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老实人不能只知沉默是金,牢记两点,或许不再沉默寡言

在这个社会上,我想有很多的人是挺老实的。曾几何时,老实人是一个褒义词,意味着这个人正直,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老实人已经完全变味了,他已经变成了一个贬义词,从现在的意思来说,他可以被人理解为情商低的人或者容易被欺负的人等等。

由于在生活之中容易得罪人,所以大多数的老实人都养成了“沉默是金”的一种态度,我想也很好理解,因为担心自己祸从口出吗,我想生活之中很多的老实人往往就是在说话的时候把人得罪了,所以慢慢的很多老实人慢慢养成了“沉默是金”的一种状态。
可是事实上“沉默是金”并未可以改变老实人一直被针对的一种状态,相反有些人也反而是变本加厉地针对你。
而且“沉默是金”的本意并不是说只要不说话就行了,《论语》中的一段话衍生而来,原文是: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其实换成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在我们说话之前先要要多听、多观察、多思考,然后再蓄力待发,就如《大明王朝1566》之中吕芳教导冯保的两句话一样:做人要三思,三思是什么,思危、思退、思变。当然到现在的话可以就是做人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心直口快的什么话都往外说。
所以针对老实人经常遇到的一些麻烦,我们需要在讲话的时候稍稍有所改变,记住下面这两招或许会可以稍稍改变:

因其言,听其辞
从这字面意思理解来说是什么意思呢?因古文之中也很好理解,就是听从顺从的意思,就是自己没有话语权之时,不要傻乎乎的和别人硬钢,而是只能先顺从他们说话的意思。
而听其辞也很好理解,就是听清楚别人说的话,当然有些话并不是这么简单的,我们知道有些人说话喜欢一语双关,他们有时候并不喜欢把话说明白了,所以这时候我们就要知道他们话中说的是什么意思。但对于对方言辞的解读,咱们又不能太过了。若是听不懂的,可以找对方求证,千万不可以自作聪明。

就比如三国时期的大才子杨修,在曹操这边当差的时候,他有时候就能够领悟曹操字面之中的意思,比如曹操写了个“一盒酥”他就能理解曹操的本意,然而有时候他又自作聪明,比如“汉中之战”时的鸡肋,其实这原本只是曹操很普通的一句话,他就理解成曹操要退兵了,这下直接惹怒曹操了,最后被曹操怒斩,如果这个时候他不是自作聪明的话就不会是这个下场了。
所以“因其言,听其辞”这六字说起来容易,可是真正做起来并非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希望只要在说话的时候先要做到“三思”,而不是沉默是金。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遇到与自己意见相悖的不要当一个“杠精”,直接傻乎乎的正面和别人顶撞,那样不但容易得罪人,反而自己也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时候说话我们要懂得旁敲侧击从侧面映证自己的观点。

比如上学时候我们读到过一篇《愚公移山》的课文,当时智叟问愚公:“王屋、太行两座大山这么高,你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怎么可能移得掉呢?”面对智叟的刁难,愚公没有傻乎乎的反问“为什么移不动”?
而是既照顾到了智叟的面子,比如“我移不动,可以让我的儿子,我的孙子去移”说明了自己一个人也是无法完成这项任务的,又旁敲侧击的反证了智叟的话语:“人的力量是无限的,而山却没有增加,怎么会移不掉呢?”
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现实生活之中,我们很多人面对和自己意见相悖的都是脱口而出“为什么?”,这样子的说话方式可能太过于直白,甚至有可能要得罪人?这个时候就要懂得旁敲侧击。

所以老实人有时候“沉默是金”是绝对不可取的,有时候该争取还是要争取,但是在和别人争论的时候要懂得“三思”以及“旁敲侧击”,理解了这两点,就能避免祸从口出,让平时和别人的争论变得更加平和,别人自然会更加认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