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关于易错填空题,已经写完两篇文章。
《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易错填空题解析(一),100内数的认识12题》
《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易错填空题解析(二)聚焦计算、图形与购物》
本文是系列终结篇,将聚焦解决问题类填空题的核心题型。这些题目经常考查的是“一共”、“还需”、“还剩”、“排除多余条件”、“年龄问题”以及“移多补少”等关键解题能力,是期末复习的重难点。
一、求“一共” (总和问题)
- 涉及题目: 第22、23、24题
- 易错点:
- 文字理解困难,无法把问题和相关信息关联起来。
- 容易被无关数字(总量)干扰,误用错误数字计算。
- 计算错误。
- 核心策略:
- 理解“一共”,就是总和。
- 找准需要相加的“部分”是哪几个。
- 排除题目中给出的总量(总数)干扰,除非问题要求的就是总量。
- 做法与答案:
- 第22题 (浇树): 求“一共浇多少棵” = 已浇的 (26棵) + 还要浇的 (12棵)。26 + 12 = 38 → 答案:(38)
- 第23题 (借足球): 求“一共借走多少个” = 一年级借的 (28个) + 二年级借的 (15个)。学校总数(48个)是多余信息。28 + 15 = 43 → 答案:(43)
- 第24题 (吃白菜): 求“一共吃了多少棵” = 中午吃的 (25棵) + 晚上吃的 (28棵)。买来总数(72棵)是多余信息。25 + 28 = 53 → 答案:(53)
- 关键提醒: 务必在草稿纸上列式或竖式计算。

二、求“还需/还要” (求剩余任务量)
- 涉及题目: 第25、26题
- 易错点:
- 不理解“还需/还要”的含义(指完成目标还差多少)。
- 无法提取关键信息(个人目标量、已完成量)。
- 混淆不同人的任务或引入无关信息。
- 核心策略:
- “还需” = 目标总量 - 已完成量。
- 明确任务是针对谁(个人还是整体)。
- 排除无关信息。
- 做法与答案:
- 第25题 (折纸船):
- “每人要折13只” → 小美目标13只,小东目标13只(任务独立)。
- 小美还需:13 - 5 = 8 → 答案:小美还要折(8)只。
- 小东还需:13 - 7 = 6 → 答案:小东还要折(6)只。
- 第26题 (椅子):
- 求“还需要多少把椅子” = 总人数 (56人) - 已有椅子数 (50把)。女生人数(24人)是多余信息。56 - 50 = 6 → 答案:还需要(6)把。

三、求“还剩” (求剩余量) 与 理解“短了” (求消耗量)
- 涉及题目: 第27、28题
- 易错点:
- 混淆“还剩”与“短了/用去”的概念。
- 不理解“短了/用去”即表示消耗(减少)的总量。
- 计算错误。
- 核心策略:
- “还剩” = 原始总量 - 已用掉/已消耗的总量。就是从总数中拿走了一部分后剩余的部分。
- “短了/用去” = 各部分消耗量之和。“用去”和“短了”都表示铁丝减少的部分。
- 做法与答案:
- 第27题 (花朵): 求“还剩” = 做的总数 (94朵) - 送走的数量 (37朵)。94 - 37 = 57 → 答案:还剩(57)朵。
- 第28题 (铁丝):
- 求“比原来短了” = 第一次用去 (24米) + 第二次用去 (28米) = 24 + 28 = 52米 → 答案:短了(52)米。
- 求“还剩” = 总长 (60米) - 用去的总长 (52米) = 60 - 52 = 8米 → 答案:还剩(8)米。

四、排除“多余条件”解决问题
- 涉及题目: 第29题,(还有23、24、26题)。
- 易错点: 被无关信息迷惑,误将多余条件用于计算。
- 核心策略:
- 圈出问题: 明确求什么?(小军做了多少面)
- 圈出关键信息: 找到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数字(小军和小康一共做了14面,小康做了5面)。
- 识别并排除多余信息: 明确“红色的有8面”与求小军做的数量无关。
- 列式计算: 14 - 5 = 9
- 正确答案: 小军做了(9)面。

深度解析,参考文章《一年级数学必考:含多余条件的应用题,怎么理解才不出错?》
五、“年龄问题” (关键:年龄差不变)
- 涉及题目: 第30、31题
- 易错点: 认为年龄差会随时间变化;对“过几年”的处理错误。
- 核心策略:
- 牢记:两人的年龄差是固定不变的,无论过多少年。
- 计算年龄: 已知一人年龄和年龄差,求另一人年龄 → 较小者年龄 + 年龄差 = 较大者年龄 或 较大者年龄 - 年龄差 = 较小者年龄。
- 计算未来年龄: 现在年龄 + 经过年数 = 未来年龄。
- 做法与答案:
- 第30题:
- 妈妈今年年龄 = 明明年龄 (9岁) + 年龄差 (25岁) = 9 + 25 = 34 → 答案:妈妈今年(34)岁。
- 两年后年龄差:年龄差不变 → 答案:两年后妈妈比明明大(25)岁。
- 第31题:
- 爸爸50岁时,经过年数 = 50 - 38 = 12年。
- 明明那时年龄 = 明明现在年龄 (12岁) + 经过年数 (12年) = 12 + 12 = 24岁 → 答案:明明(24)岁。

深度解析,参考文章《一年级数学必考年龄问题,怎么破解易错点?考试稳拿分!》
六、移多补少
- 涉及题目: 第32题
- 易错点: 不理解如何使两人一样多;混淆“再买”和“送给”的计算方法。
- 核心策略:
- 第一步:求差。 多者比少者多多少?姐姐 (30本) - 弟弟 (22本) = 8本。
- “再买”使相等: 少者(弟弟)需要再买差数 (8本),才能赶上多者(姐姐)。
- “送给”使相等: 多者(姐姐)需要送给少者(弟弟)差数的一半 (8 分成两个4)。这样姐姐减少4本,弟弟增加4本,两人就相等了。
- 正确答案:
- 姐姐比弟弟多(8)本。
- 弟弟再买(8)本,两人同样多。
- 姐姐送给弟弟(4)本,两人同样多。易错点:没有思路

深度解析,参考文章《一年级数学必考难点,“移多补少”问题怎么理解?这个方法记得牢》
写在最后:
本文系统解析了期末常考的9道解决问题类填空题,覆盖了“一共”、“还需”、“还剩”、“排除多余条件”、“年龄差不变”和“移多补少”六大核心解题策略。掌握这些方法,能显著提升孩子理解题意、筛选信息、列式计算的能力,有效攻克应用题难关。
系列回顾:
《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易错填空题解析(一),100内数的认识12题》
《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易错填空题解析(二)聚焦计算、图形与购物》
拓展阅读:如果需了解如何从整体规划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可参考文章:《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从三个方面准备,孩子轻松应对拿高分!》
希望本系列解析能为您的期末辅导带来清晰思路,助力孩子自信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