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倍棒,聪明绝顶,盘点一下乾隆皇帝从父母那里遗传的优质基因

乾隆皇帝其实是个争议很多的人物,他接下了祖父和父亲两代人的接力棒,开启了著名的“康乾盛世”。但是到了晚年,腐败成风国库空虚,继任者嘉庆又是位平庸的皇帝,国力大幅衰退。姑且不去讨论乾隆政治措施的利和弊,单从遗传角度看,乾隆可是把父母的优质基因全给继承了。
爱新觉罗家族作为马背上的民族,本身就具有出色的素质和基因,到了乾隆,得自父亲的出色素质和得自母亲的优质基因实现了大融合,造就了这位“十全老人”。
长得帅,身体棒
说实话那些御用宫廷画家都不是写实派,往往把皇帝们画得面目模糊。但从西洋传教士郎世宁为乾隆画的油画像来看,乾隆皇帝长相不错,虽然不能算做花美男,也是面目白皙,容貌清秀。据考证乾隆身高也在1米7以上,外加皇帝光环的加持,迷倒一众花痴少女应该不在话下。

康熙皇帝第一次看到乾隆时,也是觉得这位孙子长得好,眼睛如秋水般澄澈,身材颀长,一举一动既敏捷得体,又不慌不忙,他瞬间就喜欢上了这位俊秀的孙子。
乾隆的长相主要遗传于父亲雍正,但他的身体素质,则遗传自母亲钮祜禄氏。
乾隆皇帝体格之健壮,寿元之高厚,在中国历代皇帝中绝无仅有。在他以前的五位皇帝平均寿命为54岁,而乾隆活到89岁,比祖先的平均年龄高35岁。在兄弟当中,乾隆也是最为长寿的。
出身平民家庭的钮祜禄氏身上完整地保存了满洲女人的强壮和“皮实”。雍正皇帝喜静不喜动,骑射武功都稀松平常,中年后还经常闹病。而乾隆天生擅长运动,敏捷性和平衡性极佳,各种兵器上手很快,武功骑射在清代皇帝中是拔尖的。
他终生好动,四处巡游,有“马上皇帝”之称,活到89岁,掌握大权64年,天天处理奏章,日理万机,很少感觉疲倦,这都是得自母系的遗传。

智商高,情商高
乾隆从小就聪颖异常,他的生母身份极低,通常这样出身的孩子不会受到过多关注,但乾隆能在兄弟中脱颖而出,与他超高的智商脱不开关系。
雍正对孩子们的教育抓得很紧,乾隆从6岁进入书房学习,每天的学习时间长达10个小时。他和弟弟弘昼同时开蒙读书,却处处胜过弟弟。每次背书,他都过目不忘,弘昼却迟迟背不下来。
本身聪明,再加上“猪队友”的神助攻,严厉苛刻的雍正自始至终都对这个儿子高看一眼。
乾隆的聪明才智毫无疑问遗传自父亲,他的高情商则遗传自母亲。
钮祜禄氏是位心胸开阔的女人,即便当上了太后,也从不颐指气使,始终保持着朴素善良的本性。
乾隆身上也带着这种善良。幼年时见到小动物死亡,他经常会蹲在地上泪流不止。雍正在遗诏中称乾隆“秉性仁慈”,还曾担心过乾隆太过于仁慈而不能胜任皇帝这项职务。
乾隆在少年时就显得颇为老成,十分懂事,人情世故也很通达,善于与人相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与爷爷康熙相处得异常和谐,祖孙二人其乐融融,他也成为康熙和雍正之间的一个良好沟通渠道。

强大的自制力,无穷的精力
乾隆的好身体给了他强大支撑,使他有无穷的精力来处理政事。
为了处理边疆问题,乾隆认真学习当地的历史、语言、风俗习惯,在忙于政务的同时,他下大功夫,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维语、藏语、蒙古语,乾隆通通学了个遍。他的蒙古语达到了熟练运用的程度,在避暑山庄时,乾隆用蒙古语和蒙古王公进行了长时间深入交流。
他旺盛的精力还表现在对于奏章中的一些小事都能关注到。乾隆四年,工部奏报,修理太庙里面的“庆成灯”,申请领银三百两。这件小事夹杂在工部上报的几十件大事当中,谁也想不到会被精力旺盛的皇帝注意到。
乾隆感觉这笔钱似乎稍多了些,随口问了下,工部官员瞬间哑口无言。工部勾结内务府,在皇家工程中滥支滥报,已经成了习惯。这三百两银子,工部自己都没有当回事。结果,整个工部衙门全堂都被降罪。碰上这样精力旺盛的领导,绝对是官员们的悲哀。

官员们的痛苦还远没有结束。
乾隆自制力惊人,生活起居都极有规律。他每天早上六点钟出宫,冬天的时候,天还漆黑呢,他就已经到了朝堂之上。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看到大臣们都聚集齐了,皇帝姗姗来迟的情景,可乾隆早朝的实际情况却是,皇帝枯坐宫中苦等大臣不到的情景。
原因倒不是乾隆时期的大臣们懒惰,就是因为皇帝起得太早了。皇帝等得极不耐烦,只好用看书来打发时间。于是乾隆经常发火,要求大臣们提前上班,跟着这样的皇帝干活,心累身体累一个不少。
而且乾隆确实是有福之人,这大概也跟特殊体质的遗传,他在死的时候也干脆利落,虽然已经89岁,却没有缠绵病榻,死前都没有什么大征兆,舒舒服服走完了自己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