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做主持人不用知道太多?核心竞争力是这个
小伟生活

2011年7月20日程老汉参加上海广播电视台举办的一个论坛,主持人何婕提的问题是:

程老汉的回答是: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热烈讨论中国的教育体制,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学校过多地给学生灌输各种有用没用的知识(名词),而太少教给他们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技巧(动词)。教育应当是教给我们的下一代以行动的方法,而非灌输太多的“名词”,塞满他的脑袋。

沃尔特·克朗凯特

沃尔特·克朗凯特是美国电视新闻主播台上的超级明星,他给人的印象是稳健、可亲、保守、可靠。美国的观众非常相信他说的话,称他为“沃尔特大叔”。有一副漫画是这样的:成群的美国人抱头鼠窜,他们喊着,沃尔特大叔说天要蹋了!

这样一个人,如何做到可靠准确公正地报道新闻呢?靠临阵磨枪。

在长达31年的电视生涯里,克朗凯特主持报道的有重大影响的新闻很多,而他对历次美国载人空间飞行所做的卓有成效的报道,使他被公认为“介绍美国空间科学发展计划的权威人士”。其中最轰动的一次节目,是他连续40几个小时为观众做“阿波罗登月”的直播报道。据他自己说,为了这次节目,他准备了足足半年时间,下图书馆,访问有关专家。这半年,就是崔永元所说的“临阵磨枪”,只不过时间长了点儿。在后来的每次航天飞机发射之前,克朗凯特都要到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向专家请教,这样才有了他的独具特色的报道和评论。

克朗凯特很注意控制发表自己的见解,他很少提出自己的观点,而只是一直努力做一个不偏不倚的观察家。他的聪明在于他知道自己不是政治家(即不是专家),知道自己不过是个新闻节目的主持人,知道自己应该走多远。担任过CBS经理的阿瑟·泰勒说:“沃尔特没有滥用不属于他的权力,这点应该载入史册。”泰勒认为,如果克朗凯特滥用了民众对他的信赖,很难预料美国会发生什么事情。

沃尔特·克朗凯特在青少年时代,就不是一个喜欢死背各种名词的人。他是德克萨斯大学的肄业生,肄业的原因是他自己半途退学,退学的原因是他有太多门功课不及格,

凤凰卫视股市节目主持人简福疆,主持股市节目很好,所提问题都是有的放矢,没有傻问题。但传说他是炒股“砖家”,常常炒糊了。

最考验主持人水平的是谈话节目。凤凰卫视执行董事王纪言说: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就是发球手,发球给评论员,评论员接过球开讲。当时我看着坐在台下的另一场论坛的主讲嘉宾

已故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曾经在中国造成轰动效应,数学家陈景润因这篇文章而被中国普通读者所熟悉。徐迟在文章中耗费大量笔墨,专门解释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学名词的意思,但实际上并没有几个读者真的读懂了。今天你拿起来再读,也还是没法读懂,你只好跳过去,去读那些描写陈景润这个人的部分,那真的很生动。

徐迟的贡献在于他塑造了一个数学书痴的形象。在徐的笔下,一个痴迷于钻研数学的不修边幅不谙世故不懂柴米油盐不知春夏秋冬的形象跃然纸上。而那些关于所谓哥德巴赫猜想的解释性文字,则可能是整篇文章中最失败的部分。其实作家不必卖弄他对数学的理解,他只要说明陈景润毕其一生都在忘我地攻克一个数学难题,就够让我们崇敬他了。

不过,

从这一点看,主持人就跟口语翻译一样,每次翻译之前,先要搞清楚翻译的主题,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把这些东西先消化。

凤凰卫视评论员李炜老师既不是学传媒也不是学国际关系,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很受普通观众欢迎的主持人、评论员,原因很多,其一就是他学过翻译,他是德语翻译。他过去的工作跟现在的工作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事先要学习、要做功课;二是要用服务对象听得懂的语言讲给服务对象听。李炜老师做翻译是要把德语翻译成中文讲给中国人听,又把中文翻译成德语讲给德国人听,而现在是要把复杂的国际时事政治,用通俗的语言讲给文化程度深浅不一的观众听。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