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我就看到朋友圈被一篇文章“刷屏”,这篇文章叫做《繁华渐逝:腹背受敌的中国经济》,号称3万字,然后说如果读懂了以后,可以受益30年。
3万字雄文,错在哪里?

那么,这篇文章说了什么内容呢?我这里简单做一个总结。
第一,首先,作者认为从2022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被追赶的时代,后面有追兵,前面有围堵,日子不是很好过。
第二,作者认为,中国经济最近几年陷入“困境”的原因,一个是因为疫情封控,一个是因为政策反应不及时,导致错过了拯救中国经济的黄金时期。
3万字长文,但是后面被封了。

第三,作者直指财政,国税,地方政府,认为他们没有及时有效的出台措施,反而出了一些昏招,导致经济形势不是很好。
再加上最近有“历史尘埃论”,说中国已经进入了历史的垃圾时间,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躺平,摆烂。
但是这种说法和分析是对的么?我觉得它的经济分析框架没啥太大问题,但是讨论经济,并不应该只从经济角度来讨论。
所以,今天我们就用这篇3万字分析的文章起头,来说说为什么这篇文章是有问题的,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3万字论述中国经济,有什么问题?
这篇文章有什么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文章太长了。
作为最近几年一直研究中国经济的人,其实中国经济没有什么太大的新鲜事,今天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其实从21年也一直存在,无非就是需求不足,供给增加,信心衰退等主要问题。
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最近几年都差不多。问题在需求不足。

如果我们展开来讲,那么就是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放缓,导致最近几十年,人类社会都没有较大的变革,相当于三体里面的“智子”锁死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让我们只能够根据现有的科技树修修补补。
举个例子,芯片工艺已经到了3nm的水平,然后就没有变化了,因为继续到2nm或者1nm,进步空间不大,难度大大提升,现在已经卡了3年时间,或许会在第四年有所变化。
但是继续下去呢?摩尔定律失效以后,人类也只能靠着AI技术修修补补,而这只能算是科技进步,不是科技革命。
这就意味着,全球的需求是不足的,该有的差不多都有了,但是经济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抢夺存量市场,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开始“逆全球化”。
为了自己利益,美国开始逆全球化。

所以,美国开始搞贸易战,欧盟开始极端右翼,而中国因为是制造业大国,需要输出商品和劳动力,所以我们不断的开放和发展,以及推行金砖国家组织,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
这就是一个大趋势,可以说,如果人类没有科技革命爆发,这种趋势将会继续延续下去。
但是呢,作者直接用了3万字来描述,看上去添加了很多概念,但是实际上只是从现在的结果出发去追溯,看上去很牛逼,实际毫无意义。
文章刷屏以后,有人发现作者是一个基金经理,大龄考博,之前是研究英文翻译的,理论水平是不足的,后面再二级市场做基金经理,而且收益率很差,去年的基金亏了45.84%。
据传,该文作者是基金经理,执掌业绩表现一般。

当然,去年的行情很差, 大家表示理解,但是比同类基金要低那么多,那其实就是水平问题了。
研究经济,需要先研究政治,外交,
这篇文章的问题在于,研究经济,但是不考虑外交,政治等其他方面,甚至也不结合中国的历史,一方面说明作者的视野是非常局限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作者水平不够。
举个例子,这个作者认为,现在中国处于通缩状态,央行需要下调LPR利率,赶紧大放水,刺激经济,使得市场可以拥有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也可以帮助企业贷到更加低利率的资金。
央行大放水?代价会比较大

央行搞大放水很容易,但是后果是我们能够承担的么?其实不能。
首先,大放水带来的结果,其实就是国家“收割”老百姓,比如钱不值钱,购买力下降,很多老百姓辛苦干了几十年,存了10万块养老,结果大放水以后,10万的购买力就只剩下5万了,那让老百姓怎么活?
所以从政治方面来考虑, 通缩只不过是经济差一点,但是大放水搞通胀,其实就是收割居民财富,如果养老出问题带来社会危机,那么问题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了。所以,单纯大放水是没用的,估计作者是没有经济学背景。
再次,中国从去年开始已经出现了“金融空转”,其原因在于市场流动性过大,钱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而是不断进入银行,债券等金融产品吃利息,造成“金融空转”。
央行表示:坚决避免资金沉淀空转

4-5月份的时候,央行还发文通知要打击金融空转,防止资金沉淀。所以,现在的中国经济,实际上不是没钱的问题,而是钱太多了的问题,这个时候要大放水,就是“烈火烹油”,是有问题的。
第三,如果央行现在降息,那么汇率的问题怎么办呢?
要知道,现在央行之所以不降息,重要的原因在于中美利率差倒挂,也就是美国利率比中国要高2%,所以美元强,人民币弱势。
如果央行继续降息,那么其实人民币资产会不断流出,变成美元资产,然后帮着美元走强,来收割中国。
所以,央行想的办法就是忍,忍几个月,一直到美国那边因为经济衰退扛不住了,开启降息周期,然后中国跟着降,从而避免人民币汇率崩盘。

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比较好的对策。
房地产论述也有问题。
再比如房地产问题,2021年开始,中国房地产走完牛市,开始走熊,国家一直在救市,效果一般,到了现在基本上放开所有的限售和限购解禁,虽然三四五线城市表现一般,但是上海等一线城市是有效果的。
作者认为,继续刺激老百姓买房,是老百姓不断加杠杆,并非改善资产负债表的方式,而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毕竟让本身有负债的家庭去买房,这难道不是背债么?
然而,房地产行业难道就不救了?居民不买房,难道就不鼓励居民购买了?其实,中国居民大部分的资产,都是固定资产,也就是房地产。
房地产行业,必须救

假设现在房价再跌30%,那么就意味着居民资产跌20%左右,很多家庭甚至会因此破产。然而,如果能够盘活居民的存款,让这些存款进入房地产市场,那么居民整体资产就会被盘活。这才是一个正确的做法。
而不买房摆烂,其实只适合部分家庭,如果政策也是这样子引导,那么对于中国经济的恢复,肯定是不利的。
古人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作者从一个二级市场基金经理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是从高层的眼光和位置来看问题,得到的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结论也会是有问题的,甚至给的建议,也都是问题的。
历史的垃圾时间?我们如何应对?
最近流行一个词就是“历史的垃圾时间”,简单来说是中国经济表现不怎么好的时间段。这个情况美国有,比如上世纪70年代,美国大滞胀,当时的美国人不管怎么都做不好。
再比如日本也有,日本辉煌过成为世界第二以后,马上开始衰退,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以后,经历了泡沫破裂,进入失去的30年,这时候的日本人,不管再怎么努力,日子也过的很惨。
日本经济持续衰退,进入垃圾时间

而中国从2018年开始,由于中美关系恶化和美国的围追堵截,我们的外部利空很大,整体环境比之前要差很多,虽然说不上进入“垃圾时间”,但是实事求是来看,问题还是存在的。
那么,普通人该怎么做呢?
首先就是保持学习能力,不断的强化自己擅长的技能,争取成为行业内的头部,因为经济周期不好的时候,内卷严重,想要得到比较好的收入,就必须拥有一定能力。
所以,周期不行了,只是意味着高增速失去,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能躺平。
其次,投资和创业需要谨慎,经济周期低迷的时候,意味着机会更少,也意味着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更加谨慎一点。
胜利的国运,属于中国!

那么,什么时候才会走出目前的经济周期呢?其实对我们来说,只能等。等外部的利空,美国那边先犯错,中国压力减少,或者一些突然的历史重大事件,才能让我们打开新的纪元。
我也相信,中国不会像日本那样进入“历史的垃圾时间”,胜利和国运,一直都属于中国!
---------------------------------
【樱狼财经】探寻热点背后的真相,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图源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