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李嘉诚就这样跑了!李嘉诚这次真是把算盘打到极致了!原以为国家一出手,巴拿马港口的交易该打住了,结果他那边还不死心!
但这回,中方不打算再留一丝情面。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直接出场,给这笔交易定了性、划了线,还放出“死命令”,这口子,坚决不能开!

一盘牵动全球棋局的港口生意
最初的计划,是将包括巴拿马港口在内的四十多个海外港口打包出售给美国金融巨头贝莱德。
可这笔交易从一开始就显得不寻常,据称并未经过公开招标,甚至拒绝了据传出价更高的中国招商局财团。

选择美国买家,尤其是在当前中美关系微妙的背景下,立刻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毕竟,将如此关键的全球物流节点交予美国资本,无异于将一部分中国对外贸易的通道置于潜在风险之下。

随后,事情似乎出现了转折。
原本定在四月初的交易签字仪式突然延期,让不少人觉得这笔港口买卖可能就此告吹,李嘉诚是不是要知难而退了?
但没过几天,风向就变了。

李嘉诚这边明显还没死心,反而换了个“更精致”的剧本继续推进。
新方案是这么设计的:巴拿马运河两岸最敏感的两个港口,由美国资管巨头贝莱德旗下的GIP拿下51%的股份,剩下的49%归意大利阿彭提家族掌控的地中海航运(MSC)旗下码头公司TiL。
而剩下的那41个“不太敏感”的港口呢?直接全打包卖给TiL。

这操作怎么看怎么像是在玩“金蝉脱壳”的把戏。
一分为二、左右开弓,意图很明显。
让美国资本不那么显眼,把交易表面上“欧洲化”,以降低监管雷达的警觉性,试图绕过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的审查关卡。

贝莱德方面也在配合演戏,赶紧出来“撇清关系”,说这交易是意大利人主导的,自己只是来凑个热闹、锦上添花。
但圈内人可不是吃素的,谁不知道贝莱德本身就持有TiL公司30%的股权?
就算它在巴拿马港口只拿下51%,以贝莱德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能力,想要施加决定性影响简直易如反掌。

说白了,所谓的股权拆分,不过是把原本明晃晃的美国控制力披上一层意大利外衣,看似换了东家,实则控制权还是没出美国的手心。
这一套“找中间人兜圈子”的做法,怎么看都是更隐蔽、更高明的“偷梁换柱”。

国家安全这道红线,谁都不能碰
中国对此可不是一般的警惕,这事儿已经不仅仅是港口买卖、资本流动的问题了,而是牵涉到国家战略安全的大局。
你别看这只是几个港口,但它们坐落的地方可不是普通地段,那可是巴拿马运河的两岸门户,全球航运的黄金咽喉。

如果美国资本真能顺利染指这些港口,那在拉美这片美国自封的“后院”里,美国的存在感和掌控力势必进一步增强。
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很简单,中国这些年大力推进与拉美国家的经贸合作,输油管线、基建工程、农业投资……处处都留下了“中国制造”的足迹。
但如果港口“换了主人”,这些合作可能就不再那么顺畅了。

别说直接掐断你,哪怕只是日常运营中“多收个费用”、“延迟个通关”,就足够让中企焦头烂额,慢慢被拖出局。
而且美国过去也不是没这么干过。
特朗普政府时期就曾威胁巴拿马要让美方船只“免费通行”,甚至不惜放话“武力夺回”运河控制权,这种赤裸裸的霸道行径,早已让人心生警惕。

最让人头皮发麻的是数据安全问题。
现在的港口可不是什么靠人力扛麻袋的年代了,智能化系统才是核心。
这些系统里记录着无数艘货轮的航线、货物、通关细节。
你说,要是这些数据落入对华不友好的美国之手,那会不会变成精准制裁中国企业的利器?

近年来,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对关键航道的觊觎早已不是秘密。
从苏伊士运河到马六甲海峡,从联合俄罗斯探索北极航线到染指巴拿马运河,美国正试图在全球海权上布下一张天罗地网,其目标直指全球贸易命脉。
凡是能让它进一步掌控国际航运咽喉的项目,几乎都成了其布局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嘉诚这笔涉及巴拿马港口的交易,自然引起了中方的高度警觉。
毕竟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贸易最重要的枢纽之一,而其两岸港口的控制权,意味着在物流、贸易,乃至地缘战略上的重大话语权。
如果让拥有强烈战略企图的美国资本通过各种“花样”间接染指,中国在拉美乃至全球贸易网络中的空间可能会被进一步压缩。

对此,中国态度相当坚决。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罕见发声,直接给这笔交易“盖章定性”。

而且,监管部门态度明确:在这儿,没人有特权。
不管你是世界500强,还是华人巨鳄,哪怕穿了马甲、换了结构、找了“盟友”背书,只要触及红线,一律照章办事。
谁要是胆敢耍小聪明、想绕过审查程序强行交割,法律的锤子可不是摆设。
一旦认定违规,轻则交易无效,重则罚款追责、限制经营,后果绝对不是闹着玩的!

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只要跨国并购交易达到了特定的营业额门槛,不管你总部在哪,生意做得多大,都得向中国报备、接受审查。
这并不是中国“特别难搞”,而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美国、欧盟一样查得严得很。
早些年高通想收购恩智浦,结果审查没过,交易黄了;英特尔并购以色列的高塔半导体,也因为中国这边没点头,被迫终止。
先例就在眼前,没得商量。

这次长和集团打算“切片出售”巴拿马港口资产,中国当然盯得紧。
除了市场监管总局强硬喊话,外交部也火速跟进。
别耍小聪明,别想着“走偏门”,没有中国官方的明确批准,谁都别想私下签字、搞交割。
这不是“建议”,是警告!谁要硬闯,等着承担法律后果吧!

中国这波操作释放出的信号非常明确。
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资产交易,不容投机、不许放水。
你可以谈钱、谈生意,但触碰到底线,那就不行。

金蝉脱壳,还是自缚手脚?
李嘉诚方面的其他商业动作,也被迅速拉入了聚光灯下。
比如,他的次子李泽楷旗下电讯盈科的业务突然来了一波“操作”:什么资产剥离、“独立发展”、甚至有意将部分家族资产打包送往伦敦上市……
这些行为,在外界看来,怎么看怎么像是“化整为零”的精妙安排,目的也不难猜,就是降低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在未来的交易审查中“低空飞过”。

但中国的监管部门可不是吃素的。
对这种“小聪明”,态度早已表明:谁想钻空子,谁就会撞上铁板。
不仅严厉提醒“规避无门”,还直接警告:一切都必须摊在阳光下接受监管,别指望靠复杂结构“过关”。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李嘉诚家族会怎么选?
是主动踩刹车,重新评估当前形势,把赌注压在更契合国家利益的方向上,顺势修复企业形象?还是执意“技术走钢丝”,继续沿着风险边缘试探?

时代变了,生意不再只是生意。
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必须成为商业考量的“硬指标”。
参考信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