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美元霸权:成本与根源
白刃行走

人人都羡慕美元的霸权!

美国凭借一个小小的纸片,就能扰动全球各国的神经,一轮加息降息的游戏,就能通过美元潮汐收割全世界。自己缺钱,就印钞票,美国债务,全球承担。

光是货币贬值带来的收益,就足够让人眼馋!根据BIS原高级经济学家Herbert Poenisch的统计,2024年年底,离岸美元的规模为14万亿美元。按照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每年可带来近3000亿美元境外收益。如果按照疫情以来4%左右的通胀率,那么可以带来5000亿美元的境外收益。

除此之外,美国还能通过低息借款,高抛低吸等等方法赚钱,路子很多,就怕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美元霸权剧本。听起来,似乎美国人躺着赚钱,剥削全世界的无产者,邪恶无比。美国前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甚至说过:“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

实际上,很多人,一边流着口水的抨击美元霸权,另一边自己想当下一个美元。

可,辩证法告诉我,一个东西如果收益很高,也意味着成本很高,否则就会有无数的竞争者。须知,美元并不是天然形成的,美元也是有成本的,而且还不便宜,绝对不是随意印钞。

1,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纸币时代,货币本身没有价值,货币之所以被人所接受,依靠的是货币背后的国家信用。

现代经济发展来源于分工,而分工的前提是交易,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无需多言。

然而,交易需要媒介,否则无法衡量商品的价值。问题来了,作为交易媒介,要满足币值稳定、流通性高、容易切割、携带、储存等特点。

这个时候,纸币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纸币容易携带、切割与储存,但问题在于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币值不容易稳定,政府缺钱的时候,喜欢印钱,这是人性,谁也不能避免,历史上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了。所以,纸币想要得到信任是非常困难的,谁也不想把自己的财富绑定在别人的手上。

因此,找到一个各方都认可的货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开始,大家都不信任对方,连美元也不行,但布雷顿森林体系中,黄金和美元挂钩,一下子,美元就成了全球都认可的货币,因为黄金是稀缺的,可以限制美元的供给。

但问题又来了,对外输出美元需要贸易逆差,逆差持续对美元本身又造成伤害,劣币驱逐良币,甚至会导致美国自己通缩,这就是特里芬悖论。

1971年,美国宣布黄金与美元脱钩,但紧接着,美国玩起了石油美元,沙特带头在交易中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

自此以后,美元成为了一种主流的全球货币,成为了贸易的交易媒介。

2,美元是一种商品

美元本质上是一种由美国人创造出来的金融商品,它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一种基础的交易媒介,具有使用价值、储存价值。

只要是商品,就有成本和收益,区别在于,美元的成本和收益,体现形式与一般商品有很大的区别罢了。

美元最大的成本就是销售成本,因为美元的核心就是信任,怎么才能让别的国家信任美国呢?

这就要嘴手并用了。首先,要会吹,善于发动自己的国家宣传机器,让其他国家相信,美国的制度是最好的、科技是最好的,美国是无所不能的,放心的使用美元。

离谱的是,90年代的时候,连历史终结论都搞出来了。相信的人越多,对美元需求越多,美元利率也就越低。

很多人,以为自己对美国的看法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其实大多数观点,都是别人灌输的。这就是舆论的魅力,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国家行为。

当然,宣传说多了也没用,别人也有反宣传,到底谁更有效呢?这个时候,就要适当展现一下自己的实力了。

3,美国为什么要充当世界警察?

有人核试验,它要管,有人发动战争了,它也要管,别人边界争端,它也要管。真的是闲无聊吗?美国纳税人的钱就不是钱吗?国际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先,没有利益,美国是不会当世界警察的。

举例来说,2001年911之后,美国借着反恐的名义,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战争,包括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结果,伊拉克政权又成了伊朗的小弟,阿富汗也灰溜溜的走了。

关于美国战争支出,有很多数据,低的有1.3万亿,高的有6万亿美元,反正花了不少钱。有人说,伊拉克有石油,说实话光伊拉克那点儿石油,不够,更何况阿富汗几乎啥都没有。

实际上,战争都是达到政治目标的手段而已。1991年海湾战争的时候,美国没有顺势推倒伊拉克,为什么到了2004年,反而一定要把萨达姆推下台呢?

有一种解释认为,萨达姆动了美元的蛋糕,美国是在杀鸡儆猴。如果考虑到当时,美国与中国的联合,我们就可以发现,欧盟极有可能就是那只猴子。

欧盟成立后,影响力直逼美国。1999年1月1日,依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建立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目标,欧元以非实体形式正式发行,并被11个欧洲国家承认为官方货币。

2000年末,萨达姆做出了一个在全球金融市场引发震动的惊人之举。他宣布伊拉克将不再接受美元作为其石油出口的支付货币,转而替换为欧元。

这场仗是打给所有的石油国看的,想要改弦更张,先认清楚,谁才是真正的大哥。谁敢不用美元,伊拉克就是下场。

中国有一句古话说得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美国虽然花了钱,但极大地震慑了全球竞争者和反抗者,让美国又享受了十几年的舒坦日子。

很多美国人吐槽,美国没有把钱用在基建上,而是用在了战争上,非常不划算。可是,战争恰恰是维护美元霸权的一种方式。如果没有战争的威慑,美元恐怕不会像现在这样。

所以,也有人说,美元霸权的背后是美军,而美军的背后是美国的科技霸权。当然,也有人认为,美元霸权是美国霸权之树上长出来的一朵比较璀璨的花而已。

4,美国霸权的根源?

前面有一篇文章,我特地长篇幅阐述了一个观点: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同样的道理,在其他国家看来,这是美元霸权,而站在美国人的立场来看,这是应有之道。

一个经济体越是发达,分工程度越高,反而是越不稳定、越脆弱,这一点可能是反常识的

就拿最近的事情举例子,中国对稀土的封锁,让很多国家吓了一跳。稀土本身,并不像芯片那样珍贵,甚至是美国人看不上的业务,因为不赚钱。但,在关键时刻,却能成为卡脖子的环节。

如今,随着美国产业的空心化,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全球35%,如果考虑到周边的供应链,中国直接相关的制造业可能占比超过50%。如果再仔细找一找,绝对还有一些能够限制老美的产业。

因为全球化分工之下,个体需要依赖集体,越是高级的经济体,越需要依赖全球化的供给。一旦中断,后果不堪设想。

比如,曾经70-80年代的朝鲜,在苏联的支持下,过得比韩国还要富裕,结果苏联解体后,中断了石油供给,加上制裁,立马回归到农耕时代,产生了大饥荒。

再比如,70年代,中东发生大战,全球油价暴涨,这些发达国家,饱受通胀带来的痛苦,赚来的钱,都给产油国了。也正是这个时候,苏联在冷战中超越了美国,成为了优势的一方,进而推动了中美的和解与建交。

另一个关键的环节在于,越是顶级的分工,越需要强大的市场。因为投资额非常高,需要足够大的市场来平摊成本,进而提高利润,以支撑进一步研发。正如《国富论》里面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

因此,一个强大的经济体,必须要把自己的触角延伸至全球,保障自己的原材料、人才安全,并保证自己的产品,最终有消费市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霸权似乎是经济体升级后的必然形式。用西方的历史视角来看,或许就是“强者必霸”。高级经济体,必须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是国家安全的需求决定的。

我们的官方在宣传的时候,一直说自己是爱好和平的,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这种事情,从宣传的角度来说是有理的,但从历史上来看,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从河南那一小片地方,一直打、打、打,北边被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南边被水挡住了,东边被寒冷挡住了,西边被茂密的山林挡住了,除此之外,几乎全都是通过战争获得的。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比全世界的战争都要多,都要残酷,中国历史上有多次人口大跌50%的情况。相比之下,中世纪的黑色病,不过如此。当欧洲还在搞几千人大会战的时候,中国早已经是百万大会战了。

换句话说,假如明天大美丽突然说,自己不当国际警察了,进行全面的战略收缩,那么剩下的空间谁会填补呢?谁的利益大,谁就会填补。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美国作为世界警察所付出的种种成本后,自然就有美元霸权作为经济回报,这才是一个可循环的逻辑。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国强必霸的关键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源于资本扩张、增殖、霸权的逻辑。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和劳动不可调和的矛盾”决定了资本的扩张性。资本以无限地追求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最高目标。而当国内无法满足这一目标时,对外扩张的本性就暴露无遗。

我倒是觉得,“霸”这个词本身就是带有立场的,在中文中,“霸”的意思是依靠权势横行无忌, 迫害他人的人。但,霸的边界很难完全界定,管理秩序需要阻止不好的行为,当这种行为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的时候,在别人看来,也许就是“霸”。

比如,伊朗想要拥有核武器,其他核大国不允许,在伊朗人看来这就是霸权,但换了伊朗人自己当了核大国,它也会不允许其他效果拥有核武器,这就叫,立场决定对错,立场决定态度。

如果说,当世界警察就是霸权,那我认为,任何一个经济体,发达到一定程度后,一定是走向霸权的。有些时候,道理是讲不通的,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如果一直讲究温良恭俭让,至今非洲人恐怕还在树上狩猎。

有些人可能觉得残酷,但事实上个人的悲伤快乐,在历史和种群的面前,都不值一提。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