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中国的军事英雄,原明绝对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名字。他在中越战争中以副连长的身份,带着部队在16分钟内全歼越军一个营,这份战绩不仅让人震撼,更让人佩服他的胆识和能力。后来,他一步步晋升,退役时已经是副参谋长。他的故事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传奇,而是实打实的奋斗史,充满了血汗和担当。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英雄,看看他是怎么从战场上的小角色,走到军队高层的。

原明1958年出生在山西阳城的一个小村庄。那时候,农村生活苦得不行,他家更惨,父亲是个老兵,打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38岁那年在战场上牺牲了。留下29岁的母亲,带着三个孩子:9岁的姐姐、7岁的原明和1岁的小弟弟。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撑着,政府给烈士家属的补助加上她没日没夜干活挣的那点钱,才勉强没饿死人。

原明从小就听着母亲讲父亲的故事长大。父亲是怎么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怎么为了保护战友挡子弹,这些事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母亲常说:“你爸是为国死的,咱们得活得值。”这话简单,却让原明早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国家的事,就是自家的事。
1978年,19岁的原明参军了。那年头,参军是个大事儿,尤其是对农村孩子来说,既是出路,也是荣誉。他带着父亲没完成的愿望,踏进了军营。入伍没多久,1979年中越战争就爆发了。原明被派到前线,第一次上战场的他一点没怂,反而冲在前面,表现得特别勇猛。那次战斗,他立了个三等功,虽然不算啥大功,但对他来说,这是个起点,也让他更坚定了要在军队干出一番名堂的信念。

后来,他被选送到军校学习,毕业后分到了67军199师侦察连当副连长。这支连队可不简单,1945年就成立了,解放战争里立过不少功,1949年还上过开国大典的阅兵场,接受过毛主席和朱德的检阅。能进这么有历史的部队,原明特别骄傲,也特别有干劲。

要聊原明的英雄事迹,得先说说中越战争的背景。这场仗打得短但狠,从1979年2月17号到3月16号,一个多月时间,中国和越南在边境上拼得你死我活。中国这边叫它“对越自卫反击战”,起因是越南入侵柬埔寨,还老在边境挑衅。中国军队出动,教训了越南一把,最后达到了目标就撤兵了。

不过,战争没那么简单结束。到了1980年代中期,边境还是不太平,越南不服输,老想着反扑。1984年4月28号,老山和者阴山战役打响,中国军队拿下了这两个战略要地。可越南不甘心,隔三差五就来骚扰。1985年5月31号,越军趁着67军刚接防,搞了个突袭,抢走了211高地的两个哨位,还造成了200多名中国士兵牺牲。这事儿让67军上下憋了一肚子火,收复高地成了头等大事。

原明那时候是199师侦察连的副连长。他主动请缨,要带队夺回哨位。为啥是他?他有底气。1979年他就参加过211高地的侦察任务,对那片地形熟得不能再熟,跟战友的配合也默契得很。上级琢磨了一下,觉得他靠谱,就点了头,让他当突击队队长。
这任务可不是闹着玩的。211高地地势险,越南军队又挖了工事,布了地雷,想拿回来得拼老命。原明挑了16个精锐战士,组了个突击队。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提前侦察了四次。有一次,大雨瓢泼,他们趴在泥里,离越军哨位就四米远,子弹就在头顶飞,炮声震得耳朵疼,还得忍着蚊子咬,整整7个小时没动地方。那次侦察,他们摸清了越军的布防规律,排除了300多颗地雷和400多个铁蒺藜,硬是给突袭扫清了路。

突袭定在1985年9月8号。那天早上大雾弥漫,雨下个不停,能见度低得要命。原明觉得这是个机会,白天动手反而能打越军个措手不及。10点30分,行动开始了。他带着第二、三组,第四组负责火力掩护,另外还有595团在其他阵地佯攻,分散越军注意力。战斗一打响,越军火力就压了过来。战士王雷为了炸掉一个敌洞,抱着爆破筒冲上去,自己牺牲了。原明和战友徐化庭冒着炮火冲进主洞,干掉了三个敌人,拿下了1号哨位。副队长贺光明带队拿下了2号哨位。从开打到结束,就用了16分钟,越军一个营全被收拾了。
这16分钟可不是随便来的。那是原明和队员们用命换的。战斗结束后,越军不服,还想反扑,炮弹跟不要钱似的砸过来。原明在给伤员包扎时,一颗炮弹炸了,碎片打中他的右眼和右手,他右眼瞎了,手指也断了。可他硬是忍着疼,继续指挥,直到阵地稳下来。这仗打完,211高地拿回来了,越军士气也垮了,这事儿后来还被写进了对越作战的经典案例。

这场仗让原明出了名,但也付出了大代价。右眼失明,右手残疾,鉴定下来是九级伤残。换成一般人,可能就退了,可他没那么想。他觉得自己还能干,就留在了部队,改做指挥工作。凭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在军队里一步步往上走。

原明的职业生涯挺不容易。战场上的伤病是个硬伤,眼睛看不见一只,手指还少了几根,平时工作都费劲,更别说指挥作战了。可他就是靠着毅力撑下来了。部队里的人都说,他那股韧劲儿跟战场上一样,认准的事儿就非干成不可。后来,他调到云南蒙自的军分区,负责后勤和训练。2004年,46岁那年,他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役,退之前已经是副参谋长了。
副参谋长是个啥位置呢?说白了,就是军队里的“大脑”之一,负责作战计划、部队调配这些大事儿。能干到这个位置,说明原明的能力不是盖的。从副连长到副参谋长,这一路走得扎实,全靠他自己的本事和付出。

退役后,原明没回老家山西,而是留在了云南蒙自。可能是因为他在云南打过仗,对那儿有感情了吧。他过得挺低调,跟家人一起生活,女儿继承了家里的传统,去了青岛当兵。他的事迹没怎么大张旗鼓地宣传,但老兵们聊起来,都知道这么个人。后来,通过一些媒体报道和老战友的回忆,他的故事才慢慢传开,成了爱国教育里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2024年12月5号,原明因病去世,享年66岁。他走的时候,不少人自发悼念,有人写文章,有人发视频,都在说这位英雄的事儿。他的离世让人觉得惋惜,但更多的是敬佩。他这一辈子,没啥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实实在在为国为民干了一堆事儿。

原明这辈子,算得上是个传奇。从山西农村走出来,19岁参军,战场上拼了命,后来带着伤干到副参那份儿上,退役后安安静静过日子。他的16分钟全歼越军,是他军人生涯的高光时刻,但更牛的,是他这一路的坚持和担当。

现在想想,和平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像原明这样的人,用血汗换来的。咱们今天能在这儿安稳生活,得谢谢他们。你咋看原明的故事?觉得哪儿最打动你?随便聊聊呗!
参考资料
新华社解放军总分社编. 《热血颂 解放军英模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