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釜山MADEX 2025国际海事防务展拉开帷幕。韩国国防发展局(ADD)的展台成为焦点,一枚银灰色超空泡鱼雷模型悬浮在透明底座上,吸引了无数目光。这款鱼雷直径300毫米,长约3米,外壳流线型,前端空化器呈锥形,尾部推进装置采用双级火箭设计。
宣传资料显示,鱼雷第一阶段低速航行,依靠光纤制导锁定目标;第二阶段启动超空泡模式,形成气泡包裹,阻力骤减,速度飙升至每小时350公里,远超传统鱼雷的60-100公里。
ADD宣称,鱼雷以动能冲击摧毁目标,绕开常规反鱼雷防御,专为高价值水面舰艇设计。

展台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展板插图,描绘了一艘万吨级战舰在爆炸中倾覆,舰桥雷达天线断裂,甲板裂开巨大缺口。舰型轮廓与055型导弹驱逐舰高度相似,引发热议。055型驱逐舰是中国海军的远洋支柱,排水量超1.3万吨,装备112个垂直发射单元,具备强大的防空、反舰和反潜能力。
首舰“南昌”号于2020年入列,截至2025年,第一批8艘全部服役,第二批8艘正在建造,预计2028年全部入役。
北约代号“刃海级”,美国甚至将其归类为巡洋舰,足见其战略分量。韩国将055作为假想目标,意图不言而喻。

超空泡鱼雷的原理基于空化效应,通过前端空化器喷射气体,形成气泡包裹鱼雷,减少水下阻力。这种技术源于苏联,俄罗斯的“暴风”鱼雷是其代表,速度可达200节。
韩国自1995年通过“棕熊计划”获得相关技术,历经30年研发,逐步实现本地化。2017年,韩国首次展示超空泡鱼雷样机,技术尚不成熟,仅为验证模型。
2025年的新型鱼雷在空化器稳定性和推进系统上取得突破,项目完成三分之二,计划9月进行实验池测试,2030年前形成作战能力。

韩国选择055作为展示目标,背后有复杂的战略考量。055型代表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洋作战的转型,是航母编队的核心护卫力量。在西太平洋,中美博弈加剧,韩国作为美国盟友,面临地缘压力。
朝鲜半岛局势不稳,韩国急于打造“区域拒止”能力,超空泡鱼雷被视为针对中国海军的“不对称武器”。展会上,ADD官员强调鱼雷的“防御性用途”,但展板的指向性引发外界质疑。部分韩国媒体渲染“锁定中国主力舰”,试图借此提升国内军工声望。
但超空泡鱼雷并非无懈可击,其最大瓶颈是制导能力。高速航行中,气泡包裹导致声呐信号衰减,传统导引头几乎失效。目前,韩国的鱼雷依赖光纤制导,但控制距离有限,数据延迟问题突出,难以应对复杂海况或机动目标。

相比之下,055舰队的防御体系极为完善。055配备高频主动声呐、水声对抗系统和反鱼雷诱饵,协同054A护卫舰和无人潜艇,形成立体反潜网络。2025年1月,南部战区海军在南海演习中,055型“延安”舰与052D舰配合,成功拦截模拟高速鱼雷,展现了强大的防御能力。
国际反应复杂。西方媒体聚焦韩国的技术进步,但认为鱼雷离实战化尚远。日本军事专家指出,韩国的鱼雷缺乏自导能力,更适合攻击港口内静止目标,而非055这样的远洋舰队。东南亚国家代表对鱼雷表现出兴趣,韩华公司借机推销其无人潜艇,试图打开出口市场。
中国军事观察员则表示,韩国的展示更多是“象征性姿态”,难以改变西太平洋的战略格局。

中国海军早在1990年代就掌握超空泡技术,自研型号在射程和制导精度上领先,055舰队的体系化作战能力更是韩国难以企及。
韩国超空泡鱼雷的亮相,点燃了技术与战略的交锋,却难掩其局限。
参考资料
韩国超空泡鱼雷亮相,用汉字吹嘘先进,还拿055当靶子 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