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小麦最后一遍药咋打?记住这2忌4要,多收100斤不是梦!
一眼半生

老家种了30年小麦的二叔最近蹲在田埂上直叹气:“明明灌浆期打了叶面肥,今年麦粒还是瘪得像没吃饱,亩产比去年少了80多斤!”这话听得我心里一紧——要知道,眼下正是小麦灌浆的关键期,最后一遍药打对了,多收100斤都有可能;可要是弄错了,减产20%都不稀奇。这“最后一哆嗦”到底咋操作?

咱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说。

灌浆期:小麦“冲刺跑”的生死关

每年5月到6月初,小麦进入灌浆期,就像孕妇到了孕晚期——籽粒里的淀粉、蛋白质正疯狂“攒货”,直接决定了最终能打多少粮。可这时候的小麦也最“脆弱”:干热风一刮,叶子“唰”地变黄卷边,灌浆期直接缩短;一场暴雨下来,倒伏的倒伏,穗子发霉的发霉;更别说蚜虫、赤霉病这些“老冤家”,专挑这时候来捣乱。
农业专家早有研究:灌浆期要是赶上灾害或病虫害,轻的减产10%,重的能少收30%-50%,甚至绝收都有可能[参考内容]。就拿二叔家来说,今年5月中旬赶上连续3天35℃的干热风,叶片水分蒸发得比抽水机还快,根系根本供不上水,麦粒自然“饿瘦了”。

磷酸二氢钾:灌浆期的“救命符”咋用才对?

这时候,磷酸二氢钾成了不少农户的“法宝”——它能快速给小麦“补磷钾”,让叶片更绿、茎秆更壮,抗住干热风和暴雨,还能“武装”植株,让病虫害难钻空子。

但用错了,反而帮倒忙!

先说“2忌”:
一忌乱混药。磷酸二氢钾是弱酸性的,要是和碱性药(比如氢氧化铜)或者带碳酸根的药混一起,立马起反应,析出沉淀,喷到叶子上不仅没效果,还可能烧叶。去年邻村王大哥图省事,把磷酸二氢钾和波尔多液(碱性)混着喷,结果叶子上全是黄斑,减产15%,悔得直拍大腿。
二忌瞎保存。这东西水溶性特好,放潮湿地方容易吸潮结块,营养都“跑”了。配好的药液更金贵——敞开放1-2周就可能变质,长细菌。我见过有农户把药液装在破塑料桶里,漏得满地都是,最后喷的全是“无效水”,白花钱。

再讲“4要”:
一要选对肥。现在市面上磷酸二氢钾真假难辨,便宜的可能是硫酸镁冒充的!去年有农户图便宜买了“10块钱一斤”的,喷完叶子没变化,一检测才发现根本不含磷钾。

买的时候一定要去正规农资店,留好票据,实在不放心就拿样品去农技站化验。

二要控浓度。

浓度太低没效果,太高会烧叶!

一般100斤水加1-2两98%的磷酸二氢钾(也就是0.1%-0.2%的浓度),或者按说明书稀释800-1500倍[参考内容]。

我二婶去年听别人说“多喷点效果好”,结果浓度翻倍,叶子尖全焦了,差点没哭出来。

三要挑对时间。

大中午别喷!

30℃以上的高温,水分蒸发快,药液浓度瞬间变高,准烧叶。

最好选早上10点前或者下午4点后,这时候温度不高,叶片吸收好。

要是喷完2小时内下雨了,得赶紧补喷,不然药液全被冲跑了。

四要少次多量。

磷酸二氢钾吸收特别快,喷下去1小时就能被叶子“喝”掉,2天就到吸收高峰。但别想着“喷越多越好”——过量了小麦会“贪青”,该成熟的时候还绿着,耽误收割。

一般灌浆期喷1-2次就够,每次间隔7-10天。

咱农民的心声:科学种田,才是真“靠山”

和二叔聊完,我翻出他去年的账本:为了增产,他买了3种叶面肥,喷了4次,结果钱花了不少,产量没见涨。

这其实是很多农户的缩影——想增产却摸不着门道,要么跟风乱喷,要么图省事瞎操作。

可你看村东头的张大爷,种了20亩小麦,连续3年亩产超1200斤。

他的秘诀就俩字:“讲究”——灌浆期前查天气预报,专门挑阴天下午喷;买药只认老农资店,还让技术员教他配浓度;喷完药把剩下的药液密封放冰箱……“庄稼和人一样,你对它用心,它才给你回报。”张大爷这话,说得咱心里透亮。

小麦灌浆期的最后一遍药,不是“随便喷喷”的事,而是一场和天气、病虫害的“硬仗”。记住2忌4要,把磷酸二氢钾用对了,多收100斤真不是梦。更重要的是,这提醒咱:种地不是“老经验”就能搞定的,得学科学、讲方法。毕竟,粮食安全大过天,咱农民把地种好了,就是给国家“扛大梁”!

(图:灌浆期小麦田,饱满的麦穗压弯了茎秆)
(图:正确喷施磷酸二氢钾的小麦叶片浓绿,未喷施的叶片发黄卷曲)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