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罗的生平与崛起
菲德尔·卡斯特罗1926年8月13日出生在古巴奥尔金省比兰镇,家里是种甘蔗的大户,卡斯特罗小时候过得挺滋润,但也亲眼看到农村的穷苦人生活艰难,这让他对社会不公有了切身感受。
他早年在圣地亚哥和哈瓦那的耶稣会学校读书,成绩不错,尤其擅长历史和辩论。1945年,他考进哈瓦那大学学法律,大学期间开始接触政治,加入了反帝反腐败的学生组织。他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书,觉得只有革命才能改变古巴的现状。
1950年,他拿到了法学博士学位,开了家律师事务所,但生意不咋地,因为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政治。

1952年,巴蒂斯塔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取消了原定的选举,卡斯特罗本来想竞选国会议员的计划泡汤了。他一气之下决定用武力推翻巴蒂斯塔。
他带着120多人袭击了蒙卡达兵营,想夺取武器发动起义,结果没打赢,被抓了起来。在法庭上,他发表了《历史将宣判我无罪》的演说,讲得慷慨激昂,把自己的革命理想全抖了出来。这场演说虽然没救他免于牢狱之灾,但让他在民间声名鹊起。
巴蒂斯塔迫于压力大赦政治犯,卡斯特罗被放了出来。他没闲着,直接跑去墨西哥,认识了切·格瓦拉和其他革命者。他们一起组建了“7月26日运动”,准备回古巴干大事。

1956年12月2日,卡斯特罗带着82个兄弟,挤在一艘叫“格拉玛”的小游艇上,偷偷回到古巴。结果刚上岸就中了埋伏,80多人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只剩12个人逃进了马埃斯特拉山区。
接下来的两年,卡斯特罗在山区打游击,慢慢拉起了队伍。农民们支持他,觉得他真心为穷人说话。
到1958年,起义军越打越顺,巴蒂斯塔的军队节节败退。1959年1月1日,巴蒂斯塔扛不住压力,卷铺盖跑了。卡斯特罗带着队伍开进哈瓦那,革命成功,他成了古巴的掌舵人。

抵制西方的斗争
卡斯特罗一上台,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他把土地分给农民,把美国公司控制的糖厂、石油公司、银行一股脑儿收归国有。这可捅了马蜂窝,美国在古巴的生意多得数不过来,卡斯特罗没收美国资产后,美国直接翻脸,断了外交关系,还搞了个贸易禁运,想把古巴经济掐死。
1961年4月17日,美国策划了猪湾入侵,想推翻卡斯特罗。他们找了1500多个古巴流亡者,CIA出钱出力培训,打算从古巴西南海岸登陆。结果这帮人刚上岸,就被卡斯特罗的军队打得满地找牙。
不到24小时,入侵就彻底失败,100多人被打死,1000多人被俘。这事儿让卡斯特罗在国内威望大涨,也让美国颜面扫地。

1962年10月,事情闹得更大,差点把全世界拖进核战。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偷偷部署核导弹,吓得魂儿都没了。总统肯尼迪下令海上封锁古巴,要求苏联把导弹撤走。这就是著名的古巴导弹危机,持续了13天,全球都捏了把汗。
卡斯特罗在这场危机中态度强硬,坚决支持苏联部署导弹,觉得这是保护古巴的必要手段。最后,苏联和美国谈妥,苏联撤导弹,美国承诺不入侵古巴,还悄悄把土耳其的导弹撤了。这场危机让古巴成了冷战舞台上的焦点,也让卡斯特罗的名字响彻全球。
之后,美国没再直接搞军事入侵,但经济制裁和各种小动作从没停过。卡斯特罗靠着跟苏联的联盟,拿到了不少经济和军事援助,撑过了最艰难的日子。苏联解体后,古巴经济一落千丈,但卡斯特罗还是咬牙坚持,没向美国低头。

卡斯特罗还通过支持拉美和非洲的革命运动,扩大古巴的影响力。比如,他派兵去安哥拉,帮助当地政府对抗西方支持的反叛军。这让古巴在第三世界国家中赢得了不少尊重,也让西方国家更头疼。
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古巴和中国在1960年9月28日建交,这在拉美国家里是头一份。当时很多国家还认台湾当局,卡斯特罗果断选择和新中国站在一起,显示了他的战略眼光。
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得挺顺,但因为中苏分裂,卡斯特罗更倾向苏联,1966年中国减少了对古巴的大米出口,卡斯特罗还公开批评过毛主席。这事儿让两国关系有点小波折,但没彻底闹僵。

到了1990年代,苏联解体,古巴经济陷入“特殊时期”,物资短缺,日子不好过。我国这时候站了出来,提供了粮食、机械和无息贷款,帮古巴渡难关。
1995年,卡斯特罗第一次访问中国,去了北京、西安、上海、深圳、广州,呆了九天。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赞不绝口,觉得中国在保持社会主义的同时搞市场经济很值得学习。访问期间,两国签了不少贸易和投资协议,关系更近了一步。
古巴街头跑的自行车,很多都是中国产的,2000年代初,我国还帮古巴建了自行车厂,年产50万辆,解决了不少交通问题。家电、公交车、铁路设备,中国货在古巴随处可见。

2005年,中古贸易额达到7.77亿美元,到2014年更是飙到16亿美元,中国成了古巴仅次于委内瑞拉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卡斯特罗每次都说,中国是古巴最可靠的朋友。两国在国际上也互相支持,比如古巴在联合国支持中国的香港国安法,中国则多次为古巴反对美国制裁发声。
这种友谊不光是经济上的,还有理念上的共鸣。卡斯特罗觉得,中国和古巴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得面对西方的压力,抱团取暖是正道,他的努力让中古关系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的典范。

国内政策与成就
卡斯特罗上台后,把改善老百姓生活当头等大事。他搞了个扫盲运动,动员了10多万志愿者,主要是学生,跑到农村去教人读书写字。结果一年不到,识字率从77%蹦到96.1%。卡斯特罗还特别重视农村教育,以前乡下孩子上学难,现在学校遍地开花。
医疗更是古巴的骄傲,卡斯特罗把医疗定为全民权利,建了个覆盖全国的免费医疗系统。2024年,古巴每千人有9个医生,甩了美国和很多发达国家一大截。婴儿死亡率低到4‰,跟发达国家差不多,预期寿命79岁,相当不错。
古巴还搞了个“白大褂军团”,把医生派到拉美、非洲、亚洲的穷国去帮忙。1960年,智利地震,古巴就派了医疗队。古巴还开了拉美医学院,1999年成立,专门培养来自穷国的学生,2005年后毕业了好几万医生,很多人回国服务。

除了教育和医疗,卡斯特罗还搞了土地改革,把大庄园分给农民,建了不少公租房,缩小贫富差距。他还推崇种族平等,打击种族歧视,让黑人和混血人口有了更多机会。
不过,这些政策也有代价,经济效率不高,物资短缺时有发生,尤其苏联解体后,日子更不好过。
2006年7月,卡斯特罗因为肠道疾病动手术,把权力暂时交给弟弟劳尔。2008年2月24日,他正式辞去国家主席和部长会议主席职务,结束了47年的执政。

2016年11月25日,卡斯特罗在哈瓦那去世,享年90岁。古巴全国哀悼九天,骨灰从哈瓦那运到圣地亚哥安葬,沿途民众自发送行。
卡斯特罗的影响是抹不掉的,他让古巴在世界舞台上有了分量,激励了拉美和其他地方的革命运动。他的坚持和韧性,让古巴这个小国在强权夹缝里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参考资料
Cuban Missile Crisis - HISTORY
Cuba Rules Out Chinese Military Base - News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