,意志力有多坚定,而是他们知道什么事重要;
  • 然后每天重复,极致重复。



本文结束,谢谢阅读。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