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七大预言:美国衰落,人类于2069年进入大同,可信吗

2018年11月11日,中国台湾著名国学大师曾仕强离开人世,终年83岁。
他一生著书立说,因2007——2008年在CCTV《百家讲坛》讲述〈易经与人生〉
而被观众所熟知。除了他本人对《易经》的独到见解外,他生前一些“语出惊人”的预言也在网络上十分火爆。
那么,这名国学大师究竟做出过哪些惊人的“预言”,这些预言又是否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呢?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国学大师曾仕强的生前预言。观前提示:本期内容源自网络整理,不代表账号立场,请各位看官谨慎识别,独立思考,一家之言,姑且听之。

(国学大师曾仕强)
预言一:不要迷信科学,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以这句话代表的儒家思想认为:哲学方法是“形而上”抽象的道,科学方法是“形而下”具体的器。道为修身,器为治世。
而作为一名专研《易经》的大师,曾仕强说过:“不要迷信科学,科学的尽头是玄学。”玄学,起源于《老子》中的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魏晋时期,玄学独成一派,以解释《老子》、《庄子》和《周易》为主,从而形成了当时儒道合一的清谈之风。

(中国玄学中的八卦图)
到了近代,玄学特指人尚未能用科学原理解释的神秘现象。世界著名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曾在一次2分钟的采访中坦言:“他认为这世界上有造物主的存在。”不过,杨振宁口中的造物主并非是宗教中的“上帝”,而是也曾困扰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第一推动力”问题:即世界上的“力”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这与《老子》思想中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科学的尽头究竟在哪里?或许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不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可知论教导我们:这世上只有尚未被发现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预言二:月亮上有嫦娥
曾仕强的第二条预言是:月亮上有嫦娥,中华文明存在了上下五千年,嫦娥的传说从古流传至今,证明中国人是看到过嫦娥的。美国人在1969年阿波罗登月没有看见嫦娥,不代表月球上没有,只是他们没看见。

中国关于“嫦娥”的传说,最早见于秦简《归藏·归妹》,上面记载:“昔者恒我窃毋死之奔月,而攴占”,恒我是通假字,指的是“恒娥”,也就是后来的嫦娥。据中国古籍记载,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更早可以追溯到商朝卦书的《归藏》,不过 《归藏》目前已经失传,也并无考古证据。
1969年7月20日20点17分,阿姆斯特朗等美国宇航员乘“鹰号”登月舱在月表着陆。在登月之前,阿姆斯特等人接到消息,要求他们格外关注月球上“抱着兔子的女郎”,不过在阿波罗登月后,阿姆斯特朗等美国宇航员表示“未发现嫦娥和玉树的存在”。

那么我们不妨退一步讲:月球是否存在生命?对于这个问题,美国研究人员在《天体生物学》期刊发表文章称:月球是地球40亿年前的碎片构成,35亿年前,月球火山喷发的活跃期可能拥有孕育生命的条件。不过,在今天,人们并未在月球上发现有水和碳基生物的存在。
预言三:第三次世界大战和美国衰落
曾仕强做出的第三条预言,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和美国的衰落。曾仕强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并不是人类热兵器之间的军事较量,而是以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交锋,在这场“文化交锋”的博弈中,美国会因文化霸权的失语而逐渐衰落。

《论语》季氏篇夫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早在古代,象征着文化的“文德”便被中国人视作“征服远人”的一种方式。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尔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文化、意识形态和民意上的影响力,这个概念的提出与《论语》中的“文德”主张有相似之处。
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了国际竞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2012年,在各国软实力排行榜中,英国首超美国,成为软实力第一的国家。2013、2015年德国在软实力排行榜中位列第一。而美国在近年获得软实力榜首的时间,仅有2014、2016和2022年。

而中国则从2018年的软实力第19名,在2022你那时软实力便位居世界第四名,与美国仅差6.5分。随着中国孔子学院在全球的普及,一批优秀电影在国外院线上映,中国必将有一天能够位列国家软实力排行榜的前茅。
预言四:人类于2069年进入大同
曾仕强做出的第四条预言,是人类于2069年步入大同社会。“大同”的概念,源于《礼记·礼运》篇中的记载:“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有着诸多的契合: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人按需分配,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废除,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工作成为了人们的需要,人的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犯罪行为将随之不复存在。这样的图景,几乎就是对《礼记·礼运》中“大同”概念的现代翻译。
不过,马克思、恩格斯两位导师并未作出对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具体时间预言,在他们看来,共产主义存在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而对这种社会的具体到来时间和详细图景作出描绘,是不切实际的。

2069年,人类是否会进入如曾仕强预言的“大同社会”,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按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几步走战略,早在2050年,我国便已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时距离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时间,已有56年,那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必将更受欢迎,不知道这是否算是实现了另一种形式的“大同”。
预言五:人类生命源自地外
曾仕强做出的第五条预言是,认为生命并非起源于地球,而是源于地球之外。
在传统的生物学生命起源假说中,认为地球很久以前被液态水组成的高温海洋所包围。在海洋中物质分子逐渐集聚,从单质物形成了单链遗传的RNA,并在随后产生的DNA。在随后几百万年的漫长发展中,复杂的生命逐渐出现,并从海洋转移到了陆地。

(孕育生命的“原始汤”)
随着近年太空探索领域的发展,有部分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的演化,可能并非是由地球一个星球独立完成的过程。2020年12月,探测器“隼鸟2号”搭载了5.4克小行星样本返回地球。后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在这5.4克小行星样本中有20多种氨基酸——这是组成生命的必须成分之一。
而这意味着:在地球生命演化的时期,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很有可能参与其中;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也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预言六:文明源自昆仑山
曾仕强做出的第六个预言是,认为人类文明起源于昆仑山。
今天的昆仑山,位于东帕米尔高原,处于高原气候自然带,自然条件十分严酷,虽然能够孕育生命但却不利于生命自身的发展。不过,曾仕强认为,“此昆仑非彼昆仑”,在它看来,古昆仑山是中国《禹贡》中的神话昆仑山,昆仑山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昆仑山向西走出了巴比伦文明,向南走走出了印度文明向东走走出了华夏文明。

不过,在今天的人类学家通过考古研究发现: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在东非,具体最有可能的位置是在今天非洲赞比西河以南的湖泊地区。从这里人类迁徙往欧洲、中东和东亚,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种和文明。虽然现实中的人类文明起源地并非是神话中的“仙山”,但是非洲大陆多高原地形,海拔普遍达到500米-1000米,与神话“昆仑山”中的直耸云霄也有相似之处。
预言七:宇宙之中有神明
曾仕强做出的第七个预言是,他认为宇宙之中存有神明,提倡“人在做,天在看”。在他看来,宇宙中的“暗物质”就是神明力量的存在。

关于儒家思想对神明鬼怪的看点,可见《论语》中“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世界上确实有鬼神的存在,但是人应当注重于现实的人伦,对不可把握的“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而在汉代儒者董仲舒的观点中,他提倡“天人合一”,一旦君王失德,天便会将灾祸降于世间。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鬼神不过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现象进行“歪曲”的误读和认知,这世界上不存在于脱离物质的意识,因此也就并不存在鬼神。但是,在以物质为基础的世界中,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实践,错误的认知会让人的实践走向失败。因此,“规律”可以被理解为现实生活中值得我们“敬畏”的鬼神。

以上便是曾仕强生前的部分预言内容盘点。作为一名解读《易经》国学的大师,他对《易经》的独到见解确实值得人们去品读。但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也不存在十全十美,包罗万象的学科。真理与谬误有时仅有一步之遥,一旦一门学科跨过了它的研究范畴,便很容易不再适用某一领域,甚至出现谬误。

(曾仕强)
因此,曾仕强前辈口中的“国学”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起到修身的作用,但科学研究的领域,恐怕只有交给科学,才能让人更容易获得接近真相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