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在慈禧太后死前一天驾崩,他真的是被慈禧害死的吗?

光绪帝在慈禧太后死前一天驾崩,他真的是被慈禧害死的吗?1908年11月14日,38岁的光绪皇帝在被囚地瀛台突然驾崩,死因成谜,诡异的是,第二天74岁的慈禧太后也随之离世。后世关于光绪帝的死因众说纷纭,各种猜想层出不穷,本篇文章,我们就来一起探秘光绪皇帝暴毙的背后原因。

光绪皇帝名为爱新觉罗·载湉,出生于北京醇王府,是醇亲王奕譞之子,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庙号德宗。光绪帝四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辅佐光绪处理天下之事。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虽然慈禧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但实际上国家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可以说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掌控,从未掌握过实权。光绪帝作为清朝末期的皇帝,面对着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国家。光绪帝窝囊一生,临死之前被慈禧囚禁,最后暴死于瀛台。

关于光绪帝的死因,比较主流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光绪皇帝是自然病逝,非他杀。根据《病原》一书记载,光绪在37岁时,亲口对御医说过自己有“遗精”的病症,这个病症伴随自己二十年之久,前几年每月遗精十几次,后几年每月遗精二、三次,经常是无梦不举而自行滑泄,夏季还好些,冬季较为严重,时常感到腰腿肩背沉重麻木,稍遇风寒便头疼不止,耳鸣现象也有十年之久。由上述记载可见,光绪是个典型的病秧子,身体一直不好,这一点在他老师翁同龢的日记中也曾多次记载。光绪二十六年以后,他的病情不见好转,反倒恶化。清宫留存档案《脉案》记载到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九,御医曹元恒为皇帝诊脉之时,发现其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白,脸皮之上毫无血色,多走几步路都会气喘吁吁。不论是寒凉药还是温补药都不能用,处于无药可用的局面。
五月初十,御医陈秉钧在《脉案》写下:“调理多时,而全无寸效”的话。御医们此时已经对光绪的病无能为力,只能一拖再拖,尝试各种方子调补。到了九月,光绪的病症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经完全失调,人到了这份上,死亡是早晚的事儿了。此间有人提出请洋人来诊治,但遭到拒绝。到了十月,光绪已经连站起来都费劲,出现肺炎症状及心脏衰竭症状。十月十七日,周静涛、吕用斌等御医奉太后旨意为皇帝会诊,但一致认为皇帝已经极度虚弱,元气已无法恢复,并在《脉案》中记录下“不出四日,必有危险”。十月十九日,光绪出现胸闷气短表象,从早到晚不停咳嗽,手脚冰凉,时而抽搐时而挺直,面部状态极为痛苦。口渴而不能言语,只能用手指口,呜呜怪叫。
至二十日,光绪眼皮微睁,淌着口水的嘴角只能轻轻抖动。此时身边除了两个小太监外,再无他人伺候,甚是凄惨。当天夜里,光绪进入弥留状态,伸手乱抓,肢体冷如寒冰,白眼上翻,牙关紧闭,神志昏迷。时至二十一日中午,光绪突然睁开眼四处乱看,御医诊脉后发现他脉搏时有时无,眼睛由乱动转为直视。傍晚,光绪便与世长辞,魂归西方极乐。
光绪去世前八年的档案全部保存下来,从档案中可以清楚看到这位德宗皇帝的身体一直不好,而且是非常不好,病情一步步恶化,而不是突然恶化,综合这些档案来看,光绪帝有可能是正常死亡。但档案是可以伪造的,一百多年前的档案,即使是有人做了手脚,今人也不会知道。而且光绪帝的死因一直是清朝历史上的一大谜题,如果仅凭档案上的一面之词是不足以服众的。在御医对光绪的治疗期间,慈禧每次都会询问皇帝的情况,尽管两人之间不和睦,但慈禧对光绪还是十分在意的。如果慈禧要想害死光绪,完全可以随时下手,没必要等到最后一天再下手。

还有一种说法是光绪帝是被人暗害,死于他杀,这种说法最有力的证据就是2008年发布的《清朝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总结报告》,但是光绪帝具体是被谁暗害的,直到今天史学界还是争论不休,流传较广的主要有三种猜测,第一种猜测是光绪帝是被慈禧太后派人谋害的,甲午海战,清政府一败涂地,倍受欺侮,时不时地割地赔款,请求列强原谅。帝国主义列强又进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昔日强大的清帝国随时会面临亡国之祸,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民族危机启发了光绪变法的决心。他清楚地知道慈禧太后虽然名义上归还大权,但实际上却仍然紧紧地控制着他。
但光绪帝决心已定,为了国家的振兴,他把个人的利益和荣辱置之度外,说:“太后如果不给我大权,我情愿退位,不甘做亡国之君。”光绪帝一意孤行重用康有为等人维新变法,企图通过维新拯救危亡,但是结果显然没有他预料的那么好,变法遭到大多数地方顽固派势力的抵抗,朝堂之上慈禧太后百般阻挠,地方实权派更是对光绪的命令置若罔闻,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软禁在瀛台,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捕杀害,百日维新昙花一现,自此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梁子就这么结下了,1908年光绪重病卧床,慈禧在这期间也生了病,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觉得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
不过光绪可能没想到,慈禧早已在他身边便插耳目,这段日记被李莲英获悉,李莲英立即将这件事报告给了慈禧。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慈禧听了恨恨地说:“我不能死在他前面。”没过多久,光绪暴毙于瀛台,享年38岁。虽然当时光绪有重病在身,但短时间内应该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后来据某太监回忆,当时慈禧赐给了光绪一碗塔嘛,光绪吃完后就不行了。
第二种猜测是光绪帝是被李莲英谋害的,李莲英害怕在慈禧死后光绪重新当政问罪于自己,于是趁着慈禧和光绪都病重之际暗动手脚,先是向慈禧进谗诬陷光绪,然后在慈禧的默许之下毒害光绪,让慈禧替自己背了一次锅,毕竟李莲英是慈禧最信任的人,再加上已经病入膏肓的慈禧可能有点糊涂,没来得及细想,李莲英就已经把光绪帝了解了。

第三种猜测是光绪帝实则是被袁世凯所害,光绪在瀛台之时,多次说过将来有机会势必要诛杀袁贼。慈禧死后如果光绪再次亲政,那袁世凯是必死无疑,当时袁世凯的势力已经非常庞大,几乎可以说是一手遮天,再加上袁世凯与李莲英的交情不浅,慈禧那个时候病危,朝中没有人能掣肘袁世凯,暗杀个光绪对袁世凯来说易如反掌。
所以现在很多历史学家将袁世凯列为第一凶手也不是没有道理。以上三种猜测的共同点是光绪帝死于谋杀,而最新的研究结果揭示,光绪帝是死于砒霜中毒,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课题组,针对光绪的死因做了科学的研究检测,提取了光绪,隆裕皇后,还有一具清朝普通尸体的头发样本,这个研究揭示了光绪的确实死于砷中毒,也就是被砒霜毒死的。

光绪体内的砷含量是隆裕皇后的260倍,是清朝普通尸体的132倍。是现代人的17171倍。这个含量远远超出人体的正常砷含量。研究组经过对比,发现光绪体内的砷含量,也远远高于他的棺椁和陪葬品。这也就排除了尸体被陪葬品污染的可能。那么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这些毒素是长期服药和饮食造成的慢性中毒呢。有人做出一个对比,光绪体内的砷含量是一般慢性砷中毒患者的66倍,也就是说不是慢性砷中毒。所以光绪死于短时间服用大量含砷元素的食物,其实也就是说吃了大量的砒霜,死于砒霜之毒。
根据当时给光绪诊病的医生桂庭回忆:光绪帝暴死前三天已经忽然出现身体不适,面色泛黑,舌苔焦黄,肚子疼得不得了,在床上不断翻滚。如此惨状,令人不忍去想。但凶手究竟是谁,到底是不是慈禧现在定论还为时尚早,仍然有待商榷。光绪身处皇帝大位,却从来没拥有过皇帝的权力,一生任人摆布犹如玩偶一般,他胸怀大志试图变法求强,但因方法不当与急切冒失最终失败,导致日后幽禁被害,光绪去世一百多年,却留给后人一个莫大疑问,究竟谁才是杀害他的真正凶手?众说纷纭惹人猜想,屏幕前的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呢?(百味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