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苏秦会讯4月24日下午,苏秦大讲堂第98期在北京望京SOHO开讲,本期主题:CEO 声誉管理之挑战与机遇,苏秦学院特邀讲师、基誉公关总监黄晓云做主题分享。来自瀚海博联、基誉公关、艾德数字、弘品文化、微界传播、傲本科技、愉悦资本、锦斓文化、中汇资产管理等知名企业和传播机构的15位传播精英参加培训。苏秦会创办人陈向阳主持了活动。
陈会长开场简要介绍了本期大讲堂主题及演讲嘉宾:苏秦学院特邀讲师、基誉公关总监黄晓云,她在媒体和公共关系领域拥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为许多著名跨国公司和中资公司提供公关传播战略咨询服务,包括企业传播、品牌形象管理、企业领导人传播、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等。她所服务的客户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如矿业、金融、食品、教育、体育、制造业、医药等。本期主要议题:小米Su7事故对雷军及小米企业声誉影响?2.CEO声誉管理价值与范畴;3.CEO声誉管理之方法论。
苏秦会创办人陈向阳
随后,黄晓云老师用90分钟时间分享了“CEO 声誉管理之挑战与机遇”,她系统性阐述了 CEO 在企业战略架构中的核心地位与决策效能,剖析了如何通过差异化品牌建设路径与精准化市场营销策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壁垒。她结合个人职业发展轨迹与深耕公关行业的实战经验,强调了CEO声誉管理在企业声誉管理中的价值地位,分享了CEO声誉管理之实战经验和方法论。
本期大讲堂由小米Su爆燃事件对雷军及小米企业声誉影响案例展开,围绕 CEO 声誉管理展开专题研讨,前瞻性解读了全球商业领域企业家 IP 化趋势,深入阐释品牌人格化转型对用户心智占领的战略意义,以及建立可持续用户信任关系的方法论框架。
黄晓云老师分享到:小米Su7爆燃事件导致雷军个人舆情热度指数飙升,正面互动量达 175 万次,负面评价突破 12.2 万条,形成 “高曝光 + 高争议” 的传播格局。小米汽车团队虽采取快速回应策略,但事件印证了企业家 IP 的双刃剑效应,企业家个人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对危机走向的决定性作用 —— 深度绑定企业战略的个人 IP,在放大品牌声量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 “个人形象风险社会化” 的潜在挑战。
苏秦学院特邀讲师
基誉公关总监黄晓云
接着,黄老师分享到,尽管当下社交媒体蓬勃发展,但在塑造 CEO 个人形象方面,主流媒体仍占据核心地位。信息繁杂、众说纷纭的时代,官方权威声音的缺失使得大众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度不降反升。她建议,品牌企业着重借助主流媒体资源,打造 CEO 的正面形象,提升其个人声誉及企业品牌价值。研究发现,CEO 声誉舆论敏感度极高,这主要归因于 CEO 个人 IP 打造的强劲势头,一旦出现危机事件,易引发广泛且激烈的舆论反应,对企业声誉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CEO 个人 IP 与企业品牌的关联性成为商业领域热议话题。行业观察指出,CEO 的公众形象既是企业价值的放大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传导器。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以 “创新冒险家” 形象塑造了鲜明的科技领袖 IP,其个人理念与特斯拉 “颠覆传统汽车” 的品牌定位深度融合。然而,这种强绑定在近期引发市场震荡:据 CNBC 等外媒报道,因马斯克卷入美国政治争议,特斯拉股价下跌。当 CEO 个人行为突破公众预期时,企业品牌会直接承受信任危机,凸显 “个人 IP 与企业价值共生共损” 的特性。
现场分享
黄老师分享了国内企业界对 CEO 个人 IP 打造呈现多元路径。以小米集团雷军为例,通过亲民形象与社交媒体高频互动积累了大量用户好感,但业内人士提醒,若过度追求 “网红化” 人设,可能模糊企业战略焦点,易引发 “重流量、轻产品” 的质疑。近期,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因其“不招海归,因海归可能有间谍” 的表述引发舆论哗然,被指存在职业歧视与认知偏见。此类言论若置于全球化语境下,可能被解读为 “文化排外”,损害企业海外形象 —— 对比微软、苹果等跨国企业 CEO 的公共发言策略,其更注重价值观的普适性与包容性,避免陷入争议漩涡。
CEO 个人 IP 的核心风险在于“公众期望的锚定效应”。过度包装人设会推高市场预期,一旦企业业绩、产品质量未达目标,公众反噬将成倍放大。以小米集团为例,其曾因创始人 “性价比” 人设与高端化战略的短暂脱节,引发部分消费者质疑,凸显了 IP 定位与企业战略协同的重要性。
在社交媒体与 AI 技术重塑信息传播的时代,CEO 个人形象与企业品牌的深度绑定正引发商业领域的深刻变革。98% 的企业领导者认为声誉管理是商业成功的核心要素,而 CEO 作为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载体,其形象构建与风险防控已成为战略级议题。
来自《2024基誉公关集团全球声誉资本指数》的数据显示,CEO 声誉管理九大支柱中,声誉战略、高管形象、危机管理被列为三大核心需求,但企业实际投入呈现显著偏差。92% 的受访者认可声誉战略的重要性,但仅 46% 认为企业具备有效落地能力。全球仅 41%、中国 27% 的企业明确 CEO 为声誉战略第一责任人,47% 的中国受访者甚至认为声誉管理与 CEO 无关;尽管 AI 技术可实现舆情实时监测与内容优化,但仅 35% 的企业将其纳入声誉管理体系。
同时,该声誉资本指数还显示,72%的来自中国机构的受访者在过去12个月中受到声誉弱点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与客户进行商业往来的能力受损(49%)、未能吸引或留住人才(50%)、未能从危机中恢复(50%)、财务损失(46%)以及与政府和社会群体关系受损(46%)。反之,具备完善体系的企业可收获多重红利:1.投资者吸引力提升:声誉管理成熟度高的企业,融资成本平均降低 12%;2. 危机恢复效率倍增:预研机制完善的企业,从重大危机中恢复的周期缩短 40%;人才竞争力强化:CEO 声誉正向的企业,核心人才留存率高出行业均值 23%。
黄老师最后分享了CEO声誉管理之行业适配:科技行业侧重创新引领者(如字节跳动张一鸣),金融行业强调稳健守护者(如工商银行陈四清);阶段协同:创业期突出变革者形象(如理想汽车李想),成熟期转向生态构建者(如腾讯马化腾);管理者可按数据驱动型、情感共鸣型、理念输出型分类定制传播策略。
她认为,CEO声誉管理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通过系统化策略可以提升个人与企业品牌价值联动效应。目前,苏秦声誉管理实验室CEO声誉管理小组可以提供专业化定制解决方案,包括:1. 战略定位与形象规划,将CEO个性特质与企业DNA有机融合;2. 数字化舆情监测系统实时预警风险,结合AI技术优化传播路径;3. 危机应对体系构建,通过快速响应机制化解负面舆情(如俞敏洪事件中的黄金72小时处置);4. 长期价值沉淀,建立ESG导向的可持续发展叙事。欢迎意向企业联系我们,共同推动CEO声誉管理这一课题的专业发展。
与会来宾一一做了自我介绍并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苏秦智库专家、原奥美互动北京总裁陈蓉表示,当前 IP 运营领域存在显著乱象:大量机构以凑字数、刷粉丝为导向,采用简单量化的收费模式,与传统公关公司的价值逻辑截然不同。这类服务本质是数据游戏,但商业结果难以保障。正如广告行业无法承诺 100%的 效果,过度承诺 IP 增长的模式实则暗藏风险。
原奥美北京总裁陈蓉
苏秦智库专家、傲本科技联合创始人张凯宇表示,作为深度参与头部企业公关操盘的从业人员分享一个关键洞察:顶级企业对创始人形象的管理,本质是信任资产的战略投资。以京东为例,刘强东与企业品牌的深度绑定决定了其传播策略的特殊性 —— 在商战激烈、舆情多变的环境下,创始人言行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因此京东对核心人物传播始终坚持零外包原则,所有策略均由内部团队操盘,这与阿里对马云形象的管理逻辑高度一致。
傲本科技联合创始人张凯宇
最后,苏秦会创办人陈向阳做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随着商业环境透明度提升,CEO 的公众角色正从“企业代言人” 向 “价值观载体” 进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应将企业高管 IP 纳入企业战略框架,以理性、可持续的方式构建声誉资产,才能在注意力经济中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的良性共振。
现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